楊小英
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對人的學習方式、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會學習、借助工具高效學習、終身學習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大學作為培養(yǎng)專門高級人才、傳播先進科技文化的第一方陣,大學圖書館作為“知識寶庫”、“第二課堂”,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策略作為重中之重,把文獻檢索這把“金鑰匙”教給學生,使他們成為會學習、高效學習的典范,進而引領全社會。筆者就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圖書文獻檢索能力,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粗淺論述。
關鍵詞:圖書館 大學生 文獻 能力
ー、培養(yǎng)大學生文獻檢索能力的重要性
步入新時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更加日新月異,學習知識與掌握技能成為每個人順應時代、自我發(fā)展的剛需,高效學習、終身學習、跨界學習已成為必然。但隨著工作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時間日益碎片化,學習面臨著時間少與內容多的新矛盾,不少人因此追問“時間都到哪兒了”,不少人因此產生了“學習焦慮”,感到茫然困惑而無所適從。
權威統(tǒng)計表明,全世界的知識總量,七到十年翻一番。大學生群體作為將來的社會中堅,作為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圓夢人”,作為學習型社會與組織的主體,應該為全民學習提供范式,成為會學習、自主高效學習的典范。這個范式應該與大數(shù)據(jù)時代相融共生,以高效、便捷為前提,以工具化、系統(tǒng)化為支撐,以網(wǎng)絡化、數(shù)字化為背景,質言之就是憑借大數(shù)據(jù)的信息共享型學習。大學實施素質教育,特別要把教育引領大學生明確、完善學習方式作為重點,要切實搞好培養(yǎng)規(guī)劃,找準切入點,給出時間表與路線圖。結合在校大學生的學習實際,筆者認為,大學對學生實施“學習教育”,應把教會學生通過文獻檢索高效獨立學習放在首位。培養(yǎng)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圖書館培養(yǎng)學生文獻檢索能力的必然性
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在中學階段都有從學校圖書室收集教輔、圖書資料的經歷,不少學生甚至有過“余幼好書、家貧難致”的窘境,也有不少人遭遇過想看沒有、找書無門、一書難求的尷尬??釔圩x書的學生都有對“書的世界”、“知識海洋”的憧憬。考上大學,進入圖書館,夢寐以求的“書山”向他們打開了大門。氣勢宏偉的圖書館大樓,館內整齊有序、“落落大滿”的陳列、濃郁書香、潔凈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帶給學子的驚喜與震撼可想而知。立志有為、勤奮好學的大學生與圖書館的關系,好比是“圣徒”與“圣殿”,他們步入圖書館可謂如魚得水??梢哉f,這種基于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尋徑覓舟、基于徜徉文學世界的“其切如是”、基于立志攀登科學高峰的手不釋卷,就是一種“圖書文獻饑渴”,圖書館對學生所引發(fā)的這種強烈的正向情緒反應與心理興奮過程,就是對學生開展圖書情報教育良好的心理基礎。大學圖書館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其基于本校教學和科研的圖書文獻與反映學科前沿動態(tài)的重要圖書文獻收藏,堪稱知識“富礦”。學生對圖書館的向心力,藏書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必然地把圖書館推到了必須引導學生羨魚結網(wǎng)的重要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庫、信息窗,還應當是方法笈、導航塔。面對海量信息,通過查閱館藏目錄獲取文獻信息,速度慢、效率低、靶向性差,比對、整合繁瑣,影響整個學習、科研進程。書山有路,此“路”就是正確科學的獲取文獻信息的方法,方法的核心就是文獻檢索能力。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明確要求高校圖書館要“不斷拓展和深化服務,積極參與學校人才培養(yǎng)”,“圖書館應全面參與學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些規(guī)定,雖沒有具體明確大學圖書館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具體方式、途徑,但只要把大學圖書館的資源、職能與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相融,與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功能相疊,其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給學生文獻檢索知識技能的交集就能清晰凸顯。大學圖書館培養(yǎng)學生圖書文獻檢索能力,資源、人才優(yōu)勢得天獨厚,擔當責無旁貸。
三、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的途徑
(一)建立并不斷強化圖書文獻意識。意識是持久的動力和激情之源
首先,要充分利用圖書文獻檢索課,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圖書文獻檢索的站位,把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圖書文獻價值觀作為重中之重,要反復強調、重點闡述圖書文獻檢索與知識累積、底蘊積淀、能力獲得、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達、提升自我科研競爭力、提高科研效率,早出成果、出好成果的正向邏輯關系,把圖書文獻檢索與切實解決自身“學習焦慮”、“能力恐慌”、“信息疲倦”等現(xiàn)實學習問題緊密聯(lián)系起來。如果他們在思想上牢固確立了積極、健康的圖書文獻價值取向,接下來學習掌握圖書文獻檢索工具與技能就會積極主動。
其次,要切實加強《文獻檢素與利用》課教學,把《文獻檢素與利用》課納入高校素質制教育體系,設置為必修課,成立專門的教科研機構,制定專門的教學計劃,通過內培內轉與外聘外請相結合,確保任課教師隊伍專門化、專業(yè)化;積極探索課程改革,因校制宜、因生制宜,統(tǒng)編與校本相結合,科學整合、使用教材,教學內容既要著眼“新、高”,也要兼顧“適、切”,既要夯實“雙基”,還要與時俱進、開闊視野,合理滲透數(shù)據(jù)庫、文獻分析利用、版權與學術規(guī)范與基于集成化、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的文獻檢索利用等前沿理論知識,教學組織形式要注重理論與實操實訓相結合,努力打造實用、適宜、前瞻,對學生終身學習負責的教育教學體系。
第三、組織開展文獻檢索綜合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以文獻檢索與利用為主題的大學生科研競賽活動,突出檢索方法、工具、途徑及文獻分析利用、使用規(guī)范的評分權重,引導學生熟練、內化初步掌握的文獻檢索利用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他們協(xié)作、共享與規(guī)范意識;開展師生科研青藍協(xié)作活動,在真實具體的科研情境中,讓學生親身體會現(xiàn)代文獻檢索在科研中的極端重要性,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文獻檢索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實際能力。
參考文獻
[1]發(fā)揮高校館職能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J].河南高校圖書情報工作,1997(4).
[2]蔡曙光.論全民信息意識與信息資源的開發(fā)[J].圖書館學研究,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