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寅
摘 要: 相對于普通學校學生,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智力障礙學生發(fā)育遲緩、智力低下、記憶能力差、學習能力弱,我們稱之為特殊兒童。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力求形式多樣,引導特殊兒童識字,做到精彩紛呈,幫助特殊兒童識記,加強生活運用,強化特殊兒童記憶,讓他們學得輕松,習得快樂,記得深刻。
關鍵詞: 特殊兒童 快樂識字 識字方法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提出識字與寫字目標:“能認讀和書寫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漢字(例如:個人姓名、家庭住址、小區(qū)名、醫(yī)院、車站站牌、超市、商場等公共場所常用文字)。”[1]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智力障礙學生發(fā)育遲緩、智力低下、記憶能力差、學習能力弱,我們稱為特殊兒童。在識字教學中讓他們掌握這些抽象的文字猶如腳跛者登山,難上加難,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個挑戰(zhàn),怎樣才能讓他們快樂、自主、牢牢地記住漢字?筆者認為需要教師用智慧引導并幫助特殊兒童識字。
一、形式多樣,趣味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些特殊兒童沒有經(jīng)過學前教育,對課堂教學還很陌生,加之枯燥的課堂識字教學,識字效果大打折扣。為了激發(fā)特殊兒童的識字興趣,我們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充分調(diào)動特殊兒童各方面的感官,讓學生在新、奇、特的情境中學習,使學生愛上識字,從而有效提高識字效率。
1.“變魔術”巧識字。
特殊兒童意識散漫,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調(diào)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直觀、形象、鮮艷的圖片和實物能直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木”時,我結(jié)合漢字的演變過程故弄玄虛: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給你們看,學生立刻精神抖擻。我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棵樹,接著我說開始變了,同時課件抖落葉子,留下枝干,這時的“木”變成了象形文字,接著再變,變成現(xiàn)在的文字“木”,結(jié)合文字告訴孩子一豎就是粗壯的枝干,一橫是樹杈,下面的撇和捺是樹根。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很快就記住了這個字。
后來在“木”的基礎上繼續(xù)變一變,學生在輕松、巧妙的氛圍中認識了“禾”、“林”、“森”,以及一些木字旁的字。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顯著。
2.“做動作”巧識字。
在教學一些動詞時,動作演示是最好的方法,也符合特殊兒童的行為與思維習慣。比如學習生字“笑”,我讓同學們看我的臉,學生說老師笑了,繼續(xù)引導學生觀察老師的眼睛就是文字“笑”的哪個部分,很快學生發(fā)現(xiàn)了竹字頭就是眼睛,繼續(xù)引導學生觀察老師的嘴,做出夸張的動作,嘴角上揚,指導他們看字的下面,撇、捺就像老師的嘴角向上翹。繼而同學們做出笑的表情,互相觀察,在嘻嘻哈哈中“笑”印在了孩子的心里。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哭”,兩個“口”代表眼睛,一點是哭流下的淚滴,下面部分代表嘴。諸如此類的字,學生從直觀到抽象,雖難卻變得不難了。
3.“讀兒歌”巧識字。
兒歌語言通俗、結(jié)構整齊、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適合特殊兒童吟誦。我常把生字編成兒歌:兩人坐地上。(叢);小丁丁,開電燈。(燈);火字旁邊一個包,鬼子來了放大炮。(炮);上面小,下面大,不是尖,是什么?(尖)……這些兒歌簡短、淺顯、好讀易記,已經(jīng)成為孩子的口頭禪,常聽到孩子有意無意地掛在嘴邊。
4.“扮角色”巧識字。
“角色扮演”是特殊兒童百玩不厭的游戲。為了讓他們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生活,與社會生活類相關字的教學,我設計了“扮角色”的教學方法。如:準備“警察”、“醫(yī)生”、“消防員”、“營業(yè)員”、“司機”等服裝、道具,在每件物品上貼上相應的文字,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職業(yè),穿上衣服,拿好道具,先識字再游戲。再次玩游戲時,學生必須先在詞語卡片中準確地挑中所要扮演角色的卡片才能獲得表演資格,因為兒童心中存有強烈的游戲渴望,所以就有了自主識字的意欲,必然會提高學習效率。
二、精彩紛呈,幫助記憶
特殊兒童對于所學的知識記得慢,忘得快,剛剛說過的一句話,不一定能完全重復,剛剛做過的事,或立馬就忘掉了,昨天學過的生字,也許今天就完全記不起來。因此,識字教學更要適應他們的記憶特點,一遍又一遍,反復出現(xiàn),幫助他們記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打破了枯燥的周而復始,精心設計了精彩紛呈的活動,讓特殊兒童把學過的生字牢記心中。
1.創(chuàng)造識字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識記生字。
班級是兒童學習、生活的主陣地,應當充分發(fā)揮它的主體作用,我讓教室的每一面墻、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在教室里相應的地方貼上了“黑板”、“門”、“電腦”、“桌子”、“椅子”、“日光燈”等諸如此類的生字卡片,字與實物一一對應。在他們的課桌上貼上自己的姓名,讓學生天天、時時刻刻和它們抬頭不見低頭見,并要求學生天天跟這些生字寶寶打招呼。
此外,黑板報上還設置了一棵識字樹,樹上長滿了紅紅的果子(生字),每天下課跟孩子一起玩摘果子的游戲,通過反復摘取果子,強化生字的作用自然水到渠成。
2.妙趣橫生的漢字游戲,讓孩子在嬉戲中幫助記憶生字。
小貓釣魚:給孩子帶上小貓頭飾,手拿魚竿,老師讀哪個字,孩子必須釣哪條魚(魚竿、魚鉤上有磁鐵),比一比,誰釣的魚多,多的贏。
送寶寶回家:創(chuàng)設情境,一天某生字寶寶迷路了,他傷心得大哭起來,你能幫他找到家嗎?(把生字送到相對應的拼音或示意圖下面)。
捉迷藏:生字寶寶們可調(diào)皮了,你看,某字寶寶又跟我們捉迷藏了,他躲在哪里呢?快點捉住他?。ㄔ谝欢焉挚ㄆ姓页鲆?guī)定的生字卡片)。
打字牌:把生字卡片當作牌,2個一組,把牌平均分2份。一次出一張,交替出牌,一邊出牌一遍讀出字音,讀錯了收回去,先出完牌的贏。
踩地雷:在生字卡片中任意抽取2張做地雷,后混入眾多卡片中,扔在地上,不能踩到地雷,踩到了取消游戲資格。
通過精心設計的游戲,學生學習生字更感興趣了,通過游戲的開展不但加深了對字的識記,而且提高了語言能力、合作能力和游戲能力。
三、生活運用,強化記憶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碧厥鈨和淖R字過程離不開生活,掌握了基本的識字技能才能更好地為生活服務,逛超市、看電影、坐公交、洗澡、買菜、看病等,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實踐中強化生字的記憶,還可以在學校里創(chuàng)設生活的情境強化生字記憶。
1.抓住自然情境。
閃電打雷下雨時、有霧、下霜、下雪時,我們強化“雷”、“雨”、“霧”、“霜”、“雪”的記憶,并歸納出字的規(guī)律,這些都是和“雨”有關,讓形象記憶與抽象記憶合而為一。
春天來了,帶領學生走進花園,看到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強調(diào)“花”、“草”、“樹”、“木”的記憶,再看到五顏六色的花,我們可以強化表示顏色的字:“紅、黃、蘭、粉……”,通過抓住自然情景中的景物、現(xiàn)象,加強學生對字的認識與理解,并能初步學會運用。
2.參與生活情境。
培智學校大多配有功能性教室,感統(tǒng)康復訓練教室、語言康復訓練教室、生活技能訓練教室等功能性教室,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教室開展識字教學。如:在生活技能訓練教室,我們可以借助花生強化“剝”、借助蘋果強化“削”、借助土豆強化“切”的記憶,并歸納出這些動作與“刀(刂)”的聯(lián)系,不但強化記憶了字形,而且加深理解了字的意思。在感統(tǒng)康復訓練室康復時,我們把每個康復器材上都貼上名稱,并在康復過程中強調(diào)“踏”、“推”、“扶”、“跑”、“提”、“跳”等字的記憶,并歸納出康復動作與手(扌)和腳(足)是有關聯(lián)的。
3.走進社會情境。
在某一特定的環(huán)境中,一些字將會頻繁出現(xiàn),通過不間斷地識記,強化生字的記憶。如我們走進超市,看價格標簽強化元、角、分等字的記憶;走進醫(yī)院,看醒目的字強化掛號、交費、取藥等字的記憶;走進影院,看座位強化排、座等字的記憶;走進飯店,看菜單強化炒、燒、炸等字的記憶;走進車站,看售票大屏強化車、次、班、時、間等字的記憶。
特殊兒童對漢字的理解與記憶能力遠不如普通小學生,在教識字時,我們不僅要通過多讀多寫幫助他們記憶,最要運用智慧,巧用方法幫助他們記憶,讓他們學得輕松,習得快樂,記得深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