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蓉
摘 要: 語文教學應當貼切實際,并且用感性的方式走進自然,合理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優(yōu)勢,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感受優(yōu)秀作品的多姿風采。
關鍵詞: 地域文化資源 小學語文 教學方式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發(fā)生飛速轉變,越來越要求教學的高效性,強調注重教學質量,要求每一位教師對教學方法不斷地完善與創(chuàng)新。在小學語文教學老師中不乏優(yōu)秀的年輕教師,也不乏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更不乏完整的教學理論與體系,真正缺的是每位教師對身邊教學優(yōu)勢與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和有效的利用,特別是對結合當?shù)氐赜騼?yōu)勢特點的高質量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使用。不論是在任何教學環(huán)境中都存在自然、人文、社會等多種存在方式的豐富教育教學資源,教師應當做的事情不是不斷參加各種教學培訓或者研討與交流會議,而且就目前所呈現(xiàn)的結果看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不斷重復的教學內容與缺乏實踐活動的培訓方式使得一些老師只是將它當作一項工作內的任務完成,沒有出現(xiàn)實質性的提升。語文教師真正缺乏的是將教學資源合理利用與整合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師有教學資源的敏感性、洞察力,有意識地尋找并且積極開發(fā),然后積極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分為很多種類,大致可以分成三類:首先是這個地區(qū)著名作者或作家的成長與經歷,作者留下的優(yōu)秀作品及濃厚的文化氛圍;其次是偉人或者作家以前的居住場所或者遺留的歷史痕跡,還有各種紀念館及祠堂等一切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建筑和活動場所;最后是優(yōu)秀作品中所描述當?shù)赜刑厣牡赜蚓包c,地貌景觀,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還有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有教育意義的典型人物,這些都可以成為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峽口古城位于山丹縣老軍鄉(xiāng)峽口村,在縣城東南約40公里處,西南臨近連-霍高速公路,它所處位置地勢險要,該地區(qū)的歷史建筑獨具特色,并且在各個重要的歷史階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是作為各個歷史時期軍事防御,以及各地區(qū)之間的通商作用,峽口古城及其周邊地區(qū)擁有豐富的歷史景觀和特色景區(qū),以及豐富的人文資源,這些都與漢長城與明長城的發(fā)展與修建有十分密切的歷史關系,對于歷史上位于河西走廊區(qū)域的民族爭端和民權的建立與紛爭有重要的意義。整個古城由于經歷歷史風霜歲月的蹉跎與磨礪,讓整座古城顯得格外滄桑質樸,越是靠近它,就越感覺靠近歷史的大門,走進它,猶如走進歷史的長廊,身邊濃郁的歷史氣息與人文景觀會將你深深吸引,一種前所未有的歷史氣息與氛圍將你包圍,這所有的一切都披上神秘的面紗,讓你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它,了解它的奧秘。
一、充分掌握每個學生個體的差異,多層次、多維度地定制學習任務。
每個學生個體都會在不同方面產生不同層次的個體差異,不論是興趣愛好、身形氣質、性格、優(yōu)勢特長、智力等方面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側重點與短板,面對豐富多彩及歷史悠久的峽口文化,面對這個碩果累累的已經開發(fā)的峽口研究,怎樣才能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所收獲,是一個難題?!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于開展峽口地區(qū)將地域文化引入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把握每個學生個體的差異,尊重每個個體,使理論與時間相結合,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從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的教育提出要求。大致可以將學習的目標分為三個方面:
1.讓每個孩子開始了解和熱愛家鄉(xiāng)文化。每一個人都愛家鄉(xiāng),但是對家鄉(xiāng)的有些文化資源不一定了解。根據(jù)我們在峽口地區(qū)對于學生的調查與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的問題,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一直生長在峽口這片區(qū)域,但是對于這片生活的土地上的文化及身邊的文學作品都表現(xiàn)出一種漠不關心的狀態(tài),有少數(shù)人多少知道一些,對于深入的東西就沒有人能夠答得上來。問到班級學生對于峽口文化的理解時,大家說得最多的是知道漢、明長城,對于峽口古城內的人文景觀和文化背景雖然知道一點,但是很多人對此表示不感興趣,在他們的世界里認為是老年人談笑的資本,是老年人才學習的藝術。對于這種對于本地文化了解捉襟見肘的現(xiàn)狀,首要的任務是對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普及,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只要他們一點一點不斷了解,對一段文化有自己的感悟,就會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從而讓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有所認識。
2.讓每個孩子逐漸掌握家鄉(xiāng)文化。在逐漸普及和了解的基礎上,我們要不斷鼓勵和要求每個孩子進一步加深理解,加強對文化認識的提升,充分進行文學熏陶,逐漸掌握家鄉(xiāng)的文化,從而培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陶冶文學情操,提升涵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在不斷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與實際緊密結合,并且從實際出發(fā)提高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提升實踐的本領,拓展創(chuàng)新技能。
3.讓每個孩子運用知識技能,不斷探究。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教師不斷開發(fā),在要求學生了解及掌握的基礎之上可以建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小組,讓那些程度較高的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長優(yōu)勢、興趣愛好選擇實踐的方式、學習的方法等,這樣可以更好地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這樣就達到多層次、多維度定制學習任務的要求。
二、精心篩選教學內容,合理訂制教學計劃。
峽口歷史悠久,人文與自然資源豐厚,并且人文氣息濃郁。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但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不增加學生的負擔,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并且語文課堂作為文化傳播的主陣地,講授的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明代詩人張楷路經峽谷時寫道:“白沙官道接羌胡,磽確難行是此途。疑過井陘愁馬蹶,似經云棧聽猿呼。兩山影逼天多瞑,五月風高草已枯。明日西行望張掖,—川平似洛陽衢?!毕襁@樣氣勢磅礴及內涵深厚的作品可以拿來在語文課堂中鑒賞與分析,對于一些內容過于復雜及結構復雜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取舍,對于教內容一定要在學生所接受能力范圍以內,這樣才可以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精神的要求。
三、切近本地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的教學科目,切近本地文化傳統(tǒng)習俗的優(yōu)秀作品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更容易讓學生得到理解,不但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準,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積極的,有顯著的效果。由于學生的出生地及常年受到當?shù)匚幕难眨沟盟麄兏菀捉邮苌磉呉呀浟晳T的事情,對于家鄉(xiāng)的文化充滿熱情與熱愛,這使得他們對本地的人文資源更加感興趣,積極性更高。峽口地區(qū)最高的山峰——帽葫蘆山,山內有漢代烽燧、列障、明代長城,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關隘。明嘉靖時刑部郎中陳棐奉敕巡察河西兵防,途經石峽谷關隘,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獨特的地域景觀,并且地勢十分險要,一切就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扼甘涼咽喉,有車不并駕,馬不雙轡之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然后在這濃郁的歷史氣息與險要的山峰峻嶺之中有感而發(fā),然后奮筆疾書地寫下“鎖控金川”,四個大字刻在石壁上尤為醒目,距離現(xiàn)在已經擁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這濃厚的文化氛圍,豐富本地的文化底蘊,學生為家鄉(xiāng)擁有這樣的人文景觀感到驕傲,對于這樣的文化資源要充分的挖掘,結合當?shù)靥厣瑢⑺虢虒W課程中,為學生介紹家鄉(xiāng),也可以讓他們搜集相關的資料,讓他們自己介紹,不斷提高學習積極性,而且讓他們更了解自己所生長的環(huán)境,更了解家鄉(xiāng)。
地方文化資源來自我們生長的土地,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讓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是一個地方情懷的體現(xiàn),更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基礎性土壤,學習者不但可以系統(tǒng)地進行理論體系的搭建,完善地方文化的知識網絡,還可以親自接觸實踐,讓理性與感性相結合,這樣學生可以達到耳聽之、目視之、心悟之的狀態(tài),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地域文化的優(yōu)勢。
綜合上述,我們要不斷挖掘地域文化資源的內涵,并把地域文化資源有機地融入語文教學之中,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建新.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資源辦學育人[J].人民教育,2018(11).
[2]劉春玲.大慶地域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24(12):51-52.
[3]王帥.名師地域文化個性的形成及其支持機制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8(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