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開始從農村涌向城市,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他們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和品德的培養(yǎng)。農村留下了太多的留守兒童和老人,這些孩子缺乏完整的家庭溫暖,缺乏監(jiān)護人細心的引導和管理。所以導致這些孩子出現(xiàn)了內向孤僻,不合群,缺乏安全感,任性沖動,逆反心理強的心理問題,這些不良的習慣和問題的存在將給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極大的危害性,給學校教育也帶來了極大的阻力。本文將從留守兒童當前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探索影響誠實品德形成的要素并提出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留守兒童;品德誠實;教育策略
留守兒童到大城市是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向城市而產生的。由于受到諸方面條件的限制,農民工無力解決帶著孩子進城讀書和工作的問題,于是把孩子留在農村,由長輩或其他監(jiān)護人照顧。這樣留守兒童就缺失了完整的家庭教育,產生了一些不良心理和不良的道德品質,比如誠實問題。當前留守兒童的品德誠實的培養(yǎng)問題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引起了各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一、影響留守兒童誠實品德塑造的因素
(一)留守兒童自身因素
影響一個孩子成長最關鍵的因素是其本身,由于留守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生理心理都沒有發(fā)育成熟,體現(xiàn)出很多不平衡性以及獨特性,加之由于父母和監(jiān)護人關注不夠,在生活和學習上得不到幫助,所以生活散漫,習慣差,引發(fā)留守兒童采取一些不當?shù)男袨橐鸫笕藗兊淖⒁?,由此誠實品德的問題便展現(xiàn)出來。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
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親情上得不到安慰,缺乏責任感和安全感。甚至和同齡人進行對比,將對父母外出工作的不理解轉化成怨恨父母,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其實也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加之監(jiān)護人一般都是老一輩的爺爺或者奶奶,他們的文化程度、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不同,對留守兒童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隔代教育理念往往是過度保護的、溺愛的,會造成兒童孤僻、任性、撒謊不誠實守信。心理問題和不良品德。比如,爺爺奶奶在對金錢的使用方面是非常節(jié)約的,但是小孩可能跟同學相比較,也想買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就不得不撒謊,不講誠信以騙取監(jiān)護人的信任。長此以往,兒童嘗到了甜頭,會將騙取監(jiān)護人的信任變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講誠信的品德,這樣的壞習慣會影響留守兒童的心理和以后的長遠發(fā)展,對他整個人生造成不利的影響。
(三)學校方面的因素
在家庭中不能解決的問題,監(jiān)護人和父母往往把問題的解決留給學校,期待學校能夠給予幫助和引導。希望通過學校的集體感和日常的教育、德育工作、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誠實的品德。但是學校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師有太多的教學壓力和管理壓力,班級人員太多,老師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深入關心每個孩子的不同狀況。加之農村中小學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并沒有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師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也相對薄弱,所以不能給予兒童及時的幫助和疏導。當前教育還是集中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老師把大量的工作放在學生的分數(shù)上,希望學生能夠考一個更好的學校,所以對于成績不理想,行為表現(xiàn)差的學生,往往忽視掉了學生誠實品德的教育問題,由此行為和心理上得不到及時的矯正。
(四)社會方面的因素
我國經濟不斷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年勞動力從農村走向城市,農村留守兒童的群體越來越壯大。并且農村留守兒童也是隨著經濟轉型而出現(xiàn)的產物,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也會給農村留守兒童帶來負面的作用。手機游戲的蔓延讓留守兒童沒有自控能力,沉溺于游戲無法自拔,影響到生活和學習,進而影響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再比如一些與當前主流文化相悖的文化給兒童造成了不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這些不利因素也同樣在影響留守兒童的品德養(yǎng)成和心理健康。
二、培養(yǎng)留守兒童誠實品德的有效策略
(一)家庭方面加強親情關懷,以家庭教育為基礎
家庭始終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對于孩子的個性和人格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要將家庭教育放在首位,讓他們意識到誠實品德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么重要,讓他們意識到不僅要重視孩子的物質生活,更要重視孩子的精神世界。在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時,更要關注孩子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
(二)轉變教育觀念,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學校始終是一個孩子成長的主陣地,是兒童呆的時間最久,受到影響最多的地方,為了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誠實品德,學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貫穿思想道德的教育,擔負起重任。根據兒童的心理和身心發(fā)展特點,個別孩子的誠實守信問題展開教學和實踐,加強與兒童的情感交流,增強集體榮譽感,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誠實守信的美德。比如老師可以采取心理團體輔導的游戲,讓孩子意識到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好的習慣需要長期培養(yǎng),一個壞的習慣將影響終身;其次,學校應該加強農村硬件設施建設,加強教育資源的投入,特別是加強心理師資力量的建設,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心理疏導的地方,和導師,及時解決心理問題。例如我校的“收集關于誠信的名人名言”,“誠信故事匯”,“誠信之心評選”,由學生自主管理的“誠信小超市”等活動效果非常好;最后特別是班主任要轉變教育觀念,用真正的大愛去呵護留守兒童的心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的工作計劃和方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給予關懷,用溫暖去撫慰,愛護。比如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將其對父母的依賴轉移到對老師身上,可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讓每位老師都能夠關注一兩名問題學生。將留守兒童視為親人,貼近她的心靈,走下講臺,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針對性的進行交流,用真誠和堅持打開學生的心扉,加強信任。同時要積極與監(jiān)護人和父母溝通,讓家校共同承擔起責任,慢慢的轉變學生的心理和品德問題。
三、結語
留守兒童的品德誠實培養(yǎng)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兒童自身共同合力起來,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通過長久的堅持才能得到改變,最終成就一個品德高尚,健康成長的人。
參考文獻:
[1]關于我國農村教育發(fā)展路向的再探討[J]. 葛新斌.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