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游戲化是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抓手和切入點,是課程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突破口,是為了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和學習特點,更貼近幼兒的生活,更貼近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無錫市勝利幼兒園作為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園,開展“小當家”生活經歷課程研究一年多,有了一些思考和做法,四個園區(qū)也都根據各自園區(qū)的特點開展適合本園區(qū)的特色游戲活動?!啊‘敿疑罱洑v”課程強調幼兒的主體價值,他們是主動的學習者,有能力參與課程建構并從中獲得發(fā)展:能適當的自主開發(fā)并使用課程,能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與進程,能挖掘課程資源并開展活動,能學會反思和改進學習行為,能參與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小當家生活經歷”課程珍視幼兒的多元經歷,經歷學習是幼兒最為自然和基本的學習方式,我們要根據幼兒的成長需要和學習特點,在幼兒園生活中和幼兒共創(chuàng)豐富的經歷學習機會,讓幼兒在親歷事件的過程中積累經驗、體驗情感、習得技能、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小當家生活經歷”課程回歸幼兒的現實生活,關注幼兒當下生活中所反映出來的興趣傾向、經驗水平、可能需要,進而在經歷體驗中解決問題,滿足需要,最終實現生活水平與游戲水平的提升。比如勝利園區(qū)開展的“小當家”戶外游戲天地,就是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在不斷實踐研究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們的專業(yè)發(fā)展。
2017年暑假,在濱湖區(qū)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勝利幼兒園勝利園區(qū)進行了戶外游戲場地的改造。開學初,孩子們來到操場上,發(fā)現操場變樣了:原來的藍色鐵皮房子拆除了,新建了沙池和水池;原來空空的墻壁上多了白板和黑板,兩棵大樹間鋪上了木頭的平臺;操場邊多了許多的架子等等。這些變化帶給孩子們無限驚喜,他們提出各種問題,比如:沙水池是怎么造出來的呢?于是,教師給孩子們提供了施工過程的圖片,孩子們從中找尋答案解除疑惑。
接下來的日子里孩子們商量在這塊場地上可以怎么玩,如何劃分區(qū)域。通過班級小調查、游戲大討論等形式最終確定了場地劃分平面圖,將戶外操場分為建構、美創(chuàng)、沙水、表演和角色五個游戲天地。場地劃分好了,可是缺少最基本的游戲材料,這是幼兒游戲的重要保障之一。于是,在游戲開展前期,園部購買了帳篷、地墊、推車、貨架、顏料、畫筆等基礎材料,我們的“小當家”和家長們一起收集了許多生活材料和廢舊材料,同時“小當家”和老師們共同制作了許多變廢為寶的玩具,不斷地豐富游戲材料。
在游戲初期老師們出現了各種困惑和畏難情緒,總覺得室外是沒有辦法進行游戲的;室外太危險了老師看管不過來;室外孩子的喝水如廁怎么解決等等。老師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這個游戲是誰玩的?既然是孩子玩的,那么應該由孩子說得算,我們的問題不代表是孩子的問題,我們的困惑說不定孩子們有辦法解決。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們先玩起來,在玩的過程中再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起初的戶外游戲是混齡游戲,中大班幼兒根據五大塊內容自由選擇區(qū)域,老師和孩子一起流動,每周游戲兩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師們發(fā)現了許多弊端,比如當老師不熟悉場地、材料的時候無法很好地給予支持,而孩子們則無法很好地制定游戲計劃。又比如孩子游戲的持續(xù)性不夠,主動學習不多等等。因此,從第二個月開始調整了游戲方式,以班級為單位,固定某一區(qū)域持續(xù)性地開展游戲。每周兩次,根據天氣情況做適當調整?!靶‘敿摇痹谂c環(huán)境、材料、同伴的互動中不斷地完善游戲計劃,豐富游戲內容。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哼唱歌曲;根據音樂自由創(chuàng)編,演出自己的精彩;還會模仿爸爸、媽媽的樣子照顧家人。在游戲中,我們的“小當家”是輕松的、享受的、專注的、快樂的。
我們的教研活動已經從研究教師如何教轉向研究幼兒如何學,從集體教學現場轉向幼兒日常游戲現場,從研究教學內容轉向幼兒游戲中發(fā)生的學習,從研究教師的教學策略轉向研究如何為幼兒游戲提供適宜的空間、環(huán)境和材料。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而不是任務導向和活動導向。任何教研的任務和活動,都是來自現實的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注意、識別、回應三塊內容的“游戲記錄單”,來記錄真實的幼兒學習故事。僅一個學期勝利園區(qū)8位教師共計完成了72篇戶外游戲記錄單(學習故事),其中28篇手寫稿,44篇電子稿。這些“游戲記錄單”能夠幫助教師形成觀察意識和觀察興趣,鼓勵教師做有用的觀察,通過合適的方式,比如視頻、照片與兒童進行觀察記錄的分享,了解兒童行為的意圖,提高觀察與解讀的準確性和支持回應的有效性。
“科學觀察——正確解讀——有效支持”是教師應有的專業(yè)行為,因此,勝利園區(qū)問題式教研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幫助教師學會觀察和解讀兒童行為。主要是圍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樹立觀察意識、掌握觀察方法;二是科學解讀與評價兒童行為和發(fā)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三是在觀察的基礎上形成實踐反思意識,形成課程調整的專業(yè)能力。
教師專業(yè)化對于提升幼兒教育質量至關重要。時至今日,還是有人認為幼兒教育不是真正的專業(yè),幼兒園教師甚至整個教師隊伍不是真正的專業(yè)人員,認為幼兒園教師是“半專業(yè)”“準專業(yè)”或是“不成熟專業(yè)”的從業(yè)人員。他們大多是在同醫(yī)生、律師等其他職業(yè)比較后得出的結論。日本幼教專家高杉自子提出了推進幼兒園教育的三個論點:1.使幼兒能夠情緒安定,充分發(fā)揮出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2.實施以幼兒自發(fā)游戲為中心的綜合性指導;3 根據幼兒個性發(fā)展的差異進行相應的指導。高杉自子認為“這也是今后幼兒園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指標”。高杉自子的這個觀點告訴我們,教師專業(yè)化最終是通過有效促進幼兒發(fā)展體現出來的,促進幼兒發(fā)展是教師專業(yè)化的根本目的。
課程游戲化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教育理念、專業(yè)意識、專業(yè)能力直接影響幼兒園課程的品質,幼兒園課程要遠離“小學化”,幼兒園教師必需專業(yè)化。課程游戲化是一個課程建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將起關鍵的作用。因此,課程游戲化項目的實施過程,也應該是教師專業(yè)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作者簡介:
朱丹妮(1980.05—),女,漢族,江蘇無錫人,無錫市勝利幼兒園,本科,一級教師,學前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