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顯鳳
摘要:古詩詞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后形成的一種精簡語言,其中包含著我國古人的智慧,學習起來不但生動有趣,而且還可以體會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表達,這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不能夠充分地理解古詩詞的精髓,所以阻礙了其正確地鑒賞古詩詞的內(nèi)涵。為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引入高中語文課堂,使學生能夠通過交流和探討對古詩詞進行理解,從而用辨證的眼光和現(xiàn)代的觀念去審視古詩詞中的中心思想,并給出合理的評價。
關(guān)鍵詞:古詩詞;小組合作;高中生
小組合作探究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課堂的某一問題進行探究,通過觀點的碰撞和探討,讓學生打開思維,從而形成自我認知,豐富自身的知識構(gòu)架。這樣一來,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二來,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為以后的成長積攢力量。而在古詩詞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古詩詞中的字詞和描寫手法進行理解,同時還對整首詩的中心思想進行深化理解,這樣能夠更好地明確整首詩的寫作意圖,對古詩詞的學習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小組合作探究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
在學習古詩詞時學生首先要明白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有助于接下來對作者情感的鑒賞和探究,最終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而促進古詩詞的理解。所以,在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時,首先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寫作背景先進行探討,當明確了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為接下來對古詩詞的解讀鋪平了道路,并體會了作者寫作的用意。
例如,在學習《離騷》這首詩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能力,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筆者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給學生布置了課前預習作業(yè),讓學生對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探究,并將探究的結(jié)果帶到課堂與大家分享。其中第一小組經(jīng)過探究得知,屈原為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作為一位政治家被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和誣陷被流放,之后楚國都城被秦人攻破時自刎沉江,以表忠貞愛國之志。第二小組經(jīng)過探究得知,離騷創(chuàng)作的原因是社會一片黑暗,作者遭受憂憤不滿,是一部充滿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的作品……經(jīng)過這樣的探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小組合作探究古詩詞的描寫手法
在學習古詩詞時,學生除了掌握一些古今異義的字詞外,還要掌握一些古詩中的描寫手法,通過描寫手法來體會詩中的意境,在意境中來學習詩人的寫作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這樣有利于古詩詞的學習。所以在小組探究教學時,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對古詩的描寫手法進行探討,在探討中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寫作積累素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歸園田居(其一)》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古詩的主旨大意,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其中的寫作手法進行了探討。如,“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一比喻句、對仗句式的探究,充分理解作者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同時還探究了“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一以靜寫動筆法的妙處??傊ㄟ^這樣不斷地探究,使學生對這首詩的主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不斷地探究中理解古詩的內(nèi)涵,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zhì)和水平。
三、小組合作探究古詩詞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古詩詞的靈魂,也是理解古詩詞的關(guān)鍵點,只有抓住了古詩詞的中心思想,那么學習起古詩詞來就相對容易,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對古詩詞中心思想的教學和感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主動探究,從而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明確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情感,在不斷地積累中學會作者的表達方式,為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chǔ),從而將自己的情感進行表達。
例如,在學習《聲聲慢》這首詩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筆者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這首詩的中心思想進行了探究。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中體會哀婉、愁苦的基調(diào)。從“黃花”中體會詩人李清照高潔、典雅的形象;從“梧桐細雨”中體會那種心煩意亂,愁腸百轉(zhuǎn)的心境。最后結(jié)合整首詩,來體會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將自己的愁抒發(fā)地更加形象和具體,并運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去營造這種意境,將整個內(nèi)心世界描述得淋漓盡致,并將自己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總之,經(jīng)過小組探究,使學生從詩中的意境中體會整首詩的中心思想,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學知識。
總之,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的策略有很多種,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只要教師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結(jié)合學生的基本學情,并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從而響應(yīng)素質(zhì)教育下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讓更多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為步入心儀的高校而儲備能量。
參考文獻:
[1]戴園 .高中語文古詩詞探究式教學研究 [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6.
[2]丁燕燕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 [J].中國校外教育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