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桂英
摘要:語文學習的成敗很大部分取決于學生們的課外閱讀量,所謂語文學習七分在課外。本文以小學生課外閱讀作為主要的論述對象,著重分析了在課外閱讀上老師們應該給予學生怎樣的指導和幫助,以促進學生們的閱讀水平的提高。教師們應該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水平,同時也要使學生們認真閱讀高水平的文學作品,沐浴文學的精華,摒棄低級讀物,自小時便養(yǎng)成高雅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方法
一、小學語文學習現(xiàn)狀與課外閱讀分析
1.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小學老師們在小學語文教學所發(fā)現(xiàn)的一個突出問題便是小學生們的閱讀量太少,且這種現(xiàn)象極為普遍。由于缺乏閱讀的積累,從而缺乏足夠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意識,因而在平日的作文中往往蒼白無力、無話可說、詰屈聱牙、梗塞不順,甚至連一句沒有語病的話都很難寫得清清楚楚,追根溯源,便是學生們的日常積累不夠[1]。沒有足夠的積累只能成為一個平庸乃至不合格的學生。一個不熱愛閱讀的學生也很難成為一個擁有宏偉抱負和遠大理想的學生。
2.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表明,中國人的人均閱讀量排在世界的倒數(shù),遠不及同為亞洲的鄰國日本,距離世界第一的以色列更是遙不可及。小學生處于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應該具備良好的閱讀意識,從而使得為今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加強小學生們的閱讀意識,提高小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老師責無旁貸的任務。所以,老師們必須要著力提升小學生們的閱讀量,提高其閱讀能力,使得小學生的精神世界日益豐富,語文素養(yǎng)日益提高,人格也能夠逐步健全,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二、如何提升小學生們的課外閱讀水平
1.因材施教,分類討論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如果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充分體會得到學習本身所具有的快樂的話,那么學習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正如曹丕所言,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每種文氣在吸引著不同的學生,每個學生們對于課外閱讀應該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如果學生們在課外閱讀中沒有足夠的自主權的話,那么對于學生而言,閱讀便會相當程度上成為一件苦差事。老師們要擅長因勢利導,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特點,這樣學生們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曾說,在童年時期,父母給予了自己一定的閱讀自主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對于他而言,可以自己選擇自己閱讀的書,是一件妙不可言的好事,這樣為他日后成為了蜚聲世界的大作家打下了基礎。然而如果他的父母逼迫他去閱讀他不想讀的書的話,想必村上先生未必能夠成為今天的村上春樹。對于小學語文老師而言,應該給予學生們一定的閱讀選擇自由,從而使得學生們能夠在書海當中自由歡暢地悠游。同時老師們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來給予相應的教學指導。例如有的小學生熱愛科普類讀物,那么老師們應該給予相應的幫助,建議喜歡生物學的學生可以適當讀一讀簡寫版的《物種起源》,喜歡物理的學生可以讀一讀少兒版的《時間簡史》,以此類推。當學生們在閱讀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們迎難而上,當閱讀困難過大,自己不能讀懂的時候,可以適當放一放,不要鉆牛角尖。
2.取其精華,抓住重點
要知道讀一本書,一定要有足夠的效率??梢哉f效率是檢驗一個人是否會讀書的關鍵指標。會讀書的人可以在一個相當短的時間內閱讀得到最多的內容以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一個不會讀書的人,往往花費了大把的時間,到頭來往往是收效甚微、不求甚解。俗語有云,牽牛要牽牛鼻子,讀書也要會擷取內在的精華,從而使得一本厚書也能變薄。老師們在指導小學生們課外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充分注意閱讀的效率,不建議小學生們長年累月只讀一本艱澀的巨著,而是要讓小學生們去選擇那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能夠開卷有益的讀物,并且要傳授給學生們一定的閱讀方法,讓其抓住根本、抓住精華,將內在的關鍵點準確地搜尋而出,并吸納于心,從而使得自己的知識面得以拓展,眼界得以開拓。由于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學生們能夠真正取得“下筆如有神”的收獲,在平日的寫作中能夠下筆有言,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閱讀水平、寫作水平。
3.腳踏實地、循序漸進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絕非一句浮泛之談,而是切切實實的真理。在平日的閱讀中,老師們一定要灌輸給學生們認真、踏實、耐心的閱讀習慣,不能夠使得學生們在閱讀中養(yǎng)成一種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患得患失的不良習慣,否則的話,一定是得不償失[2]。老師們在指導學生們閱讀的時候,也切忌揠苗助長,應該順應學生們的思想特點和年齡特點,逐步提升小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4.注意事項
英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塞繆爾·約翰遜曾說:所有詩的榮耀都應最終由未受文學偏見腐化的讀者依靠常識來判斷。將這句話推而廣之,我們便可以這樣說,一本書的真正價值應該由那些未被文學界的種種流派和創(chuàng)作方法所左右的普通讀者依據(jù)自身的基本常識和閱讀經(jīng)驗來加以判斷。換言之,老師們在給自己的學生推薦課外閱讀讀物的時候,也不應該將種種形而上的束縛套在學生的脖頸上,以使其感受到“難以呼吸”,而是應該讓學生們獨抒性靈、根據(jù)自己的閱讀喜好來加以選擇,老師們要懂得順從學生們的審美觀[3]。唯有學生們真正喜歡的書才能給予他們真正的營養(yǎng)。當然,如果老師們發(fā)現(xiàn)學生們所選擇的書對他們的成長確實是有不利的影響,也要堅決制止。
三、小結
本文以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作為主要的論述對象,著重分析了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如何提升小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在傳授閱讀方法的過程中切記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予以相應的指導,使得每個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提升自己,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從而成為一個更具閱讀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桂華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28):219—220.
[2] 徐敏美.得法于課內,獲益于課外——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3] 李開忠.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2014年第1期: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