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江
(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1)
碎片化的概念源于英文單詞fragmentation,在后現代主義的研究者中用來表示零碎的一些東西和事物的狀態(tài)。后來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和現代社會的經濟和生活結構的變化,碎片化逐漸成了現代社會中人類生活、交流和閱讀的一種方式的體現。在移動互聯時代,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辦公、學習和娛樂。因此也造成和培養(yǎng)了現代人類碎片化的時間分配和處理。在閱讀方面,也呈現出了一種碎片化的趨勢和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國外的tweet,facebook和reddit和國內的微信、微博和朋友圈等都逐步推動了這種閱讀趨勢和習慣的培養(yǎng)。人們已經習慣于利用等車、排隊、休息和娛樂的時候進行碎片化的閱讀。除了傳統(tǒng)的紙質書籍的深度閱讀和整體閱讀外,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知不覺的加入了碎片化閱讀行列中。移動互聯技術和新媒體的發(fā)展是碎片化閱讀直接出現的原因,但是根本性原因在于,人類進入21世紀后,生活節(jié)奏的急劇加快,信息數據的海量增加以及工作生活的本身要求。
在移動互聯的信息通訊和交流環(huán)境下,人們使用零碎時間來進行閱讀和交流,這種方式已經成為目前人們娛樂消遣和辦公的主要方式。因為移動互聯具有隨時隨地可以連接網絡,可以隨時隨地發(fā)送和接受信息,因此人們在移動端進行的閱讀也就體現了這一特點。人們在移動端的閱讀中,隨時停止,隨時開始,既可以繼續(xù)上一次的閱讀,也可以開始一個新的閱讀。人們在閱讀過程中,隨時會可能因為出現其他鏈接和圖片或者視頻,從而轉向其他相關或者同類閱讀。人們可以根據自己閱讀興趣和愛好,選擇性地隨時更換、暫?;蛘唛_始自己的閱讀。在閱讀時間、閱讀內容、閱讀形式和閱讀邏輯上都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征。
閱讀時間碎片化是碎片化閱讀的主要和最顯著的一個特點。不同于傳統(tǒng)閱讀長時間和靜坐一段時間的閱讀,移動互聯時代的閱讀已經分割成很小的一塊塊時間,短的甚至可以是一分鐘。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經濟形勢下,人們生活節(jié)奏和工作節(jié)奏快速化,人們往往不停奔波于不同的地點。同時海量的信息大量的在網絡上涌動,人們越來越習慣于在移動端口獲得一些資訊和閱讀材料。這些都使得人們不可能有大量和整體性的時間來閱讀。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閱讀時間自然而然地被切割成小塊,閱讀時間零碎化了。例如人們可以在等車的時候,坐地鐵的時候,排隊的時候,甚至空閑的幾分鐘內,都可以通過移動端口進行閱讀。
這種情況跟閱讀者的個體選擇關聯緊密,主要是由閱讀者的興趣愛好和信息查詢需要等原因激發(fā)和促動的。因此這種閱讀具有很大的隨意性、零碎性和變化性。人們隨時隨地在改變自己閱讀的內容和關注點。與移動互聯傳播和碎片化時間閱讀相適應,這種的閱讀呈現出閱讀內容短小、豐富、快捷的特點。閱讀的內容信息出現了片段化、碎片化和非結構性特點。這種閱讀內容的碎片化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閱讀內容的多樣化。電子設備的閱讀不僅僅是文字的閱讀,圖片和文字結合的情況也占據了很大比例。另外一個是閱讀內容不一定構成體系和嚴謹的結構,上一段時間的閱讀內容跟這一段時間的內容不存在必然的連續(xù)性。
不同于傳統(tǒng)閱讀的紙質閱讀,如書籍、報紙、雜志的閱讀,移動互聯情況下的碎片化閱讀形式更加多樣化,可以是手機閱讀也可能是電腦和平板等閱讀。碎片化閱讀在形式上多樣,不局限于文字,因此也提升了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動力。借助新技術和新媒體,閱讀不再是靜止的、無聲的,而是生動的,有趣的。除了文字閱讀外,圖片以及語音和視頻也成為閱讀的主要形式。例如對于一些不熟悉的概念、抽象的描述可以借助圖片和其他相關鏈接來進一步了解,比傳統(tǒng)紙質閱讀有個更大的延伸。另外,碎片化閱讀比起傳統(tǒng)閱讀來說,更加具有互動性。由于移動網絡的發(fā)達,以及信息平臺的建立,各種信息的發(fā)布者可以根據平臺下面的評論區(qū)來獲得及時的反饋和跟讀者進行互動。而且部分讀者,不但能看到發(fā)布者的信息內容,還可以看到其他人評論和觀點,獲得更多的閱讀內容和興趣。
閱讀分為深層閱讀和淺層閱讀。深層閱讀需要更多的專注性和耐性,需要閱讀者有很大的毅力和自我控制力。但是深層閱讀所掌握的知識比較系統(tǒng)、嚴密和很強的邏輯性。而與之相反,碎片化閱讀屬于淺層閱讀,對于閱讀的內容是淺嘗輒止。因此碎片化閱讀在閱讀邏輯性方面不強,具有很多的隨意性,甚至是混亂性。另一方面,碎片化閱讀也是流于表面,很難真正深入進去,而且內容沒有連貫性,從而相關知識就沒有邏輯性。這種閱讀很多情況下是基于娛樂、消遣和打發(fā)時間來進行的,讀者的心理狀態(tài)處于一種沒有壓力或者壓力很少、很放松的狀態(tài)下閱讀,因此閱讀過程中也很容易被新的內容和新的刺激點吸引,從而轉換閱讀目標和閱讀方向??赡芤粋€碎片化閱讀時間結束,讀者會發(fā)現,自己閱讀的東西跟最初自己想要閱讀的內容,相差萬里,而且信息繁雜,相互之間沒有邏輯性。這種閱讀更多的是瀏覽性和跳躍性的,沒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
碎片化閱讀由于其閱讀的淺層性和非結構性和非邏輯性,一直深受很多教育者和閱讀研究者的詬病,認為這種經年累月的淺層性閱讀損壞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傷害了思考深度,影響了真正知識獲取。這只是一種純粹的娛樂消遣和打發(fā)時間的方式而已。在這些議論中,認為碎片化閱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弊端。
第一,碎片化閱讀會造成知識淺層次性。
一部分人認為因為碎片化閱讀所采用的時間不連貫,內容和邏輯是非結構性的,不能給讀者帶來對于某些問題的深刻思考,也不能帶來真正有效果的學習。他們認為碎片化閱讀本身的特性必然造成這種閱讀所獲得知識的淺層次性,很多都是情感的宣泄,甚至帶有很多欺騙性質的信息。比如微信朋友圈的一些所謂的名人心靈雞湯和一些虛假養(yǎng)生知識等。這些反而造成了讀者知識的混亂,甚至會誤導讀者。而且目前很多移動互聯下的信息,不少以圖片和視頻方式傳播,因為對于圖像處理是人類認知能力的最基礎部分,閱讀者一旦長期暴露于這些信息中,會造成認知能力的下降,削減甚至降低對于抽象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獲得和培養(yǎng)。
第二,碎片化閱讀習慣會傷害讀者關注力。
一部分人認為碎片化的閱讀的是時間零碎而且信息繁雜多樣,讀者在運用移動端口接受和閱讀信息時候,由于受到各種其他關聯信息的干擾,比如圖片、視頻和相關信息的推薦,讀者很容易就進行跳躍式閱讀,注意力會在短時間內快速切換,不會特別長時間深入關注某個主題。反對者認為,長期進行碎片化閱讀將損壞閱讀者的注意力集中性,造成閱讀者無法長時間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問題。一旦某些項目和工作需要長時間的關注和投入精力深入分析,此類閱讀者會表現出焦躁不安,無法忍受長時間深入思考。
相對于一部分對于目前碎片化閱讀對讀者造成的傷害的擔憂,另外一部分人卻對碎片化閱讀雙手歡迎。他們認為,這種技術性轉變是不可逆的,人類只有盡快地適應這種變革,并且在實際中來調整我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才能更好地獲得信息。相對于傳統(tǒng)閱讀,碎片化閱讀會有以下的優(yōu)勢。
第一,碎片化閱讀信息量巨大。
在碎片化閱讀時代,很多閱讀平臺和信息提供方,為了適應這種碎片化閱讀的特點,所提供的內容一般篇幅較小,信息量濃縮。閱讀者短時間內通過閱讀可以獲知豐富的信息。而且由于移動網絡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閱讀??梢詾榱瞬樵兡硞€未知知識而閱讀,可以為了興趣愛好而閱讀,也可以純粹為了消遣娛樂而閱讀。由于移動互聯技術和手機登移動終端的出現,閱讀者的數量比傳統(tǒng)閱讀時代增加了好幾倍。絕大部分閱讀者就是因為巨大的信息量而被吸引到閱讀中來。人們可以輕易地從網絡上獲知以前需要巨大代價才能獲得的新知識。
第二,碎片化閱讀提高了閱讀興趣。
移動互聯下的碎片化閱讀由于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文字閱讀,更有聲音和圖像閱讀,給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另外部分閱讀平臺還提供了交互式的閱讀方式,閱讀者可以參與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中去,或者通過評論功能,閱讀者可以相互交流,達到閱讀的延伸和深化。另外這種移動互聯下的碎片化閱讀也可以幫助閱讀者來閱讀一些冷門和生僻的知識,比如中國古代經典和軍事、生物知識等。因為這些知識涉及到很多的背景知識和專業(yè)知識,以前單憑一本書,一般閱讀者很難理解?,F在碎片化后,閱讀者可以選擇性的讀取其中的一部分,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過網絡快捷方便地查詢相關知識來補充。雖然這樣的知識可能是不系統(tǒng)化,沒有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但是對于吸引閱讀者興趣有很大幫助。
碎片化閱讀是移動互聯時代閱讀的新形勢,按照目前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在移動端上進行閱讀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一種不可逆的過程。碎片化閱讀存在很多弊端,容易造成很多不良后果。但是我們也要理性看待碎片化閱讀,不要過分擔心和妖魔化。另外同時我們也要平衡傳統(tǒng)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結合兩者的優(yōu)點,更好的為我們的閱讀服務。
[1] 張永銳.碎片化“時代的”“陋化化”閱讀[J].教學實踐與研究,2014,(15).
[2] 孟款云.WiFi時代的大學生閱讀與閱讀立法機[J].青年學報,2014,(4).
[3] 王子舟,周亞,習勇.“淺閱讀”爭辯的文化內涵是什么[J].圖書情報知識,2013, (5).
[4] 張亞軍.從深閱讀到淺閱讀的變遷[J].貴州大學學報,2011,(6).
[5] 段永朝.互聯網:碎片化生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6] [新西蘭]史蒂文.羅杰.費希爾.閱讀的歷史[M].李瑞林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