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吉
我想我終于可以平靜下來,告訴你們這一年里發(fā)生的故事。我想無論將來再發(fā)生什么事情,這一年里的點點滴滴,我是再也不會忘記了。
高三開始的前一個星期,學校開了一次家長會。那是一次很嚴肅的家長會,一次沒有人缺席,甚至沒有人遲到的家長會。學校為了讓每個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級、年級甚至在區(qū)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張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績排名表。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不得不佩服那張表的細致程度。上面有每一門成績的總分、標準分、名次,與年級里的平均分對比情況,甚至還有成績曲線走勢圖和綜合名次的具體分析,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一張紙,真可謂煞費苦心。
父親是陰著臉從學校回來的,情況如我所估計的一樣不容樂觀:年級排名第290名。
“還是有希望的。老師說,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备赣H說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卻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再相信自己一次??墒牵呀?jīng)沒有退路了。我們是過了河的孩子,不能回頭。我唯有揚鞭策馬,奮起直追,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
11年漫長的準備期,終于到了要拉開序幕,拼命一戰(zhàn)的時刻了。我必須和我散漫、不負責任的過去說聲再見。我在已輸?shù)靡粩⊥康氐那闆r下倉促應戰(zhàn),然而戰(zhàn)斗已經(jīng)開始了,躲都躲不掉。
在高三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幾乎每個人都是躊躇滿志躍躍欲試。我在床頭貼了一張“殺進‘復旦”的特大標語,似乎所有的夢想都在高考的壓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認定的那座神圣學府。當時一聽到關于“復旦”的消息,我就立即熱血沸騰,仿佛所有的東西都在那所學府耀眼的光環(huán)下黯然失色。我似乎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學校第290名的成績和“復旦”之間的巨大差距。
來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較量很快來臨了——第一學期的期中測驗,那是一場我們以為自己準備得很好卻被殺得慘不忍睹的考試。
按理說像我這種努力后成績剛進入前200名的學生,即使成績保持著小幅度增長,對“復旦”這樣的學府也不應該抱有任何幻想??晌夜虉?zhí)地抱著“每考一次,前進五十”的念頭,癡癡地盤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來的事實也證明,正是由于當初自己那種過人的樂觀,才有了執(zhí)著下去的動力,才使看似不可能的事得以一點點看到希望的曙光。當時的我并沒有意識到這種執(zhí)著得有些傻氣的勁頭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只是一味地在心中堅持“復旦”那個守了11年的抽象名字。
后來我去找班主任談了一次,嬌小的班主任一見我就柔柔地說:“這次考得不錯,下次保持,可以沖一沖。”我卻膽大妄為地說:“我要考‘復旦。”老師聽后愣了半天,反應過來后她說:“那你可要再努力一些啊。還是有希望的?!弊雷由嫌幸皇倒彘_得正艷,紅得像要滴出水來,朝氣蓬勃地向上舒展著。陽光斜斜地射進窗戶,照得初秋的辦公室里一陣暖意。
現(xiàn)在想起來,班主任的一句話給了我多大的動力。那句“有希望的”,如同一盞明亮的燈,連帶著那天桌子上玫瑰香甜的味道,讓我覺得整個人都暖和了起來。
接下去的日子開始變得越來越平淡,越來越簡單,單一得像是重復。班里同學的幽默細胞在這種單純的環(huán)境中被訓練得異常尖銳,任何一點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張地擴大再擴大,然后引來全體的轟動。
后來有一天,不知是誰在教室里插了一束粉白的香水百合。整個秋季,教室里始終縈繞著百合恬靜的味道。沒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束恬靜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卻深深烙在了每個人的心里。
高三第二學期的日子較之第一學期的平靜有了較大的改變,增添了許多躁動與不安的成分。第一輪對知識的梳理和第二輪對綜合題的系統(tǒng)掌握已經(jīng)告一段落,緊接著,第三輪緊張的考試和題海戰(zhàn)術的轟炸接踵而來。
那真是一段難以形容的日子。課表改成了“語語數(shù)數(shù)外外自修”這樣可怕的形式。老師上課通常不再幫我們概括什么,只是發(fā)下一沓兒各科模擬卷當堂測驗。我不知道老師怎么會有那么多的考卷,每套卷子我們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
一節(jié)課的小測驗,兩節(jié)課連在一起的大測驗,全年級統(tǒng)一的自修課模擬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師來不及批改的小測驗就讓同學互相交換著改。分數(shù)于是成了這個冬春交替的季節(jié)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錢的東西。那真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
像山一樣高的發(fā)黃的紙頁,浸在發(fā)霉的空氣里緩緩地挪動。有時候在家背書背得眼淚都要掉下來,書都想扔到窗外去??墒牵灰顜妆椤皬偷?,心就會平靜下來。我?guī)е林氐哪X袋、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間屋子里一遍遍地背著“之乎者也,ABCD”,那是高三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調(diào)房里愜意地整理著高三一年的書籍,仍是佩服自己當時的毅力和勇氣。幾大本密密麻麻寫滿批注的筆記,半米高的每張都仔仔細細做、認認真真訂正和分析的考卷,還有一本字典一樣厚的16開數(shù)學經(jīng)典習題,每道題竟都有四、五種解法,被自己看了不下10遍。在那個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氣候怪異的春天里,我用皴裂的雙手和粗糙的筆跡一個字一個字地編織著心中唯一的夢想。
我想這就是高三所帶給我的影響與改變吧,我?guī)е?90名的恥辱,用一種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現(xiàn)實做最后的搏斗。我仔細審視了一下手中的砝碼,什么都沒有,只有努力。我想每個曾經(jīng)在高三拼搏過的人都體會過這種堵上所有退路的狹隘的美麗,都曾用心在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種悲壯情懷。
到了填報志愿的時候,我本以為自己可以瀟灑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復旦大學”,然后得意地繼續(xù)我的夢想。我甚至設想了假如父母反對或老師不贊成,我要用怎樣的言辭去反駁。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以為”是“以為”,“現(xiàn)實”是“現(xiàn)實”。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報志愿的首要原則。那幾日我的神經(jīng)變得空前脆弱起來,在難以企及的夢想與相對保險的退步中飄忽不定,猶豫不決。一位“華政”的學長竟然用這樣的話安慰我:“先填我們學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數(shù),大不了坐到‘復旦門口去哭一場嘛!”
于是,我選擇放棄。我不敢讓“復旦”如同一個美麗的童話一樣僅僅存在于口頭,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雞蛋去碰一下那堅硬無比的石頭。我無法忍受萬一失敗所帶來的那種從天堂到地獄的絕望。我在全票贊成的歡呼聲中,顫抖地寫下了那所想也沒有想過的學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腦中炸開。
遞交表格后,我一個人坐了兩個小時的車偷偷地跑到“復旦”的校園里去坐了一個下午,去哀悼我夢想的破滅。我不甘心自己做了12年的夢就這樣被一張薄薄的紙徹底打碎,我知道沒有什么可以替代“復旦”在我心中的那種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進了其他學校的任何一個系,那種遺憾又豈是坐到“復旦”門口去大哭一場所能排遣的呢?
我終于還是要回了那張志愿表,鄭重地在表格上填上了“復旦大學”四個字,那是我12年來寫得最舒服、最漂亮的四個字,也是我這么多年來憑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v使是在現(xiàn)實面前被撞得頭破血流,縱使是在高考場上輸?shù)靡粩⊥康?,這都是我自己做出的選擇。
至于那被無數(shù)人稱之為黑色的三天,我覺得自己考試時真是超乎尋常的冷靜,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直到走出考場,疲倦像小山一樣壓過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囑托,排山倒海的疲憊感涌過來,把我無聲無息地淹沒。
拿到“復旦”的通知書后,我終于還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間熟悉的教室,五樓南邊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間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從這里流走。講臺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著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綠的小碎花瓣零星地點綴其中,輕輕地在風中搖曳。
我小心翼翼地將這個小屋子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每一個飽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們都是我難忘的高三最好的見證。歡樂也好,痛苦也罷,這一段都是我們共同攜手走過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高三的三百多個日日夜夜里的一點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紅的小花,開在每個人的心里。也許不是每朵花都美麗得驚天動地,也不是每朵花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但那些花兒的確真實地在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綻放過一回,也確確實實留下過一些花開的甜香。
這些花兒的影子連同高三帶給我們的,是今天我們用來看世界的一雙成熟的眼睛,這份刻骨銘心會影響著我們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