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山
【摘 要】新課程改革形勢下,農村小學的教育有著迅猛的新發(fā)展。農村小學教育因為被重視起來而更凸顯出其存在的困境,本文旨在探討我區(qū)農村小學的現狀和困境,提出筆者的設想和建議,拋磚引玉,為農村小學教育提供探討的空間。
【關鍵詞】農村;教育;困境;對策
教育的發(fā)展是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的關鍵。從2001年新課程標準提出開始,國家對小學的基礎教育課程都有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政府對農村小學的大力投入,使我區(qū)農村小學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學的教學硬件設備日趨完善,教師培訓與扶助項目如雨后春筍般熱鬧地進行著。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城鎮(zhèn)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學校的問題真正解決了嗎?新農村,新的發(fā)展形勢下,我區(qū)小學發(fā)展存在的困惑和出路,值得我們思考。
一、我區(qū)農村小學教育現狀
(一)農村小學生源參差,數量在逐年減少
近年來,我區(qū)農村小學的學生人數呈現出了逐年減少的趨勢。村小漸漸減少,很多村小都已合并成了鎮(zhèn)小。隨著外出務工人員攜帶孩子外出接受教育數目的增加,農村生源減少。而在家務農的農民家庭,不顧自身的家庭狀況,總覺得城市教育較好,盲目跟風,也將孩子送往城里的私立學校。這樣致使城鎮(zhèn)學校班額越來越大,農村小學班額越來越小,班級里的人數也越來越少,很多村小因此無法獨立辦學。
(二)農村小學資源不足,師資問題仍舊突出
隨著政府對義務教育的重視,對小學教育的投資也漸漸增加,但是城鄉(xiāng)差距仍然很大。
首先,我區(qū)農村小學的教學資源仍舊貧乏,不少學校仍沒有完善的信息教育系統(tǒng),教學儀器也比較陳舊,音體美課室、器材等資源等嚴重匱乏。
其次,由于農村小學各方面資源、條件較差,嚴重制約著師資力量的發(fā)展。許多新教師不愿意到農村教學,教師隊伍得不到優(yōu)良的“新鮮血液”補充,教師的年齡趨于老齡化,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
(三)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缺失,家?;硬蛔?/p>
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外出務工人員常年不在家,導致留守兒童不懂得施愛、不懂得分享,缺乏社會責任感,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留守兒童多為隔代撫養(yǎng),導致留守兒童多為自閉類型,難于接受學校教育。
(四)學校心理教育資源不夠,家校合作難度重重
由于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情況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獨特性,這就要求農村小學的教師必須有更全面的心理教育知識和有針對性地做學生工作。然而,農村小學教師的心理教育水平不高,本身就存在難與家長溝通的情況,更難于把家長的力量引入學校教育中來。
(五)農村小學教學動力缺乏,整體教育方向不明確
漸漸流失的學生,家長的不配合,農村小學因為地域的原因被忽視這種種原因,使許多小學本身失去了教學的動力。在農村小學,教師往往兼任幾門學科,教師備課量、輔導量很大,有些還要擔任班主任。要完成各種學習報告、總結,進行業(yè)務學習,繁重的工作使教師們難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這對學校的發(fā)展形成了一個極大的障礙。
二、教育教學對策及設想
(一)政府機構,鄉(xiāng)鎮(zhèn)教育部門切實抓好村小教育
政府教育主管行政部門、鄉(xiāng)鎮(zhèn)教育部門對農村小學教育始終處于領導和指揮位置,只有把村小的建設提到一個真正重要的議程,設立專門的建設扶助部門管理關注,才是村小教育的復蘇開始。
(二)加強學校管理,重視農村小學自身建設
學校是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本身的建設和發(fā)展是教育的基礎。學校首先把重心放在優(yōu)化本校的教學環(huán)境、吸收優(yōu)秀教學資源、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扶助貧困學生這些實在的方面。加強常規(guī)工作的管理,規(guī)范教學秩序,完善學校衛(wèi)生、安全、公共設施使用等各種制度,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校管理文化。
(三)實施公平教育資源整合,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素質的建設關系著教育的生死存亡,沒有高素質的老師隊伍,就沒有高素質的教育。
首先,應甄選每一批次較優(yōu)秀的教師到農村任教,尤其是能力強的應屆畢業(yè)生,因為他們的學習和接受新事物能力強,能較好地鋪開新課改教育進程。
其次,繼續(xù)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教師培訓必須是從村小的教學實際出發(fā),要切合村小的教學狀況。學校應要求參加培訓的教師必須是真心求進,能專心教研,能在自己的領域起帶頭作用的。
(四)加大思想宣傳力度,實現“三為一體”齊抓共管
首先,政府和鄉(xiāng)鎮(zhèn)教育部門可以通過廣播、宣傳車、張貼標語等等形式,加大教育宣傳的力度,支持學校的教育事業(yè)。
其次,要建立起完善的家校聯系體系。通過聯系方式的建立,學校教師可以經常和家長聯系,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同時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在家表現。
再次,針對留守兒童,學校和老師也可以利用假期和春節(jié)家長在家的機會,召開家長會,進行部分學生的交流會,或家訪等幫助家長正視孩子的教育問題。
(五)加強農村小學心理健康建設力度
建立農村小學的心理健康引導長效機制是村小目前比較迫切的需求,也是村小每一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農村小學心理健康輔導工作指導小組的建立迫在眉睫。同時,學校應重視對教師的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學習的指導,增設心理健康課程,由專門的心理學教師擔任或由思品老師負責,把心理健康的概念植入孩子的思維中。
三、結語
農村小學教育是當今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機遇與困難也出現在我區(qū)農村小學教育進行的過程之中,我們的政府教育部門、廣大教育工作者們不能只停留在討論、抱怨和觀望中,而要重視自己的責任,從自己的角色開始行動起來,我區(qū)農村小學教育的困境才能打開,農村小學的素質教育才能推廣開來。
【參考文獻】
[1]彭小虎,王國鋒,朱丹.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
[2]梁威.農村小學全科教師成長手冊[M].北京師大出版社,2014.7.1
[3]孫朝紅.縱觀小學教育管理如何起死回生[J].考試周刊,20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