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海
摘要:在我國,農業(yè)人口占據(jù)重要比例,為響應國家號召,推動國家發(fā)展,新農村建設迫在眉睫。新農村建設不但要發(fā)展經(jīng)濟,而且要大力促進新農村群眾文化的發(fā)展。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目前,我國農村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文化發(fā)展不平衡,為滿足我國農業(yè)人口對文化的需求,我們應該大力重視群眾文化,本文就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群眾文化的作用和建設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新農村 建設 群眾文化 作用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8-0050-02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了縮小城鄉(xiāng)差距,建設新農村的方案也被提上日程。建設新農村和之前的農村建設相比,更加強調平衡、全面的發(fā)展,包括經(jīng)濟、政治、文化、生態(tài)等方方面面的建設。本文著重注意的是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目前群眾文化建設還存在種種問題,本文旨在探究群眾文化建設在建設新農村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討目前農村中群眾文化建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后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群眾文化的作用
(一)群眾文化有利于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生活,提高農村群眾的生活質量
從封建社會到中華民國,農民一直處于被壓迫、被剝削的狀態(tài),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農民獲得解放,成為國家的主人,隨著國家的發(fā)展,我國農民的生活大大改善,但是相對于城鎮(zhèn)居民,我國農村群眾的精神生活仍然相對匱乏,為了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我們不但要保障農村群眾物質上的富足,更要主動促使農村群眾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進行一系列的文化建設去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生活,從而達到提高農村群眾生活質量的目的。
(二)群眾文化有利于提高農村群眾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群眾文化建設可以通過多姿多彩、各式各樣的方式進行,比如免費放映電影、文化匯演和一些其他的特色活動等,通過這樣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農村群眾的業(yè)余生活,同時還可以大大擴大農村群眾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作為他們了解國家發(fā)展新動態(tài)、走近世界的一道橋梁。
同時,各式各樣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農村群眾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兩大修養(yǎng)的提高一方面可以促使農村群眾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又可以推進“講文明,促和諧”的風氣的盛行,從而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三)群眾文化有利于農村人才的培養(yǎng),為新農村的建設和規(guī)劃提供較為充足的人才資源
當代新農村建設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在于農村缺乏高端技術人員和精英管理人員。盡管國家為了將人才引進農村,已經(jīng)頒布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但是由于地區(qū)之間資源分布不平衡,新農村所需的人才資源難以引入偏遠農村,這些偏遠地區(qū)恰恰是最需要接受過高端教育的人才去引領發(fā)展,人才的匱乏進一步激化了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
群眾文化的建設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但是有所助益。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農村人才的培養(yǎng),雖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的人才無法企及高端技術人才和精英管理人才,但是由于在農村當代培養(yǎng)起來的人才熟知當?shù)孛袼琢晳T和具體情況,對新農村的規(guī)劃和建設也具有不可取代的效果。
并且,即使不能培養(yǎng)出能夠引導新農村建設的優(yōu)秀人才,也能較為普遍地增長農村群眾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樹立農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和當家人意識,主動參與到新農村的建設中去,眾志成城,共同建設新農村。
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現(xiàn)狀及相應解決措施
(一)硬件設施不完善
盡管群眾文化建設的話題一提再提,群眾文化建設的標語一掛再掛,但是走進農村,發(fā)現(xiàn)農村中群眾文化建設的相應的硬件設施還存在不夠完善的問題,不是破舊老化,就是完全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再怎么宣傳,對于農村群眾而言,也不過是空話一句,不能從根本上引起農村群眾的重視。
這樣的問題,追根結底,還是相關部門建設不完善,或者是相關部門指責缺位,沒有把國家和政府發(fā)布的任務落到實處,只是作為應聲蟲,同時向上級和群眾開空頭支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加強相關文化部門建設,選舉有能力、有效率、有魄力的人才擔任這一重要職位,帶領農村群眾將文化建設落到實處。其次,政府和農村群眾要共同做好監(jiān)督工作,嚴打形式主義和光說不做,只有通過農村群眾、相關部門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將群眾文化的建設落到實處。
(二)投入資金嚴重不足
導致這一問題可能有三大原因:第一,(下轉第49頁)(上接第50頁)基層和政府對群眾文化的重視不夠,沒有撥足夠的資金用來開展文化活動和置辦硬件設施,針對這一情況,基層和政府應該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作用和現(xiàn)狀的認識,不能輕視群眾文化,也不可誤認為群眾文化的建設已經(jīng)很完備,不可忽略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第二,公用資金有限,不足以支持大規(guī)模資金投入。對此則可以吸引民間企業(yè)家投資,政府給予一定優(yōu)惠政策,一方面既可以帶動經(jīng)濟發(fā)展,另一方面也能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第三,可能存在貪污腐敗、挪用公款的現(xiàn)象,為杜絕此種現(xiàn)象,政府應該加強對基層官員的監(jiān)督考核,確保資金落在實處,貪污腐敗不但會敗壞風氣、損害人民財產(chǎn),而且會耽誤群眾文化建設,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三)群眾文化建設流于形式,農村群眾參與度不高
不少基層官員反映,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舉辦了文化活動,但是群眾的參與度并不高,興趣不濃厚,是不是群眾不需要文化活動?那還要進行群眾文化建設嗎?
以上這種看法至少在兩方面誤解了群眾文化建設這一任務:第一,由于農村群眾接受的知識有限,特別是在一些偏遠農村,群眾受地理位置局限,視野相對較窄,所以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精神上的匱乏,或者說是意識到了,但是沒有主動發(fā)聲要求基層進行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設。針對這種情況,基層不應該放手不管,而是應該主動通過宣傳、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吸引群眾注意。
第二,群眾不參與可能是因為文化活動形式呆板、內容枯燥,或者文化活動脫離了群眾生活,群眾不能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群眾的參與度自然就比較低。所以建議文化活動應該和當?shù)氐娘L俗習慣、特色活動相結合,和群眾生活相聯(lián)系,牢記舉辦文化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提高農村群眾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如果偏離了目的,脫離了群眾生活,自然不可能規(guī)劃出令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自然也就不可能獲得農村群眾的好感,吸引更多的農村群眾參與其中。
三、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群眾文化在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生活、提高農村群眾兩大修養(yǎng)以及促進和諧農村的建設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謂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在新農村建設中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因為文化建設的成效遠不如經(jīng)濟建設的成效來得矚目,文化建設是一場持久戰(zhàn),需要政府和群眾一同付出長期的努力。在大部分偏遠地區(qū),農民群眾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意識不到自身對文化的需求,也容易使政府忽略文化方面的相關建設。目前,我國的扶貧力度加大,并且取得驕人的成果,但是貧困地區(qū)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可能仍然相對滯后,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亟待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和解決。
參考文獻:
[1]吳瓊芳.當前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群眾文化發(fā)展的瓶頸及路徑探究[J].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26(4):59-63+69.
[2]劉小云.試論新農村建設中群眾文化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7(22):5.
[3]李宏.試析群眾文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7(18):6.
[4]唐新文.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群眾文化的作用與建設[J].大眾文藝,2017(17):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