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云
通常,對于每一次課外作業(yè)的講評,不少教師都是采用單一的教師為主講授、評講的方式。這樣的講評方式,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感,影響講評效果。對此,我們嘗試根據(jù)試卷的難易情況、學生完成情形采用不同的講評方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錯例欣賞與放大
對于一些作業(yè)中的典型錯例,在作業(yè)下發(fā)之前,教師有必要先進行全面的了解、統(tǒng)計與分析。對于其中的一些錯例,可以適時進行欣賞與放大,以加深學生印象。
例如,在《克,千克,噸》單元測試時,測試試卷中有這樣一道選擇題:“小明的體重是30( ),參考答案:1. 克;2. 千克;3. 噸。”本以為這一道題學生會全對,沒想到,居然有不少學生選擇第1個答案“克”或第3個答案“噸”。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錯誤,主要是因為學生對這三個質(zhì)量單位“建構(gòu)”得還不夠牢固、有效,使他們在完成時沒有聯(lián)系實際加以理解?;诖?,教師到市場去挑選了一大一小兩個雞蛋,做了一個課件(5輛貨車,每輛車身標明“載重:6噸”),開始了特殊的評講過程:
師:我們不僅要做學習的小能手,還要做生活的小能手。下面,老師來考考大家,看誰猜得最準確?
師邊說邊從抽屜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較大的那個雞蛋,問:這個雞蛋大約有多重?
生:這個雞蛋大約重50克(因為教材中有學過,同學們大都還記得較清楚)。
師又從抽屜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較小的那個雞蛋,問:那這個雞蛋大約有多重?
生意見不一,有的說約重40克,有的說約重30克。
師:老師昨天特意去市場挑了半天才找到這個超級“小”的寶貝雞蛋呢!老師已稱過,大約重30……
生:30克。
師:剛才同學們說得對。下面,老師繼續(xù)考考大家,有一個運貨車隊(邊說邊投影顯示課件:5輛貨車,每輛車身標明“載重:6噸” ),一次能運多少東西?
生快速地回答:30噸!
師:非常正確!看來大家還真是口算高手呢?(學生顯露得意之色)
師:可是,昨天晚上,不少同學把老師嚇了一大跳呢!請看(教師邊出示學生所做選擇題情況,邊展示較小的那個雞蛋),有這么輕的人嗎?重量為30克!
學生大笑。
師:再請看,也有同學選擇“小明的體重是30噸”,就象這樣的貨車來運,要5輛才能拉得動的,有這樣重的人嗎?
學生再次大笑。
師:感謝選擇“克”和“噸”的同學,為大家?guī)砹诵β?。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謝謝他們!
……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同學們對這一講評環(huán)節(jié)記憶猶新。
二、優(yōu)處匯報與展示
每一次的課外作業(yè),總有一些同學完成得比較好,教師可叫這些學生說說自己完成得好的原因,供大家參考。特別是對于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試題,不少學生往往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原有學習知識,探求解決之道,這樣的解決之道往往極富個性。因此,在講評作業(yè)中對這些有一定難度的內(nèi)容時,也可以讓他們介紹自己在完成一些難題時的思考過程。
例如,在一次作業(yè)中,有一道這樣的選做題:
已知:
a+a+a+b+b=54,
a+a+b+b+b=56,
則:a=?b=?
有不少學生解答正確。教師經(jīng)過個別了解,學生主要有三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憑直覺,五九四十五,“a”與“b”應(yīng)該在9左右,或比9大一些,于是分別用9、10去試一試,把“a”看作9、10,結(jié)果,一會兒就試出:a=10,b=12。
方法二:將這兩個算式上下認真對照,如下圖下劃線所示:
a+a+a+b+b=54
a+a+b+b+b=56
從中可以很清楚地明白,上面一道算式的結(jié)果“54”之所以比下面一道算式的結(jié)果“56”小“2”,是因為上面的算式和下面和算式都有2個a和2個b外,上面的另外一個加數(shù)是a,而下面的另外一個加數(shù)是b,可以從中知道,a 比b少2。于是,將b變成a+2,很快就求出a=10,b=12。
方法三:將上面一個算式左右兩邊都乘以3,將下面一個算式左右兩邊都乘以3,這樣,這兩個算式分別有以下變化:
a+a+a+b+b=54→6 a+4 b=108
a+a+b+b+b=56→6 a+9 b=168
這樣,上、下兩道算式都有“6 a”,可以知道,“4 b”比“9 b”少“168-108”,即5b=60,于是可以求出:b=12,再求出:a=10。
在講評時,教師請代表這三種算法的三位學生“閃亮登場”,分別詳細介紹自己的思考方法,其他學生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在這樣的講評過程中,講評者得到有效拓展,聆聽者得到有益收獲,何樂而不為呢?
三、自主訂正與批改
每一次作業(yè)特別是測試作業(yè)完成后,學生常會三五成群地議論著其中的完成情況,不少錯題在學生獨自的反思或同伴交流中是應(yīng)該能正確完成的。因此,對于批改后的作業(yè),可根據(jù)需要,先將其發(fā)給學生自主獨立地訂正幾分鐘,教師當堂進行巡視、再批改,然后再重點講解較難的、學生不易自主訂正之處。有時,這兩個程序也可以稍作調(diào)整:先講評全班普遍錯誤之處,其它地方再讓學生自主進行訂正。對于個別還不能獨立解決錯誤問題的同學,教師可在課堂巡視時適機個別指導(dǎo),也可讓一些完成得較好的學生與完成情況后進學生結(jié)成“對子”進行幫忙,進行一幫一對應(yīng)輔導(dǎo),必要時,教師再擇機進行個別輔導(dǎo)。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