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嬌
(蒙陰縣中醫(yī)醫(yī)院骨傷科,山東臨沂 276200)
老年人隨年齡增長,骨質變疏松,日?;顒又腥菀装l(fā)生摔倒導致下肢骨折[1]。老年人骨折恢復較慢,需病床上長時間休養(yǎng),容易發(fā)生脂肪栓塞、感染、關節(jié)僵硬、褥瘡及損傷性骨化等并發(fā)癥[2]。因而提高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治療依從性成為首要問題。該文選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該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主要對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展開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患者及具有精神障礙史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 61~77歲,平均年齡(69.78±4.56)歲,開放性骨折31例,閉合性骨折29例;研究組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63~78歲,平均年齡(70.48±4.76)歲,開放性骨折 33 例,閉合性骨折2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基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病情護理,健康宣教,合理用藥及術后3 d臥床靜養(yǎng),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進行下床活動等。
研究組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1)康復訓練,術后3 d指導患者床上活動,對患者行髖、膝關節(jié)外展和屈曲等被動活動,使患者學會主動行股四頭肌、踝關節(jié)及臀肌等活動。4~7 d,指導患者主動進行髖、膝關節(jié)外展和伸屈活動,開始指導患者鍛煉上肢肌肉。第8天,進行坐位、半坐臥位訓練,并繼續(xù)指導患者髖關節(jié)的外展、屈曲、內收等活動,之后進行站立及步行訓練,早期訓練中,按循序漸進原則對患者進行康復活動;(2)皮膚護理,進行壓瘡的預防,對進行牽引術后有高危壓瘡患者開始用氣墊床,并協(xié)助患者經常性翻身,平均1次/2 h,對患者的骨隆突出部位可用50%的紅花乙醇進行涂擦、按摩,保持患者局部的干燥、清潔;(3)心理護理,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及時掌握患者心理活動,針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心理疏導,使其具有良好狀態(tài),增加治療配合度;(4)身體護理,患者進食后叮囑患者漱口,將口腔中食物殘渣清除,定時輕拍患者背部,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與咳痰,以便排出分泌物,避免淤積,冬季采取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呼吸道產生感染,并確保女性會陰清潔及干燥,避免憋尿,清潔會陰2次/d。
用該院自制依從性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后依從性進行評價。絕對依從:按量運動,積極配合并行為良好;較依從:遵醫(yī)運動,配合度一般,行為偶有不良;不依從:極度不配合治療;依從率=(絕對依從+較為依從)/總例數×100%。運用國際自我護理能力測量量表(ESCA)對術后患者自我護理進行評價,有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自護責任感,滿分為50分,得分與自我護理能力成正比。
數據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研究組患者依從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依從性比較[n(%)]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對比,研究組得分比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s),分]
組別健康知識自護技能自護責任感 自我概念對照組(n=6 0)研究組(n=6 0)4 1.7 4±5.3 4 4 9.3 6±4.3 6 2 0.3 6±3.1 4 2 9.2 5±2.4 6 1 2.3 6±1.2 3 1 8.5 6±1.3 6 1 5.3 6±1.2 5 2 3.9 4±2.2 3
下肢骨折在臨床上極為常見,發(fā)生因素多種多樣,而臨床上多采用髓釘內固定治療[3]。但老年患者各項身體功能衰退,耐受力差,術后恢復困難,并且易出現(xiàn)骨質缺血性壞死及骨折不愈合等情況,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因此,患者術后護理對患者的康復起著重大作用[4]。近年來臨床上通過對老年下肢骨折不斷深入研究,早期康復訓練得到廣泛應用。
根據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依從率高于對照組,且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對照組相比得到提升,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可提高患者依從性,對于幫助患者提升自我護理能力也具有一定作用。考慮其原因可能為:有資料表明,患者術后恢復程度與患者早期康復訓練方法、時機及依從性有很大關系,而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通過早期康復訓練可提高治療的依從性,促進骨折快速愈合[5]。對患者進行早期的康復訓練可強化患者對該疾病的認知,同時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依從性,為患者的盡快康復打下良好基礎[6]?;颊哌M行早期訓練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被動、主動訓練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患者易接受,同時幫助患者對身體的各關節(jié)進行鍛煉,針對性坐、站、步行等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機體功能,促使患者早日愈合,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7]。而對患者心理進行護理,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增加其自信,更有利于配合治療;對患者進行身體及皮膚的護理可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協(xié)助患者翻身活動及幫助患者鍛煉身體機能,還可避免了發(fā)生褥瘡[8]。受樣本案例及時間等因素影響,關于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待臨床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運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對患者治療依從性具有積極影響,可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在臨床上具有一定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