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婉舒
摘要:教師要以教師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摯的情感,以數學知識本身的藝術魅力粘住每一位學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勵,以嶄新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用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勞動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能力
小學數學是一個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在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有算術知識,代數初步知識和幾何初步知識,小學數學的概念、定律、性質、法則、公式等,內容多,范圍廣。因此優(yōu)化小學數學教學,全面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優(yōu)化小學教學教學,由多種要素構成,它是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推動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目標。
一、全面優(yōu)化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祖國培養(yǎng)人才,從廣義的角度來講,人才就是指德、識、才、學四者兼?zhèn)涞娜?,才能稱為人才。從狹義的角度來講,人才就是具有較高智力水平的人。培養(yǎng)現代建設人才,不僅要以現代最新的科學知識武裝學生,而且還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在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更是如此。但是學生不可能在短暫的學校學習期間,全部獲取所需要的知識。而大量的知識,是要在學生以后的工作實踐中自己去學習、去掌握。由此可見,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全面優(yōu)化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二、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古人說:“學始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毙W生的數學思維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在小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播放多媒體,教具實物演示,學生動手操作等方式,恰當地設置各種懸念,讓學生設法進行解答,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把數學認知活動變成成為求知的“自我需要”,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興趣,成為數學樂學者,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益。
三、讓學生學會閱讀數學,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語言是傳播信息的工具,數學語言是表達數學知識的工具,數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學生在數學閱讀中,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讓學生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根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數學知識有它的精確性,數學知識的每個概念、符號、術語都有精確的含義,不能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匯,數學的結論錯對非常分明,因此學生在數學閱讀中,要認真細致,同時要做到勤思多想。要想讓學生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提高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實現,使數學不再讓學生感到難學,就必須讓學生重視數學閱讀,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目標。
四、教師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數學教師的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是學生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數學語言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的數學語言力應該求用詞準確、簡明而扼要、條理要清楚、前后要連貫、邏輯性要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yǎng),通過數學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產生良好的影響。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了數學語言,才能全面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才能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
五、科學組織數學教學,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客觀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是提高小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關鍵,也是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重要體現。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收集數據等活動,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并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建立數學概念的全過程,那樣就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到了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等數學思維方法,發(fā)展了他們的數學思維品質,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
六、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有把數學知識應用在實際中,才能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因此在讓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讓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達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就要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向實踐,即把數學知識學以致用,全面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數學能力的高低,不僅僅在于掌握數學知識的多少,也不在于能解決多少道數學難題,而是看能否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思維方式遷移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去,形成學習新技能的能力,以適應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需要。
人們常說,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學生體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還要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增加實踐活動的機會,達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yǎng)。全面優(yōu)化數學教學,全面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方法和措施是多種多樣的,值得我們去不斷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