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前幼兒的社會性來激發(fā)幼兒的社會情感、認知以及引導他們產(chǎn)生正確的社會行為就是幼兒的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我國目前的幼兒社會教育來說,在實踐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譬如:幼兒社會教育的內容欠缺對于多元文化的滲透,幼兒社會的適應性不強;幼兒自我管理的教學也存在問題;對于實施相關課程的時候,也很少重視幼兒生活環(huán)節(jié)的滲透教學,單單只是重視顯性課程的教學;其次,幼兒經(jīng)驗的培養(yǎng)和增長也沒有得到重視。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幼兒社會教育的多元化教學進行進一步的探究,以期能整體提升幼兒的學習和生活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學;社會教育;多元化
引言:
幼兒社會教育可以說是對孩子最早的社會性教育,有著樹立其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其行為方式以及培養(yǎng)其思想品格的重要作用,所以值得探究和分析。本篇文章旨在讓幼兒在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體驗多種多樣的社會活動,通過對幼兒社會多元化環(huán)境的探究和分析,找出其相關的活動特點和形式,讓孩子們從中學會感知、學會交往,對社會的興趣和情感有所提升,更加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社會娛樂和學習活動。
一、社會教育中的生活化教學對策
多年前杜威就從教育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出發(fā),提出了教育的本質即生活這一論點。對此我國著名教育專家學者陶行知先生更明確指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 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 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庇纱丝梢?,好的教育方式離不開生活化的體驗,這一點在幼兒園社會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多年工作實踐告訴了我們:學會充分利用幼兒的周圍事物,將社會課堂教學和生活進行有機結合,讓孩子們在對生活事物的興趣中隨機性的遷移到社會性的學習和經(jīng)驗的鞏固中,能更有效地將幼兒推上自主學習與發(fā)展的平臺,促進幼兒更好的發(fā)展。
1、蘊含于環(huán)境
幼兒園的環(huán)境教育是幼兒社會教育的一大主題,它對于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和情感情趣等都有很大助益。所以在環(huán)創(chuàng)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計劃性地把有關社會的情感處理、道德認知等內容融入當中,讓幼兒有機會與之對話,并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譬如,在園內的欄桿上畫出或者掛上相關禁止攀爬圖片,讓幼兒領悟和學習愛護生命的道理;在園內的樓梯臺階上,張貼著上下行的小腳丫圖案,標示著上下樓梯的正確規(guī)則,讓幼兒學習秩序。
2、滲透于生活
學前幼兒的思維通常都帶有感性的特點,他們無法分辨對錯,只是慢慢領悟生活的一舉一動。所以,在對他們進行社會教育時,需要讓他們從日常生活的體驗中提高認知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方可讓他們領悟到社會、自然以及人類之間的緊密關系。譬如,詢問孩子們如果廁所堵了怎么辦,引導他們回答:疏通--找原因--解決問題,從中慢慢培養(yǎng)他們的認知技能,提升孩子們的自我認識和掌控的能力。
3、融合于家庭
孩子的整體成長與發(fā)展離不開的家庭的教育,所以,對于孩子社會多元化的教育可以利用家庭資源做輔助,通過雙重教育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3]。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將對幼兒的社會性教育重視起來,具體方式如:告知孩子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生日和愛好,平時多陪陪爺爺奶奶等。
二、社會教育中的游戲化教學對策
游戲本身既有娛樂性又有教育性,可以充分利用游戲的發(fā)展性能來促進孩子們社會性的培養(yǎng)。如何有效實施游戲化教學策略呢?我認為以下兩點是關鍵:
1、游戲方式要喜聞樂見
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學前兒童的認知發(fā)展能力等級,利用他們最喜歡的、最能接受的各種游戲等對他們進行教育,其中包括:角色、親子、音樂和結構以及智力游戲等,這些游戲都對孩子們的社會教育有所助益。其中,角色游戲可以讓幼兒們理解和學會團隊之間的配合;結構游戲可以讓孩子們擁有細致認真的生活態(tài)度;智力游戲可以讓孩子們懂得自控與誠實等等[4]。譬如,為了讓孩子們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我們讓幼兒分成幾組合唱“快樂的魚兒”歌曲;用親子游戲“北京小吃”讓孩子們和家長共同體驗制作小吃、買賣小吃的樂趣。
2、游戲組織要區(qū)別對待
因為幼兒年齡在不斷增長,所以老師在組織游戲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的多樣性??梢赃M行分級別、針對性的組織,對于小班來說,組織形式要偏向情節(jié)性和單一的特點;對于中班來說,組織的形式要注重多樣多彩性;對于大班來說,可以多多培養(yǎng)孩子們的行為規(guī)范。
三、與其它學科領域整合化的教學對策
對于幼兒的社會性培養(yǎng)來說,它既屬于一種社會活動,又歸類于社會現(xiàn)象當中。幼兒作為一個受教育群體,需要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對其進行多方面的教育,以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和積極性。而社會領域活動與其他的各個領域活動的滲透整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提升幼兒性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譬如,教師可以教幼兒打氣球,分發(fā)給孩子們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其中滲透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鼓勵他們通過合作體驗多元化的社會交往。
四、結語
幼兒的社會性教育對于幼兒能力的提升、情感認知的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篇文章探討分析了幼兒教育的社會多元化的教學對策,主要包括社會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戲化以及各學科整合化這幾方面,望能夠對今后相關領域的研究有所助益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魏旭霞.小班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04):25+71.
[2]吳玉姍.以生活素材為載體的幼兒社會教育活動[J].山東教育,2012(Z6):60-61.
[3]徐小燕.幼兒社會教育的多元化實施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2(Z1):81-82.
[4]胡福貞.論學前教育社會化[J].學前教育研究,2003(02):11-13.
作者簡介:
李小紅;出生年月:1985年6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四川德陽;職務/職稱:二級教師;學歷:本科;單位:德陽市羅江區(qū)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