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洋 唐祖霞(通訊作者)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yī)院 重慶 402160)
作為實習生學習的最后階段,臨床教學也是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的重要階段,如何讓實習生在臨床實踐中掌握并運用理論知識及技能,則需要將臨床實踐和相關知識結合在一起,為日后臨床工作奠定基礎,這也是臨床帶教教師不斷探索的重要內容[1-2]。為滿足實習教學要求,并達到教學目標,對臨床實習教學進行推進和改革,在臨床教學期間加入路徑理念,取得良好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擇取本科實習生9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所選實習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5名實習生中,男5名,女40名,年齡最大為24歲,最小為21歲,年齡均值為(22.6±3.1)歲;研究組45名實習生中,男4名,女41名,年齡最大為25歲,最小為21歲,年齡均值為(22.7±3.2)歲;兩組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以進行比較。
對照組實習生采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教學,入科第一天由護士長進行入科介紹,并由帶教教師進行教學,按照教學大綱進行統(tǒng)一教學。
研究組實習生采用臨床路徑式教學法進行教學:(1)第1周:發(fā)放教學路徑手冊,并介紹病區(qū)設施及環(huán)境,涉及到工作流程、規(guī)章制度、教學內容、注意事項等。評定實習生的知識水平、溝通能力、理解能力。實習生跟隨帶教教師,了解常規(guī)治療知識,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同時強化治療具體操作的示范及練習。深化本科室基本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對本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及用藥原則進行了解。了解本科常用藥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應、配伍禁忌等。(2)第2周:強化本科常見疾病的臨床體征及表現,對病因進行深入了解,掌握用藥原則,對一般病種常規(guī)治療進行了解,并提出相關治療問題。對本科常用檢查和檢驗目的、注意事項等進行了解。針對具有較強??菩蕴攸c的新入院病理,實習生每日在帶教教師指導下開展操作練習,實踐教學中帶著目的及問題進行學習,并提出解決措施。(3)第3周:實習生可接診患者,對患者病情、病史進行詢問,并行查體。鞏固各項生命體征、輔助檢查的認識和理解。強化??撇僮鳎趲Ы探處熤笇Э瑟毩⑼瓿?。發(fā)現患者病情變化,主動與醫(yī)師溝通,對治療策略進行調整,記錄病志。指導正確用藥,掌握各類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知曉其注意事項。按照路徑實施中,不僅鞏固了知識點,還可以及時請教教師,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了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判斷能力。(4)第4周。實習生完成一份動態(tài)病例,開展出科考核,包括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兩部分,均為閉卷考核,其均為百分制。按照路徑手冊10項基本操作中選擇2項進行操作考核,由科室主任、帶教教師、教學秘書進行考核評分。
實習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涉及到建立和諧關系、確認患者問題、傳遞有效信息、敏銳傾聽、共同參與、驗證感受等溝通能力因子,評分越高則說明實習生的臨床溝通能力越強。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理論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操作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考核結果對比(±s,分)
表1 兩組考核結果對比(±s,分)
組別 理論考核成績 操作考核成績對照組 84.01±3.24 86.02±2.43研究組 88.02±3.28 90.12±2.45 t 5.835 7.970 P 0.000 0.000
表2 兩組溝通能力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溝通能力評分對比(±s,分)
組別 建立和諧關系 確認患者問題 傳遞有效信息 敏銳傾聽 共同參與 驗證感受 溝通能力總分對照組 15.46±2.14 14.79±2.66 6.24±1.25 14.53±2.63 8.27±1.27 12.66±2.27 70.95±9.24研究組 16.57±2.63 16.52±2.86 7.59±1.37 15.93±2.85 10.88±2.01 13.79±2.70 81.72±9.67 t 2.196 2.971 4.883 2.422 7.364 2.149 5.402 P 0.031 0.004 0.000 0.018 0.000 0.034 0.000
研究組建立和諧關系、確認患者問題、傳遞有效信息、敏銳傾聽、共同參與、驗證感受等溝通能力因子評分以及溝通能力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
當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無法與現代教學發(fā)展需求相適應,伴隨臨床分科愈加細致,對??漆t(yī)生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臨床教學方法也要做出相應改變,但帶教教師的知識能力存在差異,這也使得教學方法改進受到制約,在此種情況下逐漸產生了臨床路徑教學法,此種教學方法使教學流程更加規(guī)范和標準,使教師方面差異而導致的教學效果不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讓帶教教師有據可依,同時也讓教學工作更具針對性特點[3-4]。路徑具有動態(tài)、系統(tǒng)以及連續(xù)的特點,不僅可以增加教師的時間依據,還可以增加操作性,帶教教師通過路徑則可以知曉各個階段需要講解的內容和示范的操作等,并需要重點強調哪些內容和環(huán)節(jié)[5]。臨床路徑式教學法讓教學更加規(guī)范和標準,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的缺乏系統(tǒng)性和預見性的問題[6]。本次研究結果指出,采用臨床路徑式教學法的實習生不管是理論考核成績,還是操作考核成績,均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實習生,同時研究組實習生的溝通能力評估結果也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臨床路徑式教學法在腎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更佳。
在腎內科臨床教學中應用臨床路徑式教學法效果良好,可以提高實習生的理論和操作成績,同時也提高了其醫(yī)患溝通能力,值得在臨床教學中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