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單一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變革教學模式,將多樣化教學形式引入教學課堂迫在眉睫。多樣化閱讀教學模式更貼近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本文立足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際,就如何實施多樣化閱讀教學模式提出幾點淺薄的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多樣化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6-0259-01
在現(xiàn)代教育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不再是“教授者”和“學習者”這種單一的角色。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自主提升才是新時代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多樣化閱讀教學模式更適用于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在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文化涵養(yǎng)方面也有積極的影響。
1.閱讀教學中開展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閱讀是語文之根,是學生搜集信息資料的重要過程。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師過分高估自身教學職責,以單向式、一刀切等教學模式為主,閱讀方式單一,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想走,失去了閱讀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逐步磨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打擊教師的教學激情。
閱讀本身就應當是開放式的,需要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其中。多樣化閱讀教學模式有效平衡了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和學生能夠在多樣化教學模式中找到屬于自身的角色定位,既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也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教師和學生合力構建充滿靈性的閱讀課堂,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2.多樣化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2.1 以問激思,自主閱讀。
鮑波爾曾經(jīng)說過:正是問題激勵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實踐……小學生天性靈敏,對周圍新鮮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然而,身邊不少老師反映:現(xiàn)在的學生不愛學習,帶領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不是開小差就是走神……筆者認為: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主要是教師沒能創(chuàng)設出符合學生心境的教學情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從學生最細微的心理入手,閱讀教學做到“投其所好”,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和懸疑的情境才能激活學生得到主人翁意識,從而使學生帶著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例如,在教學《秋天的圖畫》這篇課文時,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與秋天有關的圖片如“瓜果”“菊花”“中秋節(jié)”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拋出問題: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樣的?小學生聯(lián)系自己親身經(jīng)歷說出了好多與秋天有關的事物。接著,教師再次拋出問題:閱讀課文,談一談自己眼中提秋天的圖畫。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主理解和思考,有的學生說: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豐收的季節(jié),金燦燦的稻子像上天恩賜黃帶綿延向遠方;有的學生也說:秋天的圖畫是一幅充滿勤勞的畫面,大雁拍成人字隊形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勤勞的故事……以疑引趣,以趣激思,學生會帶著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提升了閱讀教學的可接受性,也為一堂高效的語文課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2 生活氣息,合作閱讀。
生活是知識的寶庫,生活中到處彌漫著語文的氣息,這也是葉老所說的“生活即教育”這一教學思想。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將學生熟悉的生活片段引入其中,能夠給學生一種歸屬感、熟悉感,這對于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黃果樹聽瀑》這篇課文時,筆者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次“去哪旅游?”這一研究話題。對此,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教師: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旅游?描述你去過的旅游勝地?
(2)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4-6人最佳,并且給每個小組配置一個有責任心的組長。
(3)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交流,談一談自己去過的旅游勝地,并且用簡短的話語描述。
(4)教師給每個小組合理的評價。
(5)再次提出問題:本篇課文所描繪的是一幅怎么樣的畫面?組織小組進行閱讀和欣賞。
……
將“旅游”這一話題引入教學實踐當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課堂的主動權、話語權交給學生,步步緊扣,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優(yōu)等生帶動中等生、次等生前進,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一舉兩得。
2.3 角色扮演,靈性閱讀。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總是帶著玩的心態(tài)去參與學習活動。這也表明;游戲?qū)τ诤⒆拥某砷L有積極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要順應兒童的天性,結合教學內(nèi)容,適當引入游戲元素,構建活潑、靈性的閱讀課堂。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五壯士視死如歸的英雄氣節(jié),筆者會挑選幾個學生上臺進行表演,利用多媒體模擬槍炮聲,讓學生能身臨其境感受文本所隱藏的“弦外之音”。學生為了更貼近五壯士的內(nèi)心,會認真研讀課文,揣摩當時五壯士應有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這種代入式閱讀方法既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增強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以上僅僅是冰山一角。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時代特性,緊扣時代的脈搏,不斷在閱讀教學中引入全新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努力做到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解放學生的天性,刺激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幫助學生讀出水平,讀出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更深層次的語文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謝寶清.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學法養(yǎng)成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3(19).
[2] 許睿.小學閱讀教學中的錯位與異化[J].語文建設,2013(01).
[3] 徐光華.創(chuàng)新小學閱讀教學策略 增強小學閱讀教學效率[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