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登勤
【摘要】大自然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教育資源,在工作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大自然的寶貴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影響。浦口區(qū)萬江幼兒園就有一塊自然寶地——小農場,教師以此為基地,開展了將小農場資源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當中的研究,此項研究,激發(fā)了教師的智慧和創(chuàng)意,增強了幼兒關注自然、感受自然、體驗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讓師生都享受其中。
【關鍵詞】小農場;資源;活動;探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苯逃谊慂Q琴先生也提出“注意環(huán)境,利用環(huán)境”的教育思想及“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教育觀點,由此,我們感受到環(huán)境對幼兒成長的重要作用,認識到大自然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教育資源,在工作中可以充分挖掘大自然的寶貴資源,帶幼兒親近自然,走進自然,收獲不一般的成長。
在我們幼兒園,就有一塊自然寶地——一個近700平方米的小農場,孩子們在這里春播夏種秋收冬藏,經常與它為伴,互動游戲,收獲了很多快樂。我們就以此為基地來開展研究,將小農場資源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當中去,促進幼兒快樂地學習與成長。
一、巧妙鏈接小農場勞動經驗,開展晨間體鍛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成人可以依據(jù)各年齡、季節(jié)變化,安排多樣的戶外體育鍛煉內容,提高幼兒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其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我們思考并實踐如何鏈接小農場資源,來開展具有幼兒園特色的晨間體鍛活動。
首先,展開聯(lián)想,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將勞動工具轉化為體鍛器械。如用竹梯當平衡梯,用竹竿當障礙物和趕小豬的棒子,用草帽當飛碟,用小水桶當投擲框等,并在勞動工具上做簡單鮮明的裝飾,使其更加直觀形象。
其次,結合小農場勞動內容來巧妙設計體鍛游戲。小班有:圈蔬菜、收獲季節(jié)、蔬菜園;中班有:運牛奶、小兔采蘑菇、農場主運蔬菜;大班有:運西瓜、勇敢的小農夫、玩豆袋等,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中將得到鍛煉,增強運動能力。
再次,根據(jù)幼兒動作發(fā)展特點和運動需要,創(chuàng)編具有勞動特色的韻律操,并自制道具,如“小豬寶寶上幼兒園”“水果拳”“甩蔥歌”來增強幼兒做操的趣味性和動作協(xié)調能力。
滲透小農場勞動經驗來開展晨間體鍛活動,激發(fā)了教師創(chuàng)新的靈感,提高了幼兒運動的興趣和能力。
二、多元利用小農場的種植物,開發(fā)主題教學活動
每年在小農場種植,涉及的種類有花卉、蔬菜瓜果、農作物等,我們從劃分責任田開始,讓各年齡段的幼兒參與分地、種植、管理和收獲,那么這些種植物就成了我們開發(fā)主題教學的核心素材。
首先,我們根據(jù)季節(jié)、時令以及幼兒的學習需要,制訂出大、中、小各年齡班的主題活動。例如,小班的“種蠶豆”“好吃的青菜”“莧菜長大了”;中班的“南瓜的秘密”“我認識的蔬菜”“和豆子玩游戲”;大班的“農場里的小動物”“豐收的季節(jié)”“小農場大秘密”。通過主題教學,引導幼兒在親歷的過程中逐步認知、感受和體驗。
其次,鼓勵教師結合主題大膽生成與種植物相關的公開教學,通過“集體備課—試教—研討—再磨課”來實現(xiàn)。兩年來,我們成功開展了以下教學活動:小班美術活動“紅蘿卜和白蘿卜”“大西瓜”“蝴蝶飛飛”;中班綜合活動“有趣的蘿卜”、體育活動“小兔子采蘑菇”、美術活動“有趣的臉”“花兒朵朵開”“木棒娃娃時裝秀”;大班美術活動“牽牛花”、綜合活動“認識山芋”“水培洋花蘿卜”“大蒜、韭菜、蔥”等,通過生成教學,增強了教師設計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教學的能力與自信,也促進了幼兒對小農場種植物的關注與認知。
三、分類運用小農場的自然材料,玩轉區(qū)域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應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活動目標,選擇活動內容,提供豐富、適宜的玩教具和游戲材料,并善于把握蘊含其中的教育契機,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庇纱?,我們從小農場資源入手,大量收集自然材料,并加以分類,以補充班級區(qū)域材料,更好地促進幼兒能力的發(fā)展。我們將收集來的自然材料分為:花草類、果實類、種子類、葉子類、枝條類、木質類、綜合材料等,將其放置于各區(qū)域當中,方便幼兒取放、操作和運用。
在生活區(qū),我們開展剝毛豆、煮蠶豆、剝向日葵、炒瓜子、磨豆?jié){、榨果汁、制作蔬果沙拉、做菜汁面點等,讓幼兒體驗真實的廚房生活。在美術區(qū),我們開展根莖印畫、蔬菜拼盤、種子貼畫、花草園藝制作等,讓幼兒感受用實物做繪畫工具和材料的樂趣與成功。在科發(fā)區(qū),我們開展稱重、測量、根莖葉吸水、沙水土種植實驗、種子發(fā)芽等,讓幼兒盡情探索和發(fā)現(xiàn)……
多樣化的區(qū)域活動,吸引著幼兒參與的興趣,激發(fā)了幼兒探究的欲望,拓展了幼兒對自然材料使用的能力。
四、大膽開放小農場的戶外場所,創(chuàng)新游戲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幼兒教育家福祿貝爾也提倡“多組織一些戶外活動,讓孩子更好地、更有意義地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彼裕覀円灿眯乃伎既绾谓Y合小農場資源來開展有特色的游戲,讓幼兒真正自主,樂在其中,得到發(fā)展。在多次商討、深入觀察及親自體驗的基礎上,我們創(chuàng)新出一個新的游戲項目,那就是——親近自然游戲,即直接將游戲開放在戶外小農場里,讓幼兒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盡情玩耍,釋放天性。
首先,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在小農場創(chuàng)設美觀而富有童趣的游戲環(huán)境。我們和孩子一起利用輪胎、大小水管、厚木板、壇壇罐罐等廢舊物品,進行加工美化、造型設計,做成彩虹圍欄、花園小景、休閑桌椅以及小動物樂園,形成亮麗搶眼的游戲場所。
其次,大膽創(chuàng)意,鼓勵教師將原先一塊塊方方的種植園地進行巧妙分割、圍合、美化成各種造型:愛心型、同心圓、趣味字、十字型等,力求讓每班種植園地色調統(tǒng)一、風格個性,為游戲環(huán)境增添觀賞性、趣味性,營造花果園式的游戲樂園,讓幼兒一進門就喜歡。
再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供多樣的游戲用具和材料,支持幼兒游戲。我們在小農場的空曠角落和水泥地上提供各類自制吊鍋、真假廚具、餐具、盆、舊木板、奶粉罐、圍席、竹罩、磚塊、泥土、米、沙、活性炭等,支持幼兒自主開展各種游戲:有的用磚塊搭建灶臺,用奶粉罐當?shù)首樱么竽景瀹旓堊?,用泥土、青草、樹葉、花瓣當飯菜炒,玩起了扮家家的游戲;有的用米、沙、活性炭玩濾水凈化器的游戲;有的用糖、面包屑、餅干屑引誘螞蟻,用火龍果汁逗西瓜蟲走出漂亮的足跡;有的還會摜泥巴、捉蟲子、澆水、拔草、摘桃子、為稻草人涂新衣等等,真是花樣層出,樂不思蜀。
開放小農場玩游戲,讓大自然成為天然的游戲場所,打破了傳統(tǒng)游戲模式,創(chuàng)新了游戲教育理念,這非常鮮活地體現(xiàn)了陳鶴琴先生提出的“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的教育理念。
五、充分發(fā)揮小農場共育價值,延伸生活活動
研究中,我們不斷商討如何發(fā)揮孩子在小農場活動中的自主性,如何讓孩子能多參與一點、多感受一點?;谟變阂蝗栈顒涌紤],我們決定將生活活動利用起來,進一步發(fā)揮家園共育的作用。入園時,家長義工可以帶自己的孩子去小農場觀察、照顧自己種的植物,鼓勵孩子參與除草、澆水,觀察蔬菜的生長變化,記錄蔬菜的樣子;教學時,邀請家長進課堂,帶幼兒去小農場采摘,回來烹制各種美味的食物;離園時,幼兒將采摘好的瓜果蔬菜帶回家,和家人一起擇洗,做成可口的菜肴,在群里分享給大家。如有班級帶回洋花蘿卜和大蒜,家長和孩子一起用心烹飪出五花八門的菜肴:洋花蘿卜炒辣椒、涼拌洋花蘿卜、洋花蘿卜腌制魚、糖醋洋花蘿卜、洋花蘿卜燉豆腐、洋花蘿卜小拼盤、蒜蓉蒸雞蛋、河蝦炒蒜苗、清炒大蒜等,真是樂趣大,喜煞人。
將小農場的資源有機延伸到幼兒生活活動中,既增進了家園共育,又給幼兒拓展了認知,增添了樂趣。
我們發(fā)現(xiàn),小農場就是一塊寶地,是一個大大的資源庫,在這個資源庫里,我們源源不竭地開發(fā)、利用,將其有效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中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對幼兒來說,這是一本天然的教科書,讓他們每天徜徉其中就是一種成長與快樂;對教師來說,這是一本智慧的教科書,讓我們每天探索發(fā)現(xiàn)就是一種享受和美好。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培養(yǎng)好人的秘訣就是讓他在大自然中生活?!钡拇_,這種精神理念將會指引我們一直探究下去,為幼兒的成長注入更多力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