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教學目標】
1.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解并體會疊詞、比喻句、對稱句式的妙處。
2.感受課文語言的節(jié)奏美和濃濃的兒童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并體會文中疊詞、比喻句、對稱句式的妙處。
【教學難點】感受課文語言的節(jié)奏美和濃濃的兒童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抓生字“槐”,扣題導入
1.這是什么花?(槐花)
2.“槐”是個生字,跟老師一起寫一寫,注意最后兩筆是“撇提、點”。一起讀兩遍。
3.(板書:槐鄉(xiāng))什么樣的地方叫“槐鄉(xiāng)”呢?
4.槐鄉(xiāng)的孩子有什么樣特別的生活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五月的槐鄉(xiāng)。(板書:五月)
二、分類讀詞,檢查預習
1.課文里的生字挺多,你都會讀了嗎?我來考考你們。
(1)出示生字:炒、挎、擺、拌
誰來讀一讀?這些字有什么特點?(偏旁特點:三個字是提手旁;詞性特點:都表示動作;結構特點:都是左右結構。)
看清字形讀一讀。
(2)會讀嗎?先練一練。
出示:挎走白槐花 擺出槐花飯
撒上炒芝麻 拌上槐花蜜
看,籃子里面裝了啥?想不想帶回家?那就挎起來。
開心嗎?誰來讀一下?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吧?
(3)再來一組。
出示:小辮兒 籃兒 旋兒
誰來讀一讀?糾正“旋”字讀音?!皟骸币x得輕巧,一帶而過,跟老師讀。
(4)課文中還有一些結構很特別的詞。
①出示:白茫茫 白生生
發(fā)現(xiàn)什么?它們都叫疊詞,跟老師念。
兩個詞都形容白,聽老師讀(白、白茫茫、白生生),有什么不一樣?(白茫茫:大片大片的白;白生生:白得嫩嫩的,很新鮮)
誰來讀好這兩個詞?一起讀。
②疊詞可有意思了,課文中還有嗎?趕快找一找,圈起來。
出示:甜絲絲 喜盈盈 香噴噴 傻乎乎
③誰來讀一讀?相機點評。
④一起來有滋有味地讀一讀。
2.讀了課文和詞語,你覺得槐鄉(xiāng)的五月是怎樣的?(美、多、香、樂……)
3.課文里有句話把你們這些感受全都表達了出來,快找一找,誰來說一說?(最后一小節(jié),出示,誰來讀?男生讀,女生讀,一起讀。)
【設計意圖:課文中的詞語生動而富有童趣。根據(jù)生字詞特點,分類別和分層次進行教學,從字形、字義相類似的單個生字,到動賓結構的詞組,到兒化韻的詞語,到“ABB”式的疊詞,類別清晰,層次逐漸遞進,但它們有個共性——都很有意思。尤以疊詞為教學重點,因為這既是文后練習要求掌握的內容,又是本文的重要語言特色,讀起來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美感和表現(xiàn)力。】
三、品味語言,感悟特點
1.五月,洋槐開花了,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把寫洋槐開花的句子畫出來。
2.出示:槐鄉(xiāng)的山山洼洼,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
3.槐花是怎樣的呢?注意這三個字(板書:似、像、如),槐花似什么?像什么?如什么?(板書:瑞雪、圓球、小辮兒)
4.同樣是槐花,為什么可以把它比作瑞雪、圓球、小辮兒這三種不同的事物呢?看看圖片,讀讀句子,再想一想。
全班交流:
(1)看的位置不同。
“圓球”是怎么看的?(遠看)“小辮兒”是怎么看的?(近看)“瑞雪”呢?(更遠地看)哪個最遠?哪個最近?
小結:看的位置不同,遠近不同(板書:遠、近),看到的槐花樣子也不一樣,這就是這么比喻的原因。
(2)槐花多而白(把槐花比作瑞雪是因為什么?)
出示:槐鄉(xiāng)的山山洼洼,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①槐花多。從哪里看出來?“山山洼洼,坡坡崗崗” 又是兩個疊詞,山洼、山山洼洼,坡崗、坡坡崗崗?為什么要用疊詞?把這兩個疊詞的感覺讀出來。
②槐花白。一片白茫茫,像不像雪景?
小結:槐鄉(xiāng)的槐花白得像雪,多得像雪,美得像雪,難怪把它比作瑞雪初降呢!誰來讀這一句?齊讀。
(3)槐花為什么可以比作圓球、小辮兒?
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
①她關注到了“抱在一起”,抱在一起的槐花為什么像玉雕的圓球?(形狀、顏色、質地)比喻得真美!
②誰再來說說小辮兒槐花。(形狀像、一條一條垂下來掛滿枝頭)
③誰來讀?(槐花被你讀得真美?。R讀。
5.槐花似……,像……,如……,連用三個比喻,把槐花的顏色、形狀寫得美美的(板書:美)。喜歡這些句子嗎?那就把它背一背、記一記。指名,一起背。
【設計意圖:以比喻的手法準確傳神地寫出了槐花的美,是課文的又一語言特色。教學時,以兩個有張力的問題“洋槐開花是怎樣的呢?”“同樣是槐花,為什么可以把它比作瑞雪、圓球、小辮兒這三種不同的事物呢?”來打開對比喻句的教學,讓學生一點一點地體悟:因為槐花的多而白,所以把它比作瑞雪;因為槐花的形狀、顏色、質地、數(shù)量、姿態(tài)等的不同,所以把它比作圓球、小辮兒;因為看的位置不同,遠近不同,所以看到的槐花樣子也不一樣。讓學生在言語和思維的來回行走中慢慢地探究文字表達的深層原理和奧秘?!?/p>
6.槐花看著美,還聞著香(板書:香)。其實不用聞,那香氣就自己鉆進鼻子里來啦!香香的槐花引來了誰?(出示:嗡嗡嗡……滿足。)
(1)指名讀。點評:你也是喜盈盈的。
(2)老師把它們重新排排隊,發(fā)現(xiàn)了什么?(像一首詩)
再讀讀,還有發(fā)現(xiàn)嗎?(很多句子差不多,是對稱的。)
(3)對稱的句子讀起來特別有節(jié)奏,指名讀,一起來讀。(讀得真好聽)
【設計意圖:課文中還有不少對稱句式,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具美感。教學時,根據(jù)鮮明的語言特色,采用“重新排排隊”的教學方式,以“詩”的形式來呈現(xiàn),給學生意外的美感體驗,更容易讀出對稱句式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感。】
7.描寫槐花香的句子還有嗎?
出示: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
(1)誰來讀?一起找找?guī)А跋恪弊值脑~語。一共用了六個。
(2)還有三個香連在一起了:清香、醇香、濃香。清香是怎樣的香?醇香呢?(香氣純正,不摻雜其他的味道。)濃香就更濃了。誰來讀?越來越(香)、越來越(濃),一起讀。
(3)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這里有一個詞很特別,沒有直接寫香,卻讓我們感覺特別香,香透了,哪個詞?(板書:浸)像老師一樣把它圈起來。讀出“浸”的感覺。整個槐鄉(xiāng)都被香海淹沒了。再讀。
(4)一起來把這句話讀得香一點,再香一點。
【設計意圖:課文寫槐花的香,可謂極盡用詞和表達之能事。六個帶“香”字的詞語,“清香、醇香、濃香”三個連用的詞語,以及“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的“浸”字。讓學生讀讀、找找、圈圈、悟悟,再反復朗讀,體會文字的刻意渲染和重疊,正是想表達這種香到極致之感。】
8.難怪一到五月,孩子們就情不自禁地喊起來——五月,洋槐開花了!
9.槐鄉(xiāng)的孩子愛槐鄉(xiāng),一起讀讀第一自然段吧。(配樂朗誦第一節(jié))
10.練習背誦。
四、片段練筆,遷移拓展
1.槐鄉(xiāng)又美又香,無錫也是個好地方!
2.春天花開的時候,跟著爸爸媽媽賞過哪些花?
3.再讓我們靜靜地欣賞。火紅的杜鵑,近一點看像什么?黿頭渚的櫻花,好美。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4.學著課文的樣子,用上這些比喻詞“似、像、如”寫一寫這些美麗的花。
5.點評。比喻得真美。
五、布置作業(yè)
1.下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進槐鄉(xiāng),感受槐鄉(xiāng)孩子們的快樂。
2.作業(yè):
(1)背誦第一自然段。
(2)完成習字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