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詩凡,馮巖晃,候雄輝,李富榮,李文志,趙 滿
(云南省德宏州林業(yè)科學研究所,云南 瑞麗 678601)
西南樺(BetulaalnoidesBuch-Ham)[1]是我國熱帶、南亞熱帶地區(qū)的一個優(yōu)良鄉(xiāng)土闊葉樹種,樹體高大、干形通直、尖削度小,材質細致優(yōu)良,適應性廣、生長迅速,容易天然更新,為常綠闊葉林區(qū)次生林的先鋒樹種和重要的用材樹種,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和經濟價值[2]。西南樺已在華南和西南地區(qū)諸省(區(qū))大面積推廣,已成為我國熱帶、南亞熱帶地區(qū)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然而.以往的研究推薦西南樺人工林初植密度采用2.0 m×3.0 m及3.0 m×3.0 m的株行距[3]。
西南樺輕基質網袋苗是運用近幾年最新的輕型基質網袋容器育苗技術,采用可降解的無紡布為容器材料,經加工處理的鋸末、草煤土、煙囪灰、珍珠巖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育苗基質,造林時連同容器一起移栽育苗方式,培育的西南樺輕基質網袋苗,與常規(guī)西南樺袋苗相比具有空氣修根、根系發(fā)育好重量輕、包裝、運輸方便,速度快、節(jié)省勞力、提高造林功效、造林成活率高等優(yōu)點。
試驗地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太平鎮(zhèn)龍盆老寨山,海拔1480 m,年平均氣溫19.3 ℃,年降雨量1516.2 mm,晝夜溫差大、干濕季節(jié)明顯,雨水集中,干季表現在11月至次年4月,年降雨量占全年的11.9%,雨季在5~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88.1%,土壤為紅壤。
3.1.1 苗木
造林密度試驗和施肥試驗苗木均為西南樺輕基質網袋苗。
3.1.2 肥種
供試驗肥料共3種,分別為云南宏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過磷酸鈣,有效成分含量≥15%;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尿素,有效成分含≥46.4%;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復合肥,有效成分含量≥45%。
3.2.1 試驗設計
(1)密度試驗。在同一坡位、坡向及立地條件相同時,設置2 m×2 m,2 m×3 m,3 m×3 m,2 m×2 m×4 m共4種造林密度處理,每個處理面積為42 m×12 m,3次重復。每個處理調查50株,采取固定編號樣株調查苗高、地徑、冠幅,造林時進行一次數據調查,造林后各處理撫育管理一致,造林后1a進行調查比較。
(2)施肥試驗。
試驗采用3因素、3水平,設1組對照、3次重復,每個處理30株,采取固定編號樣株調查苗高、地徑、冠幅,施肥6個月后進行調查比較。
施肥方法:在幼樹根部10~15 cm處挖半環(huán)狀溝施入,試驗設計見表1。
表1施肥試驗設計表
水平因素 肥種(A) 施肥量(B) 1尿素502尿素∶過磷酸鈣=1∶11003復合肥1504對照 0
通過對西南樺平均苗高、地徑、冠幅生長指標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表2):4種密度對2.5a生西南樺幼樹苗高、地徑、冠幅生長指標影響極顯著(P苗高=0.000<0.01、P地徑=0.000<0.01、P冠幅=0.000<0.01)。
表2不同種植密度間苗高、地徑、冠幅的方差分析
類別差異源離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苗高/cm處理組合間39156.361 313052.120 7.091 0.000** 誤差138041.006 751840.547 總計177197.367 78地徑/cm處理組合間10.167 33.389 7.609 0.000** 誤差33.405 750.445 總計43.572 78冠幅/cm處理組合間26007.591 38669.197 7.050 0.000** 誤差92221.447 751229.619 總計118229.038 78
圖中大寫字母表示0.01水平的差異顯著性
圖1不同種植密度的平均苗高、冠幅
圖中大寫字母表示0.01水平的差異顯著性
圖2不同種植密度的平均地徑
結果表明(圖1、圖2):苗高、地徑、冠幅3項生長指標最好的是種植密度為2 m×2 m×4 m ,平均苗高達183.8 cm、平均冠幅達120.6 cm、平均地徑達2.488 cm;其次是種植密度為3 m×3 m、平均苗高達163.2 cm、平均冠幅達95.6 cm、平均地徑達1.788 cm。
通過對西南樺平均苗高、地徑、冠幅生長指標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表3):① 施肥對1.5a生西南樺幼樹苗高和冠幅生長指標影響極顯著(P苗高=0.00<0.01、P冠幅=0.00<0.01);② 施肥對西南樺地徑生長指標影響不顯著(P地徑=0.05<0.01)。
結果表明(圖3、圖4):① 施肥對1.5 a生西南樺幼樹苗高的影響極顯著:處理3(苗高平均增長達124.1 cm)及處理1(苗高平均增長84.8 cm)的苗高平均增長均大于對照(苗高平均增長61.0 cm);② 施肥對1.5 a生西南樺幼樹冠幅的影響極顯著:處理3(冠幅平均增長達46.6 cm)及處理1(冠幅平均增長31.8 cm)的冠幅平均增長均大于對照(冠幅平均增長17.3 cm);③ 施肥對1.5 a生西南樺幼樹地徑的影響不顯著:處理3(地徑平均增長達1.3 cm)及處理1(地徑平均增長0.9 cm)的地徑平均增長均大于對照(地徑平均增長0.7 cm);對1 a生西南樺幼樹施肥表明:在1 a生西南樺幼林追施尿素(50 g)或復合肥(150 g),對西南樺苗高、地徑、冠幅生長指標均有促進作用,西南樺長勢較好。
表3 不同處理間苗高、地徑、冠幅的方差分析
在同一坡位、坡向及相同立地條件下,2 m×2 m,2 m×3 m,3 m×3 m,2 m×2 m×4 m 4種造林密度對西南樺輕基質網袋苗苗高、地徑、冠幅生長最優(yōu)的種植密度為2 m×2 m×4 m。
對1.5 a生西南樺輕基質網袋幼樹追施尿素(50 g)或復合肥(150 g),對西南樺輕基質網袋幼樹高、地徑、冠幅生長指標均有促進作用。
圖中大寫字母表示0.01水平的差異顯著性
圖中大寫字母表示0.01水平的差異顯著性
圖4不同處理間地徑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