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芳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畢竟父母和孩子每天生活相處的時間,遠多于學校老師和孩子的交往。要知道,父母良好的言行,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作用;反之,不好的言行,則可能起到消極作用,最終影響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為此,筆者結合具體案例,淺析當前父母言行教育之誤區(qū)及其對策,以便參考。
父母言行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基于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使得同樣的話,由家長說出來要比其他人說出來更具感召力。這種親密性,使得家長的言行更易于使子女受到感染。所以,家長在生活中的待人處事,都在潛移默化地感染孩子,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啟蒙作用 孩子一出生,等于一張白紙。他們對于外界的了解,乃至其人格形成的起點,還在于家庭教育。從牙牙學語開始,在孩子的早期階段,比如上學之前,父母的言行對于孩子的思想、智力乃至品德發(fā)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啟蒙作用。父母的言行,往往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如果父母的脾氣比較暴躁,那么孩子也往往會經(jīng)常發(fā)脾氣;如果在早期注意引導,那么孩子的性格將會得到改變。但無論怎樣,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言行都會對他們的啟蒙教育發(fā)揮一定作用。
感染作用 父母自身的感染力,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力量。從血緣關系與親密程度進行分析,父母對于孩子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同樣父母的言行對于孩子更具有一種感染作用。據(jù)心理學研究表明,同樣的話語,但經(jīng)過家長所說,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家長高興時,孩子會跟著高興;但家長表現(xiàn)不安時,孩子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情緒是會感染的,也會傳遞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家長的待人處事方式,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來自工作的態(tài)度,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有潤物無聲的作用。
榜樣作用 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就要給孩子內(nèi)心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引導他們善解人意,善于通過移情方式學會理解,關心他人,這需要家長的榜樣作用。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里的“老師”,更多的是指榜樣作用。相對而言,只顧空洞說教,要想對孩子形成影響力,是很難的;但通過言行影響,卻會變得更為容易。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模仿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言行,繼而實現(xiàn)一種自我的展示、自我的成長、自我的滿足。
家長言行教育問題現(xiàn)狀分析
對于孩子來說,幼兒階段是其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在言行中注重對其引導,則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反之,則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但從當前“獨生子女父母”的實際情況來看,家長言行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說教方面 說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形式。但當前孩子多少存在一些叛逆心理,這也給父母帶來了一些苦惱。問題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卻來自父母。一方面,源于父母的絮絮叨叨。不容否認,家長非常愛孩子,但許多家長愛空洞說教,而不注重從自身行動上去反思。比如,有的家長告誡孩子不能撒謊,自己有時卻在孩子面前撒謊。這種言行不一的教育,往往會讓孩子產(chǎn)生反感;如果時間長了,會嚴重降低家長的威信。因此,父母要盡可能管住自己的嘴,少說一點。另一方面,家長語言比較尖刻,這往往比打孩子更有傷害力。比如,一開口就是“你真沒用”“我再也不管你了”這一類的尖酸言語,如果父母整天這樣說,那么時間長了,孩子往往就會自卑,認為自己不行。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因而要多鼓勵孩子,多肯定他們,以便讓他們更積極陽光地對待生活,這比其他更為重要。
行為方面 一是盲目攀比。比如,不少家長在與親朋好友聊天時,總會提到孩子,有些父母一味地夸獎別人,卻忽略自己孩子的感受;或者總是讓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學這學那;當然,其目的是很好的,但世上真正的神童畢竟是少數(shù),一味地揠苗助長,最終只會害了孩子。最好的教育還是因孩子而異,決不是盲目攀比,一味地模仿。二是過度溺愛。溺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這不僅容易給孩子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而且還能讓孩子不懂得愛別人。也只有去除溺愛,引導學生去感知父母的關懷,感知別人的愛,最終才有可能培養(yǎng)孩子愛家庭、愛集體,乃至愛社會、愛國家。三是教育不一。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出現(xiàn)父母對孩子教育方式的不統(tǒng)一,甚至是一個批評,另一個護著。這種意見不一的教育行為方式,往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繼而給孩子行為反復無常種下禍根。另外,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當著孩子的面表現(xiàn)雙方的分歧,這會讓孩子在遇到問題后會利用家長教育不一致而鉆空子,為其以后養(yǎng)成雙重人格埋下伏筆。
其實,對于家庭教育來說,也就是一個上施下效的過程。說教固然重要,但言行更重要。對于父母來說,以身作則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原則。我們在強調(diào)身教的同時,也不放棄說教,而是兩者結合,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引導孩子在遇到問題后該怎么做,采取何種策略。只有兩者之間的恰當結合,才能發(fā)揮家庭教育最大效能。
針對問題的對策建議
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品位、有教養(yǎng)的人,前提是父母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是一個對家庭負責的人。父母的言行對于孩子來說,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筆者認為,對于父母來說,需要進行一番家教反思,并結合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善于有效表揚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某種程度上講,表揚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需要。但對于父母來說,不能無原則地表揚,最好的方式就是立足幼兒實際,對孩子的一些好的行為進行表揚。比如,針對孩子房間亂七八糟的行為,最好的方式不是批評,而是選擇一個好的角落進行表揚。這里對于父母來說,需要切記的就是慎用“不”。在孩子取得點滴進步,父母要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以便幫助孩子樹立信心。這樣一來,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樹立一種信心,對未來生活也會有信心。
善于即時施教 教育是無痕的,是無所不在的。對于父母來說,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言傳身教。也許在家長看來,是很小的事情,但對于孩子來說,卻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在孩子取得進步時,在孩子發(fā)生錯誤時,即時施以教育。如有可能,可以盡可能多與孩子交流,尤其是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多與其交流。至于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詢問,也可以是問答,還可以是一種探討的方式。這種看似平常的談話,卻能給孩子以無形的教育影響,增強教育的力量。
善于榜樣示范 對于孩子來說,說教固然是有必要的,但更多還需要家長的言行給孩子做出榜樣,來影響孩子。畢竟,他們對社會的認識不足,加之處理經(jīng)驗的缺乏,不會辨別是非,往往容易做出一些愚蠢的行為。因此,父母既要給孩子說明道理,告訴孩子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好榜樣。如果從中忽略這一點,或者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對孩子要求是一套,對自己另外是一套,這樣會給孩子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
結束語
家庭是孩子的安全港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里不僅僅是指血緣關系,其實更多的還有教育與被教育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施加影響,以便有效地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這也給家長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還要處處以身作則,加強自身修養(yǎng),用健康的、良好的言行為孩子作榜樣。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福前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