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銀華 梁秀 張朝暉
【摘要】目的 探究護理干預對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1月~6月我院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7~90歲,采取電腦隨機數方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依照檢查常規(guī)進行檢查準備及檢查,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檢查預約時,焦慮水平及心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檢查前30 min時,實驗組患者的焦慮水平及心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檢查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患者的焦慮水平及提高檢查成功率。
【關鍵詞】護理干預;纖維支氣管鏡;焦慮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在呼吸科,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是一種應用極廣泛的檢查方式,尤其在診斷、治療肺部疾病中,纖維支氣管鏡可以直觀、準確的了解肺部疾患情況,在檢查過程中也可以直接對患者進行治療或纖維支氣管鏡下取活檢組織,較之手術檢查方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等的特點[1]。另外,纖維支氣管鏡也可在鏡下做擴張、灌洗、局部用藥等治療,以上治療較之于舊的操作方式可顯著縮短患者住院天數,降低患者經濟負擔。我院選取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患者200例,其中100例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檢查成功率顯著提高,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6月我院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隨機數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100例。其中,實驗組年齡17~90歲,平均年齡(57±6.4)歲,男57例,女43例;對照組年齡17~89歲,平均年齡(55±7.1)歲,男63例,女37例。兩組患者間年齡、性別及疾病狀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所有患者均告知相關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檢查前后進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在檢查前后進行相應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在檢查進行前,由護士對患者進行耐心、主動的解釋,使得患者了解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必要性及操作方式,對檢查方法、安全性等內容詳細介紹,以獲得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配合。對檢查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不適感及配合方式等對患者進行詳細說明,對患者的各項疑問及時進行解答,并在語言解釋之余引入非語言例如肢體、表情、動作等的方式使得患者更好的理解專業(yè)術語,緩解并在相當程度上影響患者心理狀態(tài),在檢查前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使得影響檢查的一系列精神因素及時解決,并最終促使患者達到檢查所需的最佳狀態(tài),并取得患者配合以在相當程度上提高患者檢查的成功率。在檢查過程中,護士應當隨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及時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或者采用數呼吸次數的方式分散注意力,在患者緊張時,護士可采取握住患者手或用手扶患者肩部或額頭的方式給予患者精神及心理支持,使得患者可以更好的放松以利于檢查的繼續(xù)進行。在檢查后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及時對患者的不適感進行處理或指導解釋工作,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告知,包括檢查后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不適、疼痛感等,向患者及家屬交代1h內禁食禁水,并詳細解釋其必要性。囑1 h后可飲溫開水,如無嗆咳可進食流質狀食物及軟食,如取病理活檢的患者避免用力咳嗽,觀察有無咳血等。
1.3 療效判定標準
由專人對患者檢查預約時及檢查30 min前進行焦慮測評及測心率,選用zung問卷進行調查,對比兩組患者檢查成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焦慮狀況對比
實驗組及對照組在檢查預約及檢查前30 min時分別進行焦慮調查及測心率,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檢查預約時,焦慮水平及心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檢查前30 min時,實驗組患者的焦慮水平及心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檢查成功率對比
實驗組患者96例患者1次檢查成功,成功率為96%,對照組患者87例患者1次檢查成功,成功率為87%,實驗組患者檢查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中,纖維支氣管鏡會刺激患者氣管從而導致患者出現應激性癥狀例如咳嗽、疼痛等,嚴重者可引起氣管痙攣等嚴重并發(fā)癥,更有甚者會引起患者死亡[2]。究其根本,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是一種有創(chuàng)檢查,檢查方式較容易引起患者的焦慮、恐慌、懼怕心理,這些心理因素的產生則會影響鏡檢效果,并且會增加患者術中鏡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例如檢查后出現嗆咳、惡心、嘔吐、聲音嘶啞等并發(fā)癥,甚至由于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影響而導致檢查不能進行或完成[3]。因此,目前提出在操作前后有必要對患者做好相應的心理干預,通過對患者應用一定的心理干預手段提高患者對于該項檢查的接受及患者心理應對能力,緩解患者的焦慮、恐慌心理,以促進患者能夠順利完成檢查及治療[4]。其雖然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檢查方式,但因其有創(chuàng)性及操作方式不能被患者很好的接受,從而引起多種心理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患者焦慮、恐慌從而降低檢查成功率及增加檢查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前后,護理人員作為直接并全程接觸患者的工作人員,護理人員的態(tài)度對患者檢查心理、精神狀態(tài)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檢查前后,護理人員采取適當干預措施,可顯著降低患者焦慮水平,使得患者檢查成功率升高及檢查后并發(fā)癥減少。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預約檢查時焦慮水平為(58.92±5.97),心率為(111.84±5.79)次/min,與對照組患者無差異,在護理人員對實驗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焦慮水平及心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實驗組患者1次檢查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患者的焦慮水平及提高檢查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馬苗苗,葛淑華.認知療法結合放松訓練減輕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患者焦慮的效果[J].醫(yī)學信息,2015,(33):216-216,217.
[2] 鄺巧明.纖維支氣管鏡代胸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護理及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1):161.
[3] 馮秀琴.電子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中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研究[J].心理醫(yī)生,2017,(33):236-237.
[4] 楊 利,劉海燕,孫啟玉.心理干預對支氣管鏡檢查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4):3153-315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