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敏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使得主體教育思想理論開始盛行,在教學中,學生主體性越來越受重視,學生主體發(fā)展也成為教學的重要課題。小學語文教學是最基礎階段教學,只有落實語文教育,才能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學生主體;發(fā)展路徑
在新課標深化改革中,小學語文教學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更要注重學生主體發(fā)展,兼具工具和人文性,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xiàn)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制定教學計劃,推動其主體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結合學生主體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結合學生主體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于轉變傳統(tǒng)以理論灌輸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性。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互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學生主體開展的小學語文教學也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安排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fā)展路徑
1. 加強師生互動溝通
語文是人文學科,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全面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困難,獲得學生學習反饋,進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案,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發(fā)覺自身學習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身不同觀點,及時提出自身疑惑,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與學生互動溝通的過程中,可充分了解其興趣特點,傾聽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意見,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完善教學內容。
2. 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加強學生之間交流互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根究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等組建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問題讓小組成員共同探討,碰撞思維火花,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通過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能讓學生在彼此交流間認識并學習到他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通過互相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3. 實施開放式課堂模式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處于主導地位,通過灌輸、記憶訓練等方式傳授知識,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實施開放式課堂模式,教師要啟發(fā)、間接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教師主要發(fā)揮自身引導、指導、輔助功能,在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給予學生更直觀、生動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總之,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結合具有必然性,教師要積極探索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生主體發(fā)展有效途徑,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施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發(fā)揮其主體性,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耿華輝. 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fā)展路徑探討[J]. 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34):340-342.
[2] 龔麗紅. 開放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fā)展初探[J]. 現(xiàn)代交際,2015,10(12):173.
[3] 茹曉偉. 淺談開放的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fā)展之我見[J]. 學周刊,2013,12(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