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形容在危難或惡勢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縮。
【辨析】
《說文解字》把“撓”說解為“擾也”,也就是擾亂的意思。東漢班固在《漢書·晁錯傳》中寫道:“匈奴之眾易撓亂也?!逼渲小皳稀本褪菙_的意思。“撓”的讀音是náo,注意不要讀成ráo。
【起源與演變】
《荀子·法行》里有“堅剛而不屈,義也……折而不橈,勇也”之句?!皹铩敝笍潱墩f文解字》說“撓”多通用“擾”?!稘h書·敘傳下》里有“樂昌篤實,不橈不迎”的句子,大意是說樂昌侯老實厚道,性格剛直,從不屈服于惡勢力。后世多用“不屈不撓”指在困難或巨大壓力下堅強不屈,形容人的意志非常頑強。
【字里字外】
《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評價他為人誠實公正,不屈不撓。王商是西漢大臣,曾以外戚和朝中重臣的身份為漢成帝的登基保駕護(hù)航,因此受到漢成帝的敬重,被任命為丞相。他為人耿直,作風(fēng)正派。
某一年秋天,忽有謠言稱長安城要被洪水吞沒,長安城里一片驚慌,甚至連大將軍王鳳等文武重臣也慌亂地勸成帝趕快避難。只有王商堅決反對,認(rèn)為洪水要來是謠傳,此刻成帝絕不能輕易撤離,以防民心動蕩。
成帝采納了王商的意見,后來證實洪水要來果然是個謠言。成帝因此對王商非常贊賞,王鳳卻從此對王商心懷不滿。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是瑯琊郡太守。他極不稱職,管理的地方災(zāi)禍連連,王商因此要治他的罪。王鳳為此親自去見王商,為楊肜說情開脫。但王商堅持原則,還是免去了楊肜的官職。
王鳳更加懷恨在心,于是勾結(jié)他人,誣陷王商。
漢成帝雖然有些猶豫,但迫于王鳳的壓力,最終還是免去了王商的丞相職位。王商悲憤交加,被免職三天后吐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