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要:語文作為小學教育中最為基礎的學科之一,是學好所有其他學科的基礎。而文言文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多。文言文和我國漢字一樣都是國家獨一無二的文化財產(chǎn)。通過學習古文可以讓學生重回我國歷史時代,體驗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和文學經(jīng)典。本文作者針對目前小學語文古文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并對如何提高中高段學生在小學語文中的古文積累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文積累;文學經(jīng)典
一、小學語文古文教學現(xiàn)狀
1.小學課本古文內容的匱乏,學生積累量不夠
文言文所寫的故事內容距離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非常遙遠,對學生而言就顯得更為陌生,因此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小學語文課本中涉及的古文知識相對較少,日常生活中又缺乏相對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學生對文言文的積累不夠,對古文中很多常用實詞、虛詞的意思和用法都沒有在本質上得到理解。同時,由于學生的積累不夠多,很多學生學習古文時沒有形成正確良好的語感,不會斷句。這也加大了學生學習古文時的難度。
2. 教學手法單一,降低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語文古文教學,通常是教師為學生講解生僻詞匯,之后帶領學生進行原文翻譯,最后領導學生進行原文背誦。教學手法單一枯燥造成學生對古文的學習興趣和古文積累效率的低下。要想提高學生語文古文的積累量,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手法和教學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例如,在課上多讓學生自主學習、結組學習、依照原文進行角色扮演朗讀課文等等新穎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古文積累
1. 情景化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也應因材施教,結合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在教學中投其所好,激發(fā)學生的古文學習和積累古文的興趣。例如,對于課文《女媧補天》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上課的開始五分鐘,為學生播放女媧補天故事的動漫視頻,將文字內容轉化成生動形象的動畫,將學生帶入一個有趣的情景中,有效抓住小學生課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并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布置相關古文小演講,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古文積累,除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教師還需要盡量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教師可以利用每天的語文早讀時間,為學生布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古文拓展演講,演講形式可以采用學生單獨演講或者小組演講。在演講內容上教師也可以適當放寬要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自主選擇與古文相關的演講內容。例如,可以是跟課本古文相關的內容,比如關于《女媧補天》古文作者的歷史與趣味小故事,女媧補天的來源、如果學生自己是女媧,有沒有其他的方式進行補天等開放性拓展內容。學生的演講內容也可以選擇一些與課本古文類似的其他小古文來為班級學生進行古文拓展,增加學生的古文積累,例如,與課本古文《楊氏之子》類似的小古文《孔文舉十歲》和《諸葛恪得驢》等都是一些較短的古文。只有讓學生的大腦自由奔放地思考問題,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此外,具體的演講方式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像原文朗讀、設計古文海報、播放動畫視頻等方式。學生在探索和拓展的時候,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習動力,也會讓自己的古文積累量得到一定提升。
三、優(yōu)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1. 讀準字音
對于文言文來講,知識難點主要在文章讀音和理解文章含義上。通常古文中會有大量的生僻詞匯、破讀字、通假字和古音字等。例如,古人的名字、地理位置、古代官職的名稱等等不常用字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覺得古文高深到讀都讀不通順,也體會不到讀古文時的樂趣。此外,有些常用字在古文中的發(fā)音跟在現(xiàn)代文中的發(fā)音會有些許不同,學生很多時候也會覺得一頭霧水。為了改善學生的古文發(fā)音,教師可以讓利用多媒體錄音軟件將自己朗讀的古文帶上背景音樂共享在班級QQ群里,讓學生在家進行功課預習時根據(jù)教師的朗讀錄音進行古文讀音訓練,促進學生對古文發(fā)音的熟悉。同時教師在課上也可以讓學生或者教師自己引導全班學生進行古文生僻詞匯朗讀,幫助助學生在朗讀中優(yōu)化自己的詞匯發(fā)音。
2. 通讀古文句子
學生在完成基本的文言文讀字訓練時,就可以進行文言文通篇朗讀了。小學通常是學生接觸文言文的最初時期,很多學生往往對古文沒有太多語感。朗讀的過程中也容易磕磕絆絆,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古文誦讀時應該起到輔助的作用,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適當?shù)剡M行點撥和講解。學生在誦讀的時候可以不必過于關注古文中每一個字詞的含義,而應把學習重心放在古文中的音韻變化、語調的抑揚頓挫、語言的含蓄和句式誦讀的整體把握上。通過朗讀和誦讀文言文能夠豐富學生學習時的情感體驗,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 理解古文意思
學生在能夠熟練朗讀和熟讀古文的基礎上,就可以嘗試理解古文大意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嘗試翻譯文章意思,在學生自主學習期間,可以讓學生準備和借助外界輔導資料進行文言文理解,例如,文言文字典、新華字典、詞語字典等等工具書。當學生理解了古文意思,學生就可以在了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知識內化和升華,從中得到學習古文的感悟,并最終將書本理論知識轉化成自己的人生智慧。
參考文獻:
[1]李成林.巧妙引用古文 豐富語言積累[J].課外語文,2016(21):16.
[2]張寧.小學語文課堂中小古文教學策略初探[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0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