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藥物治療中低血糖反應急診處理方法及護理預防對策。方法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該科收治的116例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的糖尿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8例,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同的急診處理方案,對照組在急診處理過程中僅給予常規(guī)巡視和病情觀察,按時檢測血糖值,觀察組在急診處理過程中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干預后空腹血糖檢測值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出院后隨訪期內觀察組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率為1.7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藥物治療中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的患者進行規(guī)范的急診處理,同時采取綜合護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保健意識,避免再次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
[關鍵詞] 糖尿病;藥物治療;低血糖反應;急診處理;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7(b)-0128-03
低血糖是藥物治療中十分常見的并發(fā)癥,一旦出現(xiàn)低血糖就會對患者心腦血管和器官組織造成不同程度影響,甚至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脅,故需要重視急診處理[1]。該研究選擇2015年8月—2016年9月來該院就診的116例糖尿病患者,其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低血糖反應,該科對部分患者進行急診處理和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科收治的116例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的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①入院后經(jīng)臨床診斷與病理實驗檢查,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②服藥藥物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反應,臨床表現(xiàn)為意識模糊、四肢癱軟、面色蒼白、盜汗等癥狀;③患者與家屬自愿參與臨床實驗調查,簽署知情同意書,獲得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或其他內科疾??;②臨床資料不完整或拒絕參與研究。按照門診號就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8例,其中觀察組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45~87歲,平均年齡為(62.10±4.66)歲,糖尿病病程3~27年,平均病程為(13.49±4.86)年,合并高血壓者23例,冠心病者16例,對照組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47~85歲,平均年齡為(61.56±5.87)歲,糖尿病病程4~25年,平均病程為(12.70±5.62)年,合并高血壓者21例,冠心病者1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合并癥等基礎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同的急診處理方案:接診后立即測定患者血糖值,根據(jù)意識狀況與血糖值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意識清晰者可進食適量甜食與糖水,意識模糊者需注射濃度為50%的葡萄糖溶液,對出現(xiàn)昏迷休克的重癥患者需立即給予高滲葡萄糖溶液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注射治療,對出現(xiàn)呼吸困難者需進行氧氣支持治療。處理后觀察患者意識恢復情況,血糖值需維持在5~9 mmol/L。對照組在急診處理過程中僅給予常規(guī)巡視和病情觀察,按時檢測血糖值,觀察組在急診處理過程中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健康宣教:詳細了解患者病史與用藥品種、服藥劑量等,判斷患者藥物治療中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在患者病情趨于穩(wěn)定后,需要強化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的原因與臨床癥狀表現(xiàn),提高患者警覺性與自查能力,教會患者簡單的救治方法,把握救治的黃金時機。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法及及時治療的必要性,提高患者依從性,保證治療順利進行;②心理護理:低血糖反應往往起病突然,出現(xiàn)各種身體不適后患者容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情緒,護理人員需注意觀察患者情緒變化,主動與患者溝通,進行心理疏導,增進護患感情,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治療,提高依從性,避免不良情緒導致病情加重;③藥物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常見降糖藥物的種類及服藥方法,根據(jù)患者所服藥的具體藥物種類,有針對性地介紹用藥后不良反應,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認知水平。在初次使用降糖藥物時需從最小劑量開始,結合血糖值變化適當調整劑量,老年患者需避免服用作用力強的降糖藥,推薦在餐前用藥,用藥30 min后必須進食。對于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需要嚴格按照精準原則注射,首選非運動部位注射,防止胰島素吸收過快造成低血糖反應。對于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在服用降糖藥的同時需要使用降壓藥,而且服藥前需咨詢醫(yī)生,注意藥物之間的關聯(lián)性,防止藥物間發(fā)生不良反應;④飲食護理:日常飲食需根據(jù)服藥劑量調整,飲食干預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進行飲食干預前需全面了解患者飲食習慣,住院觀察期間遵循科學配餐原則,注意少食多餐。低血糖反應發(fā)生在夜間的患者需在臨睡前加餐,叮囑患者在服藥期間忌煙酒;⑤運動護理:合理的運動能夠提升機體的胰島素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用藥劑量,此外科學的鍛煉方式還會調整患者情緒,提高生活品質。故需結合患者年齡、病情、并發(fā)癥情況等制定個體化運動計劃,存在心腦血管疾病者需暫停運動計劃。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干預前后檢測空腹血糖值,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需連續(xù)檢測3次取平均值[2];②記錄兩組患者恢復意識時間與住院時間;③兩組患者出院后均進行1年的隨訪,統(tǒng)計因低血糖反應再次入院人數(shù),計算藥物治療中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入院時與治療干預后空腹血糖檢測值對比
經(jīng)干預后,觀察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恢復意識時間與住院時間對比
兩組患者恢復意識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隨訪期內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兩組患者出院后均獲得完整隨訪,中位隨訪時間為(9.44±1.53)個月,觀察組有1例患者因藥物治療中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而再次入院,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率為1.72%,對照組有9例患者因藥物治療中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而再次入院,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率為15.52%,觀察組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危害我國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常見慢性病,由于該病發(fā)病機制復雜、病程長、并發(fā)癥多,臨床治療形勢十分嚴峻。目前并沒有針對糖尿病的徹底有效的治療方案,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長期服用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水平,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文獻報道[3]顯示許多只重視血糖控制效果,但是忽略藥物治療中存在的低血糖反應,對低血糖認識不足,經(jīng)常性延遲服用降糖藥或隨意增減藥物劑量,為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盲目加大服藥劑量,進而造成低血糖反應。還有一部分患者未形成科學的飲食規(guī)律,不能按照安排好的飲食計劃進餐,這些都是造成低血糖反應的常見原因[4-5]。
通過該次研究可以看出,觀察組在積極進行急診處理的同時,配合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空腹血糖穩(wěn)步提升,檢測值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住院時間大大縮短,通過出院后的隨訪發(fā)現(xiàn),觀察組僅有1例患者再次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率為1.72%,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娫诒WC規(guī)范急診處理的同時,對低血糖反應患者強化護理干預能夠獲得顯著效果,對于促進病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避免再次發(fā)生低血糖反應具有重要意義。糖尿病患者體質、病情、低血糖反應程度等各有不同,在急診處理過程中需要進行針對性治療,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穩(wěn)定患者生命體征[6]。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強化護理干預,從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藥物護理等幾個方面入手加強護理指導,減輕患者焦慮情緒與機體應激反應程度,提高患者對低血糖誘發(fā)因素及低血糖癥狀的認識深度,有效預防再次發(fā)生低血糖反應[7]。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需規(guī)范自身藥物治療,警惕低血糖反應,了解低血糖危險因素及臨床癥狀,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入院治療,醫(yī)務人員在接診后需第一時間開展急診處理,重視臨床護理工作,保證救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國花,俞靜,林碎釵.重度低血糖昏迷誤診為急性腦血管意外的原因分析與急救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8):765-766.
[2] 宮磊,魏玲,趙燕,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臨床急救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2):21-22.
[3] 雷密容,宋倩倩.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后的相應急救護理方法及應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4):116-117.
[4] 張穎.急診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急救護理的應用探討[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7(17):78-79.
[5] 姜翠鳳,范婷婷,張夢穎,等.急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病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20):32-34.
[6] 陳達.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診救治的臨床效果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96-97.
[7] 賈紅巖.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診護理方法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171-172.
(收稿日期: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