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婷,謝瑩,姚素華,王飛,肖劍文
(1.贛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精神科,江西 贛州 341000;2.贛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老年精神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精神分裂癥在當前的臨床醫(yī)學中,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精神類病癥[1],據權威機構研究統(tǒng)計表明[2],精神分裂癥在當前全球患病幾率高達3.9%~8.5%。此種病癥通常多發(fā)于青壯年,具體表現為機體認知、感知、意志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患者的精神活動脫離周圍的環(huán)境、現實及內心,通常會對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嚴重的身體影響及社會家庭負擔[3]。近些年來經過研究發(fā)現Hcy的水平指標增加[4],會導致患者發(fā)生認知障礙及癡呆和認知功能等多方面受損。利培酮藥物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成效較為廣泛,但是通常會發(fā)生藥源性肥胖不良情況。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5],在利培酮藥物的治療過程中,通常會導致體質量嚴重增加的精神分裂患者,同時還會伴隨出現Hcy水平指標明顯增高。當前國際臨床醫(yī)學通常均采用二甲雙胍藥物,對患者的體質量增加進行干預治療,取得了明顯治療成效[6]。由此,本次研究探討分析二甲雙胍對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通過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在本院治療的確診為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后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各40例。所有納入本次研究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指標;在患者入院分組治療中精神癥處于穩(wěn)定期;PANSS評分≤60分;不存在嚴重身體系統(tǒng)病史。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為(35.3±11.2)歲,病程為(7.5±5.5)年,療程為(1.8±0.5)月;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為(35.1±10.3)歲,病程為(8.5±6.2)年,療程為(1.7±0.6)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在兩組患者入院治療前及治療后的第4周和第8周測量空腹狀態(tài)下的體質量,監(jiān)測血脂水平轉變,并且抽取患者的空腹狀態(tài)下肘靜脈血2 ml規(guī)格,放置在濃度為1%的EDTA抗凝管之后,以3 000 r/min轉速完成離心,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Hcy水平指標測定。兩組患者在研究期間對照組患者行利培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09)治療,治療劑量為2~6 mg/d。觀察組患者則在利培酮維持治療基礎之上,行二甲雙胍(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0561)500~750 mg/d治療,隨患者晚餐服用之后加用干預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于臨床治療前后第4周和第8周的體質量、血脂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指標變化。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軟件SPSS 20.0為統(tǒng)計學基礎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質量、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 通過對兩組患者行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法,兩組患者治療前體質量、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第4周和第8周體質量及血脂變化,相較對照組均明顯變化較大,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第4周和第8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相較對照組明顯變化較大,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質量指標、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Table 1 Changes in body mass index and homocysteine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兩組患者體質量、血脂及Hcy相關性分析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兩組患者在治療第4周和第8周時期的體質量、血脂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體變化,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在當前臨床醫(yī)學中所針對利培酮藥物的治療研究中,對于該藥物的代謝副作用及治療干預,主要針對患者在服用該藥物之后的體質量變動這一切入點。隨著當前臨床醫(yī)學中針對患者的Hcy水平指標展開研究,不斷深入了解代謝類綜合征的發(fā)生機制,愈來愈多的臨床研究[7],重視Hcy水平指標變動在精神分裂癥中的影響,對該病的治療預后、病因發(fā)現、共病類疾病多方面的治療重要性。Hcy是患者的體內蛋氨酸去甲基之后,所形成富含氨基酸類的代謝類產物,Hcy存在一定的增加氧化反應、啟動細胞的凋亡過程以及產生興奮性毒性等諸多作用。Hcy水平指標的增高,同樣會致使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性失調、誘導患者胰島素抵抗形成。
在本次研究結果也表明,通過對兩組患者行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法,兩組患者治療前體質量、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第4周和第8周體質量及血脂變化,相較對照組均明顯變化較大,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相關學者經過10周的研究[8],發(fā)現利培酮藥物所致使患者發(fā)生藥源性的體質量增加,經由二甲雙胍藥物干預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體質量及血脂,本次研究結果與其一致。同時經過本次研究結果還發(fā)現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第4周和第8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相較對照組明顯變化較大,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通常臨床醫(yī)學的諸多治療中,均經過對二甲雙胍的治療成效進行觀察,發(fā)現該藥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Hcy水平。經由本次研究還發(fā)現雖然觀察組患者在經由服用二甲雙胍類藥物治療之后,患者的體質量及Hcy水平指標均在治療第4周均發(fā)生下降,但是兩者整體卻并無顯著的相關性。由此表明二甲雙胍對于Hcy水平指標以及體質量均存在不同的藥物治療作用。由此可以發(fā)現,二甲雙胍藥物可以有效的降低Hcy水平指標,與其他研究結果不存在較大差異,研究結果表明Hcy的下降與患者服用二甲雙胍藥物治療之后,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存在密切聯系。
綜上所述,通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行二甲雙胍聯合利培酮藥物治療,具有顯著臨床治療成效,可以有效的降低利培酮藥物所導致的體質量增加,同時還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清Hcy水平。經過諸多研究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均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之前,Hcy的水平指標均明顯高于正常群體,在藥源性肥胖的患者中會更加明顯。由此本次研究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服用利培酮藥物治療中,對患者體質量增加、血脂增高等副作用之下,行二甲雙胍藥物干預治療,能夠有效的對患者Hcy水平加以改善監(jiān)測,可以在當前臨床醫(yī)學中推廣使用,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研究價值及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