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健樂 張靖華
隨著腎臟移植技術不斷提高,腎移植為當前臨床治療晚期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有效治療手段,在腎移植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雖可延長移植器官存活時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但是老年患者在接受腎移植術后受糖皮質激素沖擊往往會導致骨質疏松癥發(fā)生,大部分患者多發(fā)生于腎移植后12個月內,較為嚴重患者可發(fā)生于3個月內,對患者的生命安全與質量造成嚴重威脅[1]。相關研究[2]指出,氧化應激在骨質疏松發(fā)展的過程中其重要作用,但關于其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明確?;诖?,本研究檢測我院收治的老年腎移植術后糖皮質激素沖擊所致骨質疏松患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變化情況并探究其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老年腎移植術后糖皮質激素沖擊所致骨質疏松患者43例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診斷符合骨質疏松診斷標準[3];②患者多表現為腰酸背痛或周身酸痛、活動受限、脆性骨折或脊柱變形;③因骨質疏松所引發(fā)的疼痛超過3周;④經本院倫理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原發(fā)性骨質疏松者;②合并骨質軟化癥、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類風濕關節(jié)炎以及其他骨代謝性疾病者;③因腰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變形性椎關節(jié)炎等所致疼痛者;④合并嚴重心、肝等疾病者;⑤患精神疾病以及不能配合者。觀察組中男性38例,女性47例;年齡61~83歲,平均(69.27±6.93)歲;體質指數21~26 kg/m2,平均(23.74±1.26)kg/m2。同時收集同期21例經腎移植術后未發(fā)生骨質疏松的老年(年齡≥60歲)患者為對照組,經檢查骨密度正常且無其他嚴重合并癥,其中男性34例,女性51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8.94±7.12)歲;體質指數20~27 kg/m2,平均(23.85±1.21)kg/m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體質指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骨密度與血清氧化應激指標、炎癥指標的相關性,以及骨質疏松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1.2.1 骨密度檢測 所有研究對象均應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日本日立阿洛卡 DCS-600EXV)檢測腰1~4椎體面積骨密度,單位為g/cm2,記錄相應T值,并由同一位醫(yī)師嚴格操作。
1.2.2 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檢測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檢測當日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靜脈血5 mL,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離心后取血清并保存在-20℃冰柜內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總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以及晚期氧化蛋白產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水平,試劑盒由上海通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3 炎癥指標檢測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應用投射免疫比濁法進行C-反應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檢測,試劑盒由上?;鈱崢I(yè)有限公司提供。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骨密度水平,AOPP、MDA、SOD、TAC等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水平,CRP、TNF-α、IL-6等炎癥指標水平。
2.1 兩組患者骨密度水平比較 觀察組骨密度水平為(0.61±0.05)g/cm2,低于對照組骨密度(1.06±0.09)g/cm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758,P<0.001)。
2.2 兩組患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觀察組AOPP、MDA高于對照組,SOD、TAC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注:AOPP為晚期氧化蛋白產物,SOD為超氧化物歧化酶,MDA為丙二醛,TAC為總抗氧化能力
2.3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比較 觀察組CRP、TNF-α、IL-6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4 骨密度與血清氧化應激指標、炎癥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骨密度與SOD、TAC呈正相關,與AOPP、MDA、CRP、TNF-α、IL-6呈負相關(P<0.05),詳見表3。
2.5 影響骨質疏松發(fā)生危險單因素分析 以是否發(fā)生骨質疏松為因變量(是=1,否=0),以年齡、AOPP、MDA、SOD、TAC、CRP、TNF-α、IL-6為自變量,行二分類單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骨質疏松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有:年齡、AOPP、MDA、TAC。詳見表4。
表2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注:CRP為C-反應蛋白,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IL-6為白介素-6
表3 骨密度與血清氧化應激指標、炎癥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注:AOPP為晚期氧化蛋白產物, MDA為丙二醛,SOD為超氧化物歧化酶,TAC為總抗氧化能力,CRP為C-反應蛋白,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IL-6為白介素-6
注:AOPP為晚期氧化蛋白產物,SOD為超氧化物歧化酶,MDA為丙二醛,TAC為總抗氧化能力,CRP為C-反應蛋白,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IL-6為白介素-6
2.6 影響骨質疏松發(fā)生危險多因素分析 對年齡、AOPP、MDA、TAC進一步應用多變量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AOPP、MDA、TAC是影響骨質疏松發(fā)生的危險因素(P均<0.05),詳見表5。
表5 影響骨質疏松發(fā)生危險的多因素分析
注:AOPP為晚期氧化蛋白產物, MDA為丙二醛,TAC為總抗氧化能力
腎移植手術在臨床當中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所帶來的遠期并發(fā)癥也受到重視,其中骨質疏松為常見并發(fā)癥。腎移植患者在術后多服用糖皮質激素以緩解因腎移植術后所造成的排異反應,但不可避免會加重機體缺鈣。目前研究[4-5]認為,破骨細胞、成骨細胞失衡為其發(fā)生主要原因,糖皮質激素致成骨細胞明顯減少,而破骨細胞明顯增加,減弱骨重建與骨修復能力。同時,糖皮質激素可引發(fā)鈣的跨生物膜的運輸缺陷,影響鈣吸收,并增加骨對甲狀旁腺素敏感性,從而使機體出現負鈣平衡狀況,致使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加速骨量流失,進而引起骨質疏松癥狀[6]。既往研究[7]還指出,氧化應激狀態(tài)可抑制骨髓中的成骨細胞分化,促使破骨細胞分化,進一步加劇骨質疏松癥發(fā)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骨密度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骨質疏松患者多表現為骨密度降低,導致骨質變脆,并使骨骼微結構發(fā)生變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AOPP、MDA顯著高于對照組,SOD、TAC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其中AOPP為反應氧化水平指標,MDA為反應脂質過氧化物水平,SOD為反應抗氧化水平指標TAC為反應機體酶系統(tǒng)以及非酶系統(tǒng)抗氧化能力總和,充分說明骨質疏松患者體內的活性氧水平明顯升高。本研究對比兩組炎癥因子水平的差異,觀察組CRP、TNF-α、IL-6顯著高于對照組,證明氧化應激可促使大量炎性介質釋放,提升機體中的炎癥因子水平,影響骨代謝。因此,臨床可給予患者降鈣素、雙磷酸鹽或甲狀旁腺素等藥物治療,或早期科學服用鈣劑以及維生素D,增加食物中鈣的攝入,以改善骨質疏松癥狀。進一步行相關性分析顯示骨密度與SOD、TAC呈正相關,與AOPP、MDA、CRP、TNF-α、IL-6呈負相關,說明AOPP、MDA、CRP、TNF-α、IL-6的升高可能會進一步導致骨密度降低。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AOPP、MDA、TAC是影響骨質疏松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與相關[8-10]研究一致??赡芤驗榛颊吣挲g較大,機體處于氧化應激狀態(tài),影響骨代謝平衡。同時氧化應激致機體抗氧化能力水平明顯下降,MDA作為不飽和脂肪酸,過量MDA將加速細胞衰老,而TAC含量降低則反映各活性氧能力減弱,使骨修復與骨平衡間失衡,加重骨質疏松癥狀[11-12]。
綜上所述,老年腎移植術后糖皮質激素沖擊所致骨質疏松患者的血清氧化應激水平較高,通過氧化應激反應可使炎癥因子大量釋放,促使骨質疏松進一步發(fā)展,年齡、AOPP、MDA、TAE是引起老年腎移植術后糖皮質激素沖擊所致骨質疏松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本研究所采取的樣本量較少對骨密度檢測不全面,在后期研究中將擴大樣本,進行全面研究,提高臨床研究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