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玲玲
高考語文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語言建構、思維品質、審美體驗等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皆可通過小說閱讀來提升。小說閱讀一直是高考全國卷必考內容,而人物形象類題是小說閱讀的重要考點。常見題型是對主要人物性格特點的概括分析,學生答題難點在于信息搜集不全,性格特點概括不準,思維品質需要提升,表達規(guī)范需要加強。人物形象類題型漸趨多樣如要求分析人物心理變化、剖析人物精神困境的根源等,審題難度加大。
針對以上現狀,本次小說閱讀專題以人物形象的品讀和答題規(guī)范作為重點,引導學生從人物身份、經歷,人物的描寫手法,小說情節(jié),環(huán)境等角度入手,立足文本,品讀語言,感知形象,把握意蘊,做到品讀有層次,答題有角度。
本次教學設計了三個學習任務單,任務一自主學習人物形象的要素、概括和分析人物的基本角度;任務二運用基本角度品讀人物,解答人物形象題。我以2018年全國卷I的小說閱讀《趙一曼女士》為例,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精讀人物,順著文脈梳理人物相關信息,然后根據題目要求,鎖定信息,篩選整合,規(guī)范答題,做到有理有據。任務三在明確品讀語言,全面讀懂人物是解答一切人物形象題的關鍵之后,讓學生針對《馬褲先生》出一道人物形象題,想借此引導學生揣摩各種出題角度,設想各類答題角度。希望學生通過特定情境的品讀能夠突破人物形象題的答題瓶頸。
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任務一:回顧梳理,把握人物形象的角度——正面描寫,包括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jié)描寫等;側面描寫,包括環(huán)境襯托、人物關系、他人評價等;情節(jié)變化;作者評價。
任務二:鑒賞表達。
教師先簡要介紹趙一曼女士,再讓學生閱讀文本,找出自己認為文中最精彩的部分。
1.研讀文本,品讀語言,感受形象。
師:大家已經圈劃了和趙一曼女士相關的描寫語句,做了批注,現在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享交流,看看這些描寫表現了趙一曼的哪些特點?時間三分鐘。
師:大家的交流很熱烈,哪個小組先開始?
生1:我們組認為趙一曼很有策略,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師:何以見得?你們圈劃的是哪段?
生2:趙一曼能夠爭取為日本人做事的董警士和韓護士幫她逃跑,她很睿智。
師:確實智慧過人,她是如何做到的,請分析具體描寫。
生3:她爭取韓護士時用了女人對女人的攻心計,給生活不如意的韓護士講有趣的、歡樂的生活,讓韓護士很信賴她。
師:這些生活對韓護士極具吸引力,還因為趙一曼回憶時的語調很動人。
生4:她用的是深情的、甜蜜的語調,努力用情感去打動韓護士。
師:說得好,以情動人。策略要因人而異,對董警士又是如何爭取的?
生5:爭取董警士的時候,她很謹慎的,她先“觀察、分析”,覺得有把握才試一試。我注意到她講話的神情在變化,先是“和藹地”,便于接近董警士,展開談話,然后是“遺憾地”,讓董警士不安,后來“端莊地”指責他為日本人服務。一步步動搖董警士。
師:很細心,抓三處神態(tài)描寫,不同神情代表不同用意。她用端莊的語氣是在表達立場,相比于用情打動韓護士,她用什么去爭取董警士?
生6:用民族大義去激勵董警士,她用小說體記述日軍的罪行,讓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區(qū)生活”。同時可見,趙一曼很有文采。
師:用溫情攻心,用大義激勵,策略不同,效果卻一樣,最終兩人合力幫助趙一曼逃走,很遺憾,失敗了。繼續(xù)補充。
生7:被捕的時候,她淡淡地笑了,說明她對死看得很淡,表現了她面對死亡的堅強。
生8:淡淡一笑中有對日軍的蔑視,更有面對死亡的從容。
生9:我覺得阿成很厲害,他寥寥幾筆寫趙一曼被捕時“淡淡地笑了”,很有畫面感,定格趙一曼的笑容,接著就寫她被日本憲兵槍殺,從明媚到黑暗,笑容消逝了。他想傳達的是趙一曼的美被毀滅的傷痛、悲憤。
師:解讀得太動人了,讓老師想到了《美麗人生》中身陷集中營的父子,父親在被槍殺前的一瞬微笑著從孩子身邊走過,想留給孩子最后的美好和安慰,讓孩子堅信這只是一場游戲,接著一聲槍響,父親離世,無限震撼。
生1:我看到第6段說趙一曼面對嚴刑拷問,始終沒有動搖,她堅定、忠誠、剛烈。外表痩秀,內心強大。
師:是啊,她面對的是日軍??梢韵胂髤s又難以想象她從被捕到就義,整整九個月的審訊經歷了怎樣的酷刑。趙一曼女士全身多處碳化,白骨露于皮肉之外,卻始終沒有開口。
生2:我們組找到的是第2段,作者直接評價她有拔俗的文人氣質和職業(yè)軍人的冷峻,全文都是圍繞這句來寫的。
師:會解讀,抓住了全文的核心句子,有助于我們總結人物形象。老師還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在趙一曼病房里擺放著她喜歡的丁香花,表現了什么?
生3:她喜歡花,喜歡美好的東西。
師:我們在《雨巷》中領略過丁香,清新素雅,她在什么情況之下依然喜歡?
生4:在監(jiān)禁中還喜歡丁香,她依然熱愛生活。
師:趙一曼之愛丁香,好比菊之于陶淵明、梅花之于林和靖、蓮之于周敦頤,品位不俗。
生5:在遺書中,我們看到趙一曼對兒子的深情和不舍,還有為國犧牲的決心。
師:最打動你的句子是?
生6: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師:老師也被深深地感染了,這段文字側重于母愛還是民族大義?讓我們一起回到1936年的8月2日,聽聽母親留給兒子最后的話。
(配樂朗誦趙一曼遺書)
師:趙一曼走的時候,31歲,寧兒8歲,二十年之后,寧兒親眼看到這封信,悲痛暈厥。醒來后在手臂上刻下“趙一曼”三個字,以示不忘。大家感受更多的是遺憾還是大義?
生7:民族大義。她向寧兒強調斗爭,用實行來教育,不要忘記自己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
生8:我覺得遺書更多的是愛、遺憾和不舍,作者想借遺書表現一個真實的趙一曼,此刻她是母親而不是烈士,這是一個母親臨終前對兒子的深情囑托。
2.審讀題目,理解題意,明確考點。
教師先讓學生思考:如果讓大家根據《趙一曼女士》一文出一道人物形象題,會怎么表述?再讓學生比較2018年的高考題(小說中說趙一曼“身上彌漫著拔俗的文人氣質和職業(yè)軍人的冷峻”,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與前幾年的高考題中關于人物形象題的問法的不同。
學生發(fā)現以前都是讓大家概括人物形象,今年把人物形象的特點告訴大家了,只需要去文中找證據。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拔俗的文人氣質”“職業(yè)軍人的冷峻”),明確答題角度;根據分值(6分),注意答題層次。學生給出的答案是:“喜歡丁香花,遭嚴刑拷問沒有屈服,觀察、分析,爭取董警士,用小說體在包藥的紙上記述罪行,用攻心計爭取韓護士,被捕時淡淡地笑了,遺書有愛有大義”。
3.歸納整合,梳理語言,準確表達。
師:請大家對應參考答案點評這兩份答案的優(yōu)劣。
(參考答案——拔俗的文人氣質:歡丁香花,情趣不俗;時常深情、甜蜜地回憶戰(zhàn)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義與真情感化青年,智慧過人。職業(yè)軍人的冷峻:遭嚴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堅定;笑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從容淡定;充滿母愛又不忘大義,理智沉穩(wěn)。)
生1:答案層次清晰,但分析不足,只有從小說中找到的證據,沒有分析證據有什么內涵。參考答案每一點都有論據,還有相應闡述。
生2:滿分,這個答案簡潔但是很完整,每點都有論據和相應的解說。解說雖然和答案的角度不一樣,但言之有理。
生3:我有一個疑問,爭取董警士和韓護士是屬于文人氣質還是軍人的冷峻?
師:那要看你如何言之有理,界定這個行為的內涵?
生4:我覺得在行動上,她的謹慎和善于觀察表現了軍人的冷峻;但策略上用小說體和深情、甜蜜的語調又體現了文人浪漫氣質。
師:你的分析很好地示范了何謂合理歸類。要做到品讀有層次,即先泛讀文本,確定人物的情感傾向,再精讀文本,從描寫手法、情節(jié)變化等角度去分析人物形象。答題要有角度,審清題意之后要定向篩選,然后合理闡釋,這是最難的,最終規(guī)范表達。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復習中貫徹。
(投影:品讀有層次——泛讀文本,確定情感傾向;精讀人物,找出描寫方法、作者評價等;答題有角度:審清題意、定向篩選、合理闡釋、規(guī)范表述。)
任務三:拓展運用。
接著教師把學生分成六組,在閱讀小說《馬褲先生》后,結合近五年的高考人物形象題,各出一道與人物形象相關的題目。再讓六位組長從六道題中選出他們認為最有深度或最具新意的三道題。
生1:我們選出的三道題分別是:1.有人認為本文的主人公是馬褲先生,也有人認為是“我”,你認為是哪一個?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2.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3.請結合馬褲先生的表現,簡要分析小說所揭示的這一類人的性格弱點。
師:請闡述評選理由。
生1:我認為第1題可以引導我們同時關注作者下筆最多的人物——馬褲先生以及講故事的人——“我”,馬褲先生肯定是作者要批判的人,而我呢,我是一個沒有制止馬褲先生的旁觀者,我也有問題,這道題能很好地讓大家關注兩個人,全面理解小說的主題。
師:我也喜歡這個題目,題目有難度,解讀有亮點,說明我們懂了老舍先生的用心。我冷眼旁觀,和馬褲先生一樣,也有人性的弱點。
生2:我選第3題,這道題不僅要分析馬褲先生,還讓我們反思社會上有一類這樣的人,
師:以小見大,有警示性。道題巧妙地仿照今年全國卷2的人物形象題,指出了馬褲先生不當行為的普遍性。
生3:第2道題沒有考人物形象的具體內涵,而是考作用類,可以讓大家考慮小說主題之外的寫作技巧,考點和另外兩道都不一樣,很有新意。
師:很好,我們不單注意到要挖掘人物內涵,還能從布局謀篇考慮人物設置的用意。大家出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深度品讀文本,剖析人物的過程。不論題型如何變化,我們始終從人物解讀的基本角度入手去品讀語言,感知形象,把握意蘊。做到有知識儲備,明確答題角度,品味語言,感知形象,從而精準審題,篩選整合,最終規(guī)范表述。
(投影:有儲備、明角度、品語言、知形象、嚴審題、細篩選、精整合、準表達)
高考的答卷很快會完成,而人生的答卷很長,品人物就是在品人生。不論是烏江畔飲恨自刎的項羽還是牡丹亭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的杜麗娘,他們都有無盡的魅力等著我們一再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