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萱
上小學五年級以后,宜興回到家就守在電腦前,一副全神貫注的模樣,對父母的叫喚充耳不聞;相反的,他變得很喜歡和同學說話。這一天,媽媽聽到他們在討論“游戲王”,興致高昂的交換經驗,才恍然大悟宜興原來沉迷在網絡游戲里。
花光零用錢買點數
一向節(jié)省的宜興,這陣子經?;ü饬阌缅X,也要求取用存放在媽媽那里的壓歲錢。媽媽詢問用途,宜興編造不出理由,索性坦白全拿去買游戲點數了。
媽媽非常驚訝,宜興卻理直氣壯地響應媽媽:“那是我最大的興趣呀!你讓我玩過癮好不好?不讓我玩游戲,我就不要去上學了,反正讀書也沒什么意思?!?/p>
網絡游戲讓宜興覺得自己天天能面對挑戰(zhàn),在斗智取勝中,和同學更有話題,大家像是“同一國”的玩家。
興趣焦點變得失序
心理學對因興趣而著迷,進而投注所有心神到廢寢忘食,甚至影響日常作息的情況,用“成癮”來形容,從英文字面解釋,具有“失序、脫節(jié)”的意思。
網絡游戲具有的聲光動畫、模擬角色、生動斗智與多變情境,和學校讀、寫、算的功課比起來,更能滿足青少年紓解課業(yè)壓力的需求;加上游戲點數因為累積成敗的升降刺激與增強作用,吸引力的強度更大。所以,在孩子無目標的生活中,網絡游戲就像磁鐵一般,牢牢扣住孩子的興趣焦點,成為最大的精神寄托。
在虛擬的競賽里,投射對于追求成功的滿足和愉快,能某種程度補償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缺憾,替代孩子在真實世界里的向往,擴充他內心的幻想。如果因此能獲得同儕接納與認同,就更容易驅使孩子一次又一次投入網絡游戲,舍不得脫機,長期下來產生難以自拔的上網渴望。
當孩子投入游戲時,卻希望能更長時間逗留,這種沉迷而難以脫身的成癮狀況,導致日積月累疏離現實生活中應有的常態(tài)活動及人際相處。
總之,先從提高親子共處時間著手,因勢利導,協(xié)助孩子善用網絡利器,避免網游成癮,才能發(fā)揮網絡正向娛樂與學習的教育意義。
教養(yǎng)策略:正向轉移斬斷網癮
想讓孩子離開網絡游戲,建議父母可以這么做:
1.多留時間親子共處,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機與學業(yè)適應狀況,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培養(yǎng)興趣和愛好,也要注意孩子日常人際交往與同儕互動情形,透過機會教育,引導孩子適度排解負向情緒,并培養(yǎng)挫折容忍力。
2.父母具備應用網絡的基本認知與技巧,能和孩子共同上網或討論網絡話題,豐富與孩子的談話題材,使親子關系更融洽。
3.了解孩子網游成癮的動機,甚至透過網絡匿名,成為孩子的網友,進行互動游戲、聯(lián)機談天,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助于防范可能出現的危險行為,并提供正向建言。
4.家中電腦設備宜擺放在公共空間,例如客廳,安排能讓家人平行互動的機會,同時了解孩子使用電腦的自然情境。
5.和孩子協(xié)議適當的網游次數、時間、中途休息等使用規(guī)范,避免影響作息和荒廢學業(yè)。在孩子非理性的時候,不宜過度包容而失守應有的堅持必要時,可善用網絡使用紀錄監(jiān)控軟件采取聯(lián)機上鎖、限制上網時間。另外,在調制解調器裝定時設定斷網時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