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菲菲
甘肅省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西部分中心 甘肅張掖 734000
化肥是含有一種或多種作物所需元素的肥料,對農產品而言意義非凡,也給作物生長提供保障。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對化肥的應用逐漸上升,同時也要求其質量檢驗技術的提高[1]。本文通過分析化肥檢驗技術,提出相應的優(yōu)化途徑,以期提高化肥質量檢驗技術。
化肥說明書上記錄著各種元素的含量和各種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總養(yǎng)分含量。在肥料中,有純養(yǎng)分N、P2O5、K2O總量所占百分比的字樣。根據肥料總養(yǎng)分含量高低可以將復合肥分為高濃度、中濃度、低濃度三個等級。濃度越高,肥效也越高,濃度低,其肥效也相對低。還應該仔細查看化肥產品的質量證明書、生產日期及批號、廠址等內容,國產化肥在包裝袋上還有肥料名稱、商標、規(guī)格等標識。
(1)氮含量。植物生長所需的第一個大量元素是氮元素,但因其不易堆積在土壤里致含氮量低,因此氮肥產業(yè)在我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氮肥種類較多,下文以其中的銨態(tài)氮肥檢驗方法為例。①加堿蒸餾法。將加入超量堿的化肥樣品利用蒸餾裝置將氨蒸餾出來,通過接收瓶中過量的硫酸溶液吸收,再用堿標準溶液滴定,時刻注意滴定終點,當到達滴定終點時立刻停止滴定,根據標準溶液的消耗進行有關計量關系的計算,得出化肥的含氮量。②酸堿滴定法。酸堿滴定法又稱中和法。讓超量的酸標準溶液與化肥樣品進行化學反應,再用堿進行滴定,去中和剛加入的超量的硫酸,快到反應終點時速度要慢。當到達滴定終點時立刻停止滴定,然后根據計量關系,計算出化肥的含氮量。③甲醛法。將化肥樣品與甲醛反應,生成的酸性產物用堿性標準溶液進行滴定,當到達滴定終點時立刻停止滴定,根據標準溶液消耗的體積和溶度進行有關計量關系的計算,即可得出化肥的含氮量。(2)磷含量。磷是植物生長過程中主要的營養(yǎng)元素之一,其可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和果實的甜度等,因此化肥中磷元素的含量也是檢驗化肥質量的一大指標。按溶解性能分類,磷肥分為水溶性磷肥、枸溶性磷肥、難溶性磷肥。其中肥效最快的是水溶性磷肥,因為其水溶性強。而枸溶性磷微溶于水,肥效較慢。難溶性磷肥則需要發(fā)生一系列反應后才可以被吸收利用。磷鉬酸喹啉容量法是一種常用來進行化肥質量檢測的技術方法。在酸性介質里,磷肥中的磷游離出來變成磷離子,再同喹鉬檸酮反應生成黃色沉淀,在一定溫度下烘干稱重,根據計量關系計算出五氧化二磷含量。(3)鉀含量。植物體內含鉀量僅次于氮,鉀元素在自身的新陳代謝和生理生化反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適量使用鉀肥時,有益于莖的生長,同時能提高抗旱抗病蟲害能力。因此鉀含量在化肥生產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檢驗中的重要指標。鉀鹽化肥易溶于水,作用性好。通常將待檢驗的化肥樣品進行溶解,接著加入四苯硼酸鈉溶液與之反應生成對應的沉淀,根據稱得的沉淀質量,計算得出化肥樣品中的鉀含量。
肥料中總氮、有效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含量之和稱為總養(yǎng)分含量??傪B(yǎng)分含量與肥料產品的生產成本相關,有些企業(yè)在肥料生產過程中故意減少養(yǎng)分含量來獲取最大利益。施用總養(yǎng)分含量不合格的肥料,將影響作物的生長發(fā)育、產量和品質,達不到預期的增產效果,造成農民年收入減少,作物品質降低[2]。。
中量元素含量是指水溶肥料中鈣、鎂元素的含量之和。中量元素含量達不到標準規(guī)定值,會降低植物抗病能力,作物易倒伏,果實發(fā)育不良,從而導致農作物減產。微量元素含量是指水溶肥料中銅、鐵、錳、鋅、硼、鉬元素的含量之和。雖然植物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小,但缺乏微量元素,會使植物生長發(fā)育受到抑制;微量元素含量過高,植物也會中毒。
要提高化肥質量檢驗的水平,不僅要加強培訓學習和管理,同時需要激發(fā)化肥質量檢驗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建立相關的考核制度和獎勵制度,可以更好的規(guī)范化肥質量檢驗員工的實際工作,提高積極性和斗志,使員工不斷提升自我為成為高素質高專業(yè)技術人員不懈努力,盡而也使企業(yè)或者檢驗部門獲得了相應的高技術人才。不僅可以物質上的獎勵,還需要與精神上的獎勵相結合,使化肥檢驗員工精神上得到滿足,工作更加的恪盡職守。同時也要有相關的規(guī)定和政策進行適當的約束,要求化肥質量檢驗人員遵規(guī)守法,有端正的思想,良好的工作作風。定期對檢驗員進行專業(yè)技能的考核和評定,對于不合格的檢驗員堅決不能讓其上崗工作。制定相關的津貼獎勵和處罰制度,根據化肥質量檢驗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業(yè)績等劃分獎勵等級,對于工作中檢驗人員的檢測錯誤或工作失誤的程度,做出相應的處罰。
增加稱樣量可以使有效成分增多,減少化肥中雜質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化肥中雜質對磷和鉀檢測中沉淀質量以及氮元素檢測的滴定都有影響,且電子天平自身存在系統(tǒng)誤差,因此,增加稱樣量可以減少相對誤差。
引入準確度和精密度高的儀器及玻璃器皿,減少環(huán)境和人員操作帶來的系統(tǒng)誤差和人員操作誤差,提高實驗數據的準確度。
當今社會,糧食安全問題已經備受人民的關注,因此化肥質量的檢驗也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本文通過對相關檢驗方法及如何優(yōu)化其途徑的闡述,以期提高檢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