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曉竹
摘要:如今的課堂教學擁有很多現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比如教材配套音頻,配音軟件,PPT投影等等。易于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到日語學習中來。故此,教師在日語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觀察、感受、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和意識。課堂上既要有寬松和諧的氛圍,又要有松弛有度的紀律,更要激發(fā)學生全情投入的競爭學習。師生間要在正面、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交流,既要充分表達自己的意志,同時也要尊重對方,博取眾意。若有不同意見,雙方可保持各自的觀點,同時尋求矛盾點的解決。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日語教學模式改革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日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一、正面教育
課堂不是教師的一言堂,高壓管理和填鴨式的教育,不但得不到學生的認可,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特別是現在的學生,他們從小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思考能力,不愿意接受成年人強壓給他們的‘經驗之談。沒有上一代人理所當然的順從,是這一代年輕人最大的特點。
所謂正面教育,就是基于平等、公平、尊重之上的教育。為人師者,應該放下在學生面前高高在上的架子,認真反思教學心態(tài),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過程。特別是日語學習,因為語言本來就是用來交流的,所以更加需要學生大膽在人前使用所學,學以致用。當然,這并不表示放縱學生,或者對學生的管理產生畏手畏腳的情緒。教師應該把握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掌控教學方向,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掌舵人。課堂上的教學節(jié)奏,都要靠教師掌控調節(jié)。
二、敏銳的“嗅覺”
在日語教學交流當中,教師應該善于‘察言觀色。因為長期接觸日語,教師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模式。有些教師覺得理所應當的知識點,學生作為初學者卻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比如,學生會問,日文里為什么會有漢字?它們的讀音也跟漢語一樣嗎?在平時書寫中會有假名嗎?等等一系列在教師眼中的常識問題。這個時候,教師只有充分聽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看法和問題,才能發(fā)現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獨到見解,從而以全新的角度發(fā)現問題,這也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過程。即便學生有些想法是錯的,但這種想法往往帶有初學者對其認知的普遍性。教師要敏銳地發(fā)現這些‘閃光點,善于從學生的討論發(fā)言中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正確規(guī)范的使用日語的同時,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日語的興趣。
三、活躍的思維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參與者,更是組織者。作為這個角色,就像是一臺劇目的導演,只有思維高度活躍的導演,才能將一出戲表現得淋漓盡致,精彩紛呈。而跟著這樣的導演拍戲的演員,也會覺得如魚得水,非常暢快。所以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要有把控全局走向的能力,更要有開放活躍的思維。調動全部的知識與智慧,把課堂活動變得豐富立體,生動有趣。比如在日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日語單詞,句型。更應該將所學知識點融入到實際生活當中。學到‘桜這個詞,不但要講解它的讀音和意思,還可以就櫻花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它本身的花語,花開時的景象做些描述。讓學生對這個詞不再是單純的刻板記憶,把單詞學‘活。這就要求教師本身不但專業(yè)知識要多硬,還要擁有淵博的知識,課下要下功夫做功課,為學生呈現一堂生動有趣的教學課程。
四、適度得體的表達
教師的主要價值就是通過表達實現的。如果教師不能良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學生便接收不到對應的信息,使教學效果打折扣。這也是有些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很強的教師,卻教不好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俗話說的‘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
教師通過語言和肢體表達,傳遞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行為習慣,甚至是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的個人素質和修養(yǎng)也將通過表達傳遞給他的學生。每一位教師都有其特有的性格,有的莊重內斂,有的活潑外向。但不論性格如何,作為教師最基本的素質要求我們,表達一定要得體適度,傳達給學生正面的態(tài)度和情緒。若是能做一名學生人人喜愛的,說話風趣幽默的教師就更好了。有時候筆者會想,若是讓一名相聲演員來當老師,也許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作為一名日語教師,若是能把一些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或是周圍人身上的,跟日語相關的小故事小笑話說給學生聽,想必會令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
五、良好的師生溝通
良好的師生溝通,有益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也是激發(fā)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很多學生剛開始都是因為喜愛某位老師,才開始喜愛上他教授的課程的。良好的師生溝通,可以在交談當中化解很多教學矛盾和誤解,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從另一方面來說,教師也能夠從良好的師生溝通中,消除對一些學生的負面情緒,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當中。
師生溝通也是很多網絡課程不能替代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師生通過交談溝通,學生可以快速準確掌握知識點,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在日語學習中,師生可以用日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學習,體現‘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的原則。使學生所學知識點離開書本,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應用。
六、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日語學習中,聽、說兩項一直是困擾著學生和老師的艱難學習任務。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只能聽老師讀,或者通過錄音機練習聽力,聽力的內容也十分局限??梢跃毩暱谡Z的手段和途徑也不多,大多是朗誦或背誦課文。
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的誕生給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助力。教師通過投影設備,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生動的教學圖片和視頻??梢陨暇W,實時觀看日本新聞,瀏覽日語網頁。還可以在手機配音軟件上為日語視頻配音。學生通過手、眼、耳、口,多方面立體接觸所學知識點。學生可以在課下自己創(chuàng)設情景,用日語完成場景練習上傳至微信群,以便教師查閱。這樣既節(jié)省了上課時間,又將日語學習帶入到了學生的生活中。同時,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也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余生活,遠離網絡游戲。
掌握基礎詞匯和語法知識并不是學習日語的終極目標。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交流,語言交流氛圍的缺失是外語學習多投少出現象的重要原因。故此,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練習和展示自我的平臺。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形成合理學習動機,掌握有效學習方法才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