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顏色詞是語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漢兩種語言分別屬于不同的語系,英漢兩民族在生活環(huán)境、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文化因素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翻譯顏色詞時,譯者不但要注意語言形式,更要領(lǐng)會文化真正內(nèi)涵,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關(guān)鍵詞】文化;顏色詞;翻譯
【作者簡介】呂拾元,包頭師范學院外語學院。
廣義上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也就是說,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均屬于文化的范疇。早在1871年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B.Tylor)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書中將文化定義為:“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morals, laws, customs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a society.”文化是一個社會的整個生活方式,一個民族的全部活動方式。語言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語言不僅反映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也蘊藏著該民族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顏色詞是語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顏色詞是用來表明人、事物色彩的詞匯,它既可表示事物的不同色彩,又能描述人的各種情感色彩。色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即使是同樣的顏色,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看法、態(tài)度、喜好和禁忌。在不同的語言里,顏色的文化內(nèi)涵有時甚至截然相反。英漢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再加上英漢兩種文化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民族歷史、社會制度、道德信仰、風俗習慣、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兩種語言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大相徑庭。在翻譯顏色詞時,譯者不但要注意其概念意義,更要掌握其深層次的聯(lián)想意義。本文從跨文化的角度談?wù)劤S妙伾~的主要翻譯策略。
一、保留原色
由于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星球上,人類的文化有些方面是相同的或相似的。漢英兩種語言里有時用相同的顏色詞來表示事物的某一特征或特殊的聯(lián)想意義。在這種情況下,翻譯顏色詞時可保留原來的顏色。例如:green tea——綠茶,red figure——赤字,yellow pages——黃頁(指分類電話號碼簿,用黃紙印刷),black market——黑市,grey-haired ma——頭發(fā)灰白的老人等。
二、替換原色
由于英漢兩民族歷史、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等的差異,即使是同一物體或現(xiàn)象,英漢民族也常用不同的顏色來描述,遇到這種情況,譯者更應(yīng)小心謹慎,以便恰當?shù)胤g出文化內(nèi)涵。例如:His finger was caught in crack of the door and got pinched black and blue.(他的手指夾在門縫里,壓得又青又紫)
英語慣用語black and blue相當于一個形容詞,意思是“遍體鱗傷的”。根據(jù)漢語的習慣,該短語應(yīng)該譯為“又青又紫”,而不是“又黑又藍”。其他的例子如,green-eyed是“眼紅”,而不是“眼綠”;purple wine是“紅葡萄酒”,而不是“紫葡萄酒”;black cloth是“青布”,而不是“黑布”等。
三、省去顏色
有些情況,源語里的顏色詞并不表示任何與顏色相關(guān)的含義,而是被賦予一種新的象征意義或引申意義。翻譯這類顏色詞時,一定要擺脫表層意義的束縛,深入領(lǐng)會內(nèi)在含義,用恰當?shù)钠渌~來傳遞信息。例如:
He blacked out the words he didnt want.(他涂掉了不想要的詞語)
In his youth he was treated as the white hope of the American theater.(他在青年時期就被認為是能為美國戲劇界帶來榮譽的人)
上面兩例句中的black和 white與顏色本身沒有關(guān)系,而是表示它們的引申意義。再如black jokes(粗俗下流的玩笑),pink slip(解雇職工通知單),yellow dog(忘恩負義之徒)等。
四、添加顏色
在某些場合,源語中沒有表示顏色的詞,但翻譯的時候,譯者增加了適當?shù)念伾~,以滿足目標語的習慣,進而達到和源語同樣的表達效果。例如:
The color came back to my face the moment my mother mentioned his name.(母親一提到他的名字,我馬上就臉紅了)
該句中的color若譯為“顏色”,就顯得生硬或含混;若采用添加顏色法,譯為“紅”,就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再如Her eyes became moist.(她眼圈紅了)。
通過上文的討論,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英文的顏色詞在實際應(yīng)用中非常靈活,內(nèi)涵意義豐富,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注意英語顏色詞的表達形式,更要挖掘它們的文化內(nèi)涵,切記望文生義,只有這樣,譯文才能符合目標語的習慣,準確地傳遞源語的文化信息。
參考文獻:
[1]Tylor,E.B.Primitive Culture[J].London:Murray,1871:45.
[2]王振國,李艷琳.新英漢翻譯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4]王玉平.論英漢顏色詞翻譯的不同[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4(5):62-64.
[5]納成倉.英漢基本顏色詞的文化異同及其翻譯方法[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6):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