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代重陽詞中的習(xí)俗與心態(tài)

    2018-12-07 18:59:20楊許波
    博覽群書 2018年10期
    關(guān)鍵詞:賞菊采菊茱萸

    重陽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宋人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宋詞是“一代之文學(xué)”(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自序》),充分展現(xiàn)了宋代社會的節(jié)日習(xí)俗,與宋人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重陽節(jié)是宋詞重要的題材之一,宋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與重陽有關(guān)的詞作。據(jù)現(xiàn)存較早記載重陽節(jié)習(xí)俗的三國魏曹丕《九日與鐘繇書》、東晉葛洪《西京雜記》、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等文獻(xiàn)記載,重陽節(jié)的習(xí)俗主要有佩茱萸或茱萸囊、食蓬餌、飲菊花酒、登高、宴會,最后達(dá)到除禍、祈壽的目的,這些習(xí)俗在宋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

    佩茱萸·茱萸囊·插茱萸茱萸席·茱萸酒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佩茱萸的記載,東晉葛洪《西京雜記》為“佩茱萸”,即以茱萸為佩隨身攜帶;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為“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即作茱萸囊系到手臂上。二者在宋詞中均有較多描寫。“佩茱萸”如盧祖皋《虞美人·九月游虎丘》“清尊黃菊紅萸佩”、潘希白《大有·九日》“紅萸佩,空對酒”等。先秦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為佩”,即有以香草為佩的描寫,“佩茱萸”當(dāng)是將茱萸枝直接系掛至衣帶上。古人多以玉為佩,“古之君子必佩玉”(《禮記·內(nèi)則》),重陽節(jié)時也會有人將茱萸與玉佩到一起,如黃裳《桂枝香·重陽》所言“茱萸佩垂紅玉”。“茱萸囊”如洪皓《漁家傲》“臂上萸囊懸已滿”、李處全《浣溪沙》(宋玉應(yīng)當(dāng)久斷腸)“佳人更繡紫萸囊”、高觀國《八歸·重陽前二日懷梅溪》“想萸囊酒盞”等。

    除了以茱萸為佩和系茱萸囊,宋人還常常插茱萸,王千秋《瑞鶴仙》(征鴻翻塞影)“看他們、對插茱萸”、曹觀《驀山溪·九日》“簪嫩菊,插紅萸”。插茱萸一般是插到頭上,也有些人插到鬢上,秦觀《摸魚兒·重九》即有“聊摘取茱萸,殷勤插鬢”。宋詞中還有很多簪茱萸的記載,如秦觀《碧芙蓉·九日》“把茱萸簪徹”、陳德武《一剪梅·九日》“頭上茱萸顛倒簪”、劉辰翁《浣溪沙·壬午九日》“破帽簪萸攜素手”,細(xì)味詞意,簪茱萸應(yīng)該就是插茱萸。

    在宋詞的重陽節(jié)習(xí)俗中,茱萸不僅可以做佩飾,還可以做席子,魏了翁《賀新郎·九日席上呈諸友》即有“茱萸席”。茱萸席最早見于唐代詩人張說《城南亭作》詩中的“庭前列肆茱茰席”與杜甫《九日曲江》“茱萸綴席好”,至宋代依然流行。京鏜《雨中花·重陽》寫道“正紫萸綴席”,《木蘭花慢·重九》寫道“茱萸綴席”,“綴”字有連接、點(diǎn)綴兩種含義,不知宋代的茱萸席是用茱萸枝葉編成,還是席子上有茱萸花點(diǎn)綴。

    此外,宋人在重陽節(jié)還會飲茱萸酒,如謝薖《虞美人·九日和董彥遠(yuǎn)》“萸糝浮杯亂”、丘崈《西江月》(明日又還重九)“菊英萸糝一尊同”、趙必 《賀新郎·壽陳新淥》“壽酒浮萸菊”等。當(dāng)然很多時候酒中既有菊花,也有茱萸,如宋人吳自牧《夢梁錄》所說:“今世人以菊花、茱萸為浮于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避镙蔷评锩娴能镙鞘恰凹R”,即小散粒,將茱萸的果實(shí)捻成小散粒泡入酒中,就是茱萸酒。

    食蓬餌

    “食蓬餌”見于東晉葛洪《西京雜記》,“餌”意為糕餅,“蓬餌”即為重陽節(jié)時食用的糕餅,清孔尚任《節(jié)序同風(fēng)錄》認(rèn)為“蓬餌”是“菊花糕”的古名,其做法是用面做成菊花瓣的樣子,裹著棗、栗蒸熟。菊花糕流行于唐代。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十四轉(zhuǎn)引《文昌雜錄》記載:“唐歲時節(jié)物,九月九日則有茱萸酒、菊花糕”,元代《群書通要》甲集卷七載“唐人九月九日造菊花糕相餉”。宋代詞人王邁《南歌子·謝送菊花糕》記載了宋人重陽節(jié)贈送菊花糕的情形,“因感秋英,餉我菊共糕”。據(jù)現(xiàn)存文獻(xiàn),宋人重陽節(jié)食用的糕點(diǎn)多呼為重陽糕,其做法主要有兩種,一為宋吳自牧《夢梁錄·九月》所載:“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一為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重陽》所載:“(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彩小旗,摻饤果實(shí),如石榴子、栗黃、銀杏、松子肉之類?!焙汪兆?、月餅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食品一樣,重陽糕也分肉與果品兩種。

    從“飲菊花酒”到陶淵明影響下的“菊花節(jié)”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均有重陽節(jié)飲菊花酒的記載,之所以要飲菊花酒,是因?yàn)樵诰旁虑锾烊f木凋零之時,菊花“紛然獨(dú)榮”,“輔體延年,莫斯之貴”(曹丕《九日與鐘繇書》)。這一習(xí)俗在宋詞中同樣較多出現(xiàn),如洪皓《漁家傲》(臂上萸囊懸已滿)“杯中菊蕊浮無限”、京鏜《雨中花·重陽》“黃菊浮卮”、石孝友《清平樂》(天涯重九)“獨(dú)對黃花酒”等。到了宋代,受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影響,菊花在宋代重陽節(jié)中的作用遠(yuǎn)遠(yuǎn)超過茱萸。陶淵明的重陽總是與菊、酒聯(lián)系在一起,不管是《九日閑居》詩自序所寫“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還是南朝劉宋檀道鸞《續(xù)晉陽秋》所載:“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cè)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薄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更是詠菊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不斷為人吟詠。如果說之前重陽節(jié)飲菊花酒僅僅是為了追求長壽,那么陶淵明之后,重陽節(jié)圍繞菊花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則有了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

    宋代重陽詞幾乎首首與菊花有關(guān),包括賞菊、采菊、折菊、插菊、捻菊、嗅菊、問菊、吃菊花糕、喝菊花茶等,多彩繽紛,不一而足。

    宋詞中有許多以賞菊為主題的重陽詞,如葛立方《菩薩蠻》(井梧葉葉秋風(fēng)晚)題為“侍飲賞黃花”,葉夢得《滿江紅》(一朵黃花)自序?yàn)椤爸仃栙p菊,時予已除代”,劉辰翁《聲聲慢》(西風(fēng)墜綠)自序?yàn)椤熬湃辗汉螇蹣穲@賞菊”。同時,宋詞中還有許多對菊,如倪偁《鷓鴣天·九日懷文伯》“對菊誰空北海觴”、張鎡《八聲甘州·九月末南湖對菊》“對黃花猶自滿庭開”、馮時行《虞美人·重陽詞》“今年仍復(fù)對黃花”等,對菊與賞菊之意相近。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重陽》記載了重陽時汴京賞菊的盛況:“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shù)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彼未仃栐~中大量出現(xiàn)的賞菊正是對這一盛況的反映。

    辛棄疾《念奴嬌·重九席上》盛贊陶淵明采菊東籬,高情千載,趙善括《醉落魄》(重陽時節(jié))則表示“歸兮學(xué)取陶彭澤,采菊東籬,悠然見山色”。陶淵明采菊時的高情雅韻吸引著宋代詞人去效仿,如汪莘《滿江紅·謝孟使君》“可來共采籬邊菊”,蔣捷《洞仙歌·對雨思友》“待與子、相期采黃花”,潘希白《大有·九日》“戲馬臺前,采花籬下”等。采菊之外,折菊同樣在宋代重陽詞中較多出現(xiàn),如黃庭堅(jiān)《南鄉(xiāng)子》(臥稻雨余收)“亂折黃花插滿頭”、周邦彥《六么令·仙呂重九》“來折東籬半開菊”、石孝友《清平樂》(天涯重九)“醉中折盡黃花”等。采菊是摘取菊花花朵或花瓣,折菊則是連枝葉一起折斷。

    采菊、折菊之后,將菊花插到頭上則是宋代重陽節(jié)時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宋詞中關(guān)于插菊的描寫有范成大《朝中措》(身閑身健是生涯)“重陽更插黃花”、郭應(yīng)祥《菩薩蠻·戊辰重陽》“插花開口笑”、劉辰翁《金縷曲·丙戌九日》“默默黃花明朝有,只待插花尋伴”等。詞中也有簪菊,如蘇軾《千秋歲·湖州暫來徐州重陽作》“美人憐我老,玉手簪黃菊”、晁補(bǔ)之《虞美人·用韻答秦令》“且簪黃菊滿頭歸”、劉辰翁《聲聲慢·西風(fēng)墜綠》“吟鬢底,伴寒香一朵,并簪黃菊”等,與前述茱萸相同,簪菊與插菊在詞中含義并無區(qū)別。菊花一般是插到頭上,如趙以夫《龍山會·四明重陽泛舟月湖》“尚堪插、黃花盈首”,也可以插到兩鬢,如葉夢得《滿江紅》(一朵黃花)“霜鬢不辭重插滿”。宋詞中多處出現(xiàn)“黃花插滿頭”,如王之道《南鄉(xiāng)子·追和東坡重九》“幸有黃花插滿頭”,周密《聲聲慢·九日松澗席》“待醉也,帶黃花、須帶滿頭”,韓元吉《鷓鴣天·九日雙溪樓》“不惜黃花插滿頭”等。這其中有些是宋代重陽節(jié)的真實(shí)寫照,有些可能僅僅是對唐代詩人杜牧《九日與齊山登高》詩句“菊花須插滿頭歸”的化用。

    菊花香味幽淡,嗅菊花的芳香也成了宋代詞人常見的動作,如王炎《念奴嬌·菊》“捻枝嗅蕊”、石孝友《清平樂》(天涯重九)“醉捻黃花和淚嗅”、張榘《唐多令·九日登平山和朱帥干》“重把菊、嗅芳妍”等。為了更好地抒情,很多詞人通過將菊花擬人化去問菊,秦觀《滿庭芳》三之三:“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方岳《滿江紅·九日冶城樓》“且問黃花,陶令后、幾番重九”、黎亭瑞《水龍吟·九日登城》“試問黃花,花知余否,沉吟無語”等。宋人不僅飲菊花酒、吃菊花糕,還喝菊花茶,毛滂《玉樓春》自序記載:“戊寅重陽,病中不飲,惟煎小云團(tuán)一杯,薦以菊花”,詞里寫道:“一杯菊葉小云團(tuán)。”陶淵明之前,飲菊花酒重在菊花所泡的酒,追求長壽,宋詞中所展現(xiàn)的更多是邊賞菊邊飲酒,如李光《南歌子·重九日宴瓊臺》“且看花經(jīng)眼,休辭酒滿杯”所述,更重的是一種情趣與境界。

    從宋代詞人圍繞菊花展開的一系列活動中,可以看出菊花在重陽節(jié)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唐宋人們常將重陽節(jié)稱為“菊花節(jié)”,如晚唐詩人杜牧《夜泊桐廬先寄蘇臺盧郎中》“蘇臺菊花節(jié),何處與開鐏”。宋代重陽詞中的菊花多生長在東籬邊,女詞人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詞中的名句“東籬把酒黃昏后”即是如此,辛棄疾“傾白酒,繞東籬,只于陶令有心期”(《鷓鴣天·重九席上作》)正是詞人們重陽對菊時追慕陶淵明的集中體現(xiàn)。

    登高·宴會

    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載重陽節(jié)要“享宴高會”,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載重陽節(jié)要登高,登高、宴會同樣是宋代重陽節(jié)的重要習(xí)俗。

    宋代詞人在重陽節(jié)中多有登高之舉,蘇軾《醉蓬萊·重九上君猷》、吳潛《滿江紅·九日效行》均有“歲歲登高”之句,晏幾道《武陵春》(年年歲歲登高節(jié))“年年歲歲登高節(jié)”、黃機(jī)《清平樂·江上重九》“又是登高節(jié)”等都直接將重陽節(jié)叫做登高節(jié)。很多詞徑直以登高為題,如李昴英《滿江紅·江西持憲節(jié)登高作》、戴復(fù)古《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yùn)使黃鶴山登高》、劉將孫《八聲甘州·九日登高》等。獨(dú)自登高往往有“獨(d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之感,容易令人憂愁,如洪皓《木蘭花慢·重陽》“羈旅登高易感,況于留滯殊方”、趙長卿《醉花陰·建康重九》“登高無奈空搔首”等,與人一起登高則是較好的選擇,如李綱《江城子·九日與諸季登高》“客中重九共登高”、郭應(yīng)祥《昭君怨·乙丑九日前二日偕元擇、茂叔、季功登高作》、王邁《南歌子·謝送菊花糕》“弟兄乘興共登高”等。登高之后思鄉(xiāng)、念遠(yuǎn)、望景、懷古等,則成為詞人主要的心緒。

    與登高相比,重陽節(jié)時宋代詞人的宴會相對少一些。晏幾道《蝶戀花》“金菊開時,已近重陽宴”、向子湮《點(diǎn)絳唇》“今日重陽,強(qiáng)挼青蕊聊開宴”、史浩《七娘子·重陽》“對南山、把酒開新宴”都是對重陽宴飲的描寫。宴會有時會與登高結(jié)合在一起,如蘇軾《點(diǎn)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曹冠《東坡引·九日》“登高開宴俎”所述。

    蟹螯·橙齏·綠橘

    宋代詞人在重陽節(jié)飲酒時,往往一手持酒杯,一手持蟹螯,如李綱《江城子·九日與諸季登高》“左傾醪,右持螯”、方岳《水調(diào)歌頭·九日醉中》“左手紫螯蟹,右手綠螺杯”、王邁《南歌子·謝送菊花糕》“右手茱杯,左手笑持螯”等。吳潛《水調(diào)歌頭》(重九先三日)“右手持杯滿泛,左手持螯大嚼”這兩句詞,更是生動形象。王之道《鳳簫吟·和彥時兄重九》“蟹螯粗似臂”則對蟹螯進(jìn)行了著重描寫。

    品橙是宋代重陽詞中另外一個習(xí)俗,如韓元吉《夜行船》(極目高亭橫遠(yuǎn)岫)“菊美橙香還對酒”、汪莘《滿江紅·自賦》“橙初熟”、趙以夫《尾犯·重九和劉隨如》“紫蟹青橙”等。值得注意的是,宋代重陽詞多次出現(xiàn)“橙齏”,如蘇軾《十拍子·暮秋》“金虀新?lián)v橙香”、朱敦儒《相見歡》(深秋庭院初涼)“橙虀品”、陳著《滿江紅·丁未九月望賞月》“橙齏鲙”等,“虀”同“齏”,可見重陽節(jié)食物中,宋人喜將橙搗碎再食用。橘在重陽詞中多與橙一起出現(xiàn),如秦觀《摸魚兒·重九》“一年好景真須記,橘綠橙黃時候”、周云《洞仙歌》(千崖滴翠)“橙黃橘綠又重九”、姚述堯《臨江仙·九日》“橘綠橙黃秋正好”,同樣是重陽節(jié)常見的水果。

    重陽節(jié)的一系列習(xí)俗,表達(dá)了人們禳災(zāi)辟邪、祈求長壽的美好愿望。在宋代重陽詞中,詞人們最后的祝愿主要集中在健康長壽,如吳潛《水調(diào)歌頭·送趙文仲龍學(xué)》“但愿身強(qiáng)健,努力報君王”、陳著《江城子·重陽酒邊》“相勸相期,長健似如今”、曾覿《水調(diào)歌頭·抒懷》“但愿身長健,浮世拚悠悠”等。在佳節(jié)的敘述中,宋代重陽詞的感情基調(diào)卻主要是以悲為主,詞人所抒發(fā)的感情則包括寂寞之思、鄉(xiāng)愁之情、悲秋之懷、家國之恨等。其原因一方面是唐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所說的“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的喜慶氛圍更容易觸動詞人心靈深處的愁緒,另一方面與唐人韓愈《荊潭唱和詩序》所說的“歡愉之辭難工,窮苦之音易好”不無關(guān)系。宋代重陽詞在展現(xiàn)重陽節(jié)習(xí)俗的同時,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宋人的情感與心態(tài)。

    (作者簡介:楊許波,蘭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與文化的教學(xué)與研究,側(cè)重唐宋文學(xué)、辭賦研究。)

    猜你喜歡
    賞菊采菊茱萸
    無題 ? 慶生辰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jié)——登高遠(yuǎn)眺,遍插茱萸
    遍插茱萸卻為何
    菊與星
    偶感
    賞菊
    瞧,明艷的菊
    嘆流年
    詩林(2016年5期)2016-10-25 23:47:36
    一束茱萸滿鄉(xiāng)情
    济南市| 商洛市| 长岛县| 克东县| 应用必备| 安多县| 上栗县| 阿克陶县| 郁南县| 玉环县| 泸西县| 兴国县| 黄石市| 繁峙县| 霸州市| 灵武市| 昭苏县| 博客| 额济纳旗| 抚顺县| 如东县| 磐石市| 陵水| 延寿县| 石家庄市| 同心县| 通州市| 苏尼特右旗| 商河县| 翼城县| 东港市| 确山县| 城固县| 勃利县| 北碚区| 陵水| 兴仁县| 大石桥市| 长葛市| 叶城县| 延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