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在美國,教育懲戒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了建立安全和有利于學生的校園氛圍而對學生違紀行為采取限制和制裁。其目的不僅是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更是幫助學生了解行為結果對自己及其他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控制和管理自身行為的能力。
教育懲戒通常會直接或間接對學生身份、名譽、受教育權利等產生不利影響,如何確保學區(qū)、學校和教師合理地采取懲戒措施對學生違紀行為進行規(guī)制,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除了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懲戒的內容、形式和程序進行明確規(guī)定外,在司法實踐中也反復強調教育懲戒應當遵循的正當程序。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規(guī)定:“非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美國關于教育懲戒案件的爭議,較少涉及教育懲戒的內容和形式,重在審查實施懲戒的程序是否會損害憲法所賦予學生的權利。也就是說,只有當法院認為教育懲戒違背了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時,才會介入審查學校對學生的懲戒是否任意或不公平。
21世紀之前,為了營造安全和有秩序的學校,美國對學生違紀行為實行“零容忍”政策,不論學生違紀程度的輕重、背景,只要違反了就一律受到嚴厲的、明確的排斥性處分,例如停學或者開除,甚至移交警察及法院。在“零容忍”政策背景下,停學和開除被廣泛使用,遭受停學和開除處分的學生數量龐大。雖然停學和開除等懲戒方式能夠將“問題學生”排除在學校之外,但研究顯示,這些懲戒措施并未達到糾正學生不合規(guī)范的行為的目的,也未能改善學校的安全狀況。相反,停學、開除等排斥性措施,最終讓處于學業(yè)不利地位的學生被排除在課堂之外,導致弱勢群體遭受更加不平等的待遇,甚至對他們的人生帶來毀滅性后果。因此,“零容忍”政策不斷受到批評,美國越來越多的州和學??s小“零容忍”政策的適用范圍,僅適用于持有毒品、武器或嚴重威脅學校和學生人身安全的行為。例如,學校一旦發(fā)現校園欺凌行為,會立刻行動,將欺凌者直接開除,甚至移交警察或法院。2015年,中國三名在美國留學的高中生綁架凌虐兩名女同學,法院判決三名女生分別獲刑13年、10年和6年,并在服刑期滿后將其驅逐出美國。
對于學生的其他違紀行為,美國摒棄了“零容忍”政策,轉而考慮教育目的與懲戒手段之間的適度比例,懲戒方式充分考慮學生年齡、性別、身心發(fā)展情況,并與學生違紀行為的性質、程度相匹配。與此同時,美國積極尋求比懲戒更為有效的、非排斥性的替代性措施,力求在不損害學生受教育機會的前提下確保學校安全和學校秩序。尤其是近年來,美國開始取消了開除等嚴厲的懲戒措施,轉向更加積極的、能夠幫助學生糾正違規(guī)行為的支援性措施。
以美國紐約市為例,紐約市教育局在2008年出臺了《全市紀律和干預措施標準》,并逐年修訂。紐約市政府認為,處罰過度對轉變違紀學生并非最有效,也并不能讓學校更安全,反而會損害學生長期的潛力。因此,紐約市加強向面臨處分的學生提供積極的支援,向學生傳授必要的人際關系、情緒和行為處理能力,要求學校實施漸進式的懲戒措施,減少實施停學處分。作為美國典型城市的代表,紐約市的教育懲戒實踐有以下幾個做法:
紐約市教育局認為,學生在校行為是確保建立和保持安全、相互尊重關系的重要因素,促進正面的學生行為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應該讓學生、家長和教師都清楚地了解所有學生應該遵從的行為準則,明確學校對于學生行為的期許。紐約市《全市紀律和干預措施標準》中包含了《學生權利與責任法案》,詳細列舉了學生的權利和責任、作為學生行為的標準。學生、教師和家長都必須充分了解所有學生需要遵從的行為標準,以及一旦沒有達到這些標準的后果。學校讓所有學生,不論年齡大小,都參與討論學校所期望的行為,并積極參與制定針對自身行為的課堂規(guī)則。學校全體教職員工都必須申明清楚對于學生一致的行為期許,并明白這些期許是營造一個安全有序和相互尊重的學校社區(qū)的基礎。學校教職工在處理學生行為時必須堅決、公正和一致,所采取的方式要讓學生能夠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并為其違紀行為承擔責任。
紐約市將懲戒處分分為四類。一是校內紀律處分,范圍包括留堂、禁止參加課外活動或者集體午餐、個人行為合約、短期進展報告、家長會議、學生與教師面談等。二是被教師逐出教室或者校長勒令停學,停學時間最多5個教學日。校長勒令停學是針對明顯并立刻可能對自己及其他學生或學校工作人員造成身體傷害的行為,或阻礙課堂秩序或其他學?;顒拥男袨椤H菍W監(jiān)勒令停學,停學時間從6個教學日到一學年不等,如果停學時間超過30日,還會在某個時段進行復學審核,通過復學審核的可以回原學校上課。四是開除。開除僅適用于在學年開始前已滿17歲的普通教育學生,不適用于特殊教育學生。
采用驅逐出教室、停學、開除的處分措施,必須嚴格根據紐約市總監(jiān)條例、州教育法和聯邦法律執(zhí)行?!度屑o律和干預措施標準》中對于不同年級學生、不同違紀情況,提供了一系列可以選擇的處分措施。學校在做出處分決定時必須考慮到多個因素,包括違紀行為的性質和嚴重性,并首先采用程度低的處分措施,然后再考慮施加更加嚴厲的紀律處分。
紐約市致力于營造安全、支援和包容的學校氛圍,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干預和支援服務,讓學生在富有支援性的環(huán)境中提高學業(yè)成就和社交能力。研究顯示,向面臨處分的學生提供積極的支援,向學生傳授必要的人際關系、情緒和行為處理能力,對于學生和學校更為有利。因此,對學生行為進行支援,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幫助學生理解和遵守學校規(guī)章,并幫助他們培養(yǎng)達到行為期望所需要的能力,是學校干預和支援服務的目標。當學生出現違紀行為時,學校在采取處分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支援服務,可以以促進學生社交情緒的成長和對社會的有益行為,防止以后出現違紀行為。研究也顯示,為學生提供一系列正面的社交活動,讓學生與提供關懷和支援的成年人團隊在一起,有助于防止學生的負面行為。為此,紐約市為學校提供人員配備,對學校教職工和安保人員進行培訓,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或那些面臨處分的學生提供專業(yè)的支援。2015年起,紐約市要求減少停學這項處分,并在繼續(xù)加強學校安全的同時,對輕微的在校違紀行為不再使用法庭傳喚和逮捕措施。
對于成長中的學生而言,犯錯誤是難以避免的,適當的懲戒有利于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責任以及行為界限,對于學生錯誤行為可以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現實是,當學校和教師對違反校規(guī)校紀的學生進行教育和懲戒的時候,往往面臨家長和社會的苛責,致使學校和教師不敢放手行使正常的教育管理權,對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往往束手無策,陷入兩難的困境。而有的教師在實施懲戒的時候,又把握不住懲戒和體罰的度,將體罰等同于懲戒,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傷害。
美國的教育懲戒實踐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fā)。一是要明確對于中小學生的行為期許。我國有中小學生行為守則,對學生行為有合理期許,但學生行為守則的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所以必須將原則細化到學校校規(guī)和班規(guī)中,增強可操作性。二是出臺統(tǒng)一的學生懲戒政策,進一步明確學校和教師的懲戒權,并對不同學生的違紀行為,按照學生違紀的不同時間、場合、錯誤程度以及違紀者個性特點等,建立一系列可供選擇的懲戒措施,使學校和教師在實施懲戒的時候注重懲戒的有效性,努力將懲戒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程度。三是配套相應的干預和支援措施。教育管理實踐中,讓學校和教師最為頭疼的違紀行為,往往是問題家庭帶來的,對這部分學生需要有相應的干預和支援措施,為他們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