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少年先鋒學(xué)校九年級 沈家瑞
我好像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
夢中,仿佛有什么在冉冉升起,我卻無法靠近。
它一點點在我眼前變得清晰,歐洲文明化為它的一抹剪影,它是以琉璃黃金筑造起的繁華夢境。
它是一部厚重的古書,是帝王頭頂那顆碩大珍珠;是香爐里的淡淡龍涎;是白釉茶盞里由卷至舒的茶味沉淀。
云霧散開了些許,我看見重重高樓,屋檐起伏,一抹白云下,是牧童指著杏花村,讓清明雨中的行人躲進酒家的矮矮村舍。不曾想,田園風(fēng)光,一回頭卻是水波起伏,云霧繚繞,恰似洞庭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原來湖心一點小島,藏盡天下政事,和樂太平,揭開九州清晏。
大霧繚繞已久,卻愈發(fā)濃重,危機四伏。隱隱地,我覺得這成了一座空城。突然間,大火沖天,那被慈禧賜名“大水法”的華麗,被一群金發(fā)碧眼的洋人喚作噴泉?;鸸庋谟诚?,我看到強盜闖入,大肆掠奪,玉碎鏈斷,徒留一地華麗的碎片。接著他們火燒樂圓明園。
沒錯,這兒一定是圓明園。
咦,明明都著火了,為什么還有股濕漉漉的味道?難道這便是腐朽的味道嗎?就像英法聯(lián)軍入侵,帝國的統(tǒng)治者卻棄城而逃,縱火燒眉毛也不愿改變自己的固執(zhí)和早已蛀蟲遍地的內(nèi)里。它成了我再也翻不開的斷章殘篇;成了狠狠摔在地上的朝帽東珠;成了法國口袋中香味不再的一件破爛;是在地上裂成幾瓣的高貴茶盞。
我已分不清這究竟是夢境還是現(xiàn)實,是否因為它過于真實?這濕漉漉的,腐朽的,屈辱的大清記憶是否能讓中國覺醒?
我想我們該做的,便是——拾起這濕漉漉的記憶,銘記歷史,不忘國恥,奮發(fā)圖強,振興中華。
:
亦真亦幻的夢境容易抓人眼球,本篇最大亮點在于立意高遠,初中的學(xué)生便有這樣的情懷,實在難得,不足的是行文語義不明,結(jié)尾太過口號,落在個人身上或許更加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