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卓
關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變革的重大趨勢。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應加強將理念落實于教學實踐的研究,沖破長久以來橫亙在專家的“理論研究”和教師的“實際教學”之間的阻隔,將教育理念落實于課堂教學行為,關注學生的總體素質(zhì)塑造.理念的落實最終是發(fā)生在課堂上的,作為一線的課堂教學教師,更應關注: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該怎么做?
在課堂教學學習過程中,運算能力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每次做題的時候都會懷疑自己,長此以往,本來掌握的題目也不會做了。
激發(fā)學生對于課堂教學運算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一方面充滿了興趣,那么其在這方面的進步就會顯而易見。
一、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
雖然我們做著課堂教學教育,但不可否認相對于大多課堂教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本身是枯燥乏味的。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就應該嘗試對課堂教學知識的引入多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一旦學生認為與現(xiàn)實有關,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到最值問題時,可以把最值問題化為利潤最大化的問題,讓學生舍身處境地去思考怎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而另一方面,讓淡而無味的課堂教學運算和現(xiàn)實情景相融合,也可以讓學生了解與感受課堂教學運算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
周所周知,如果學生主動地去學習,那么學習效果要遠遠好過于被動地接受知識。那么如何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就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知識的需求是掛鉤的。只有讓學生懂得,學習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也是為了鍛煉我們自身的思維方式,陶冶課堂教學情操等,而課堂教學在實際應用中才會有廣泛的應用。這樣才能讓學生自己主動得去進行課堂教學學習。
同時,也應引導學生發(fā)型課堂教學之美,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中的奇思妙想。通俗來講,讓學生理解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一方面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思想,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應改變教育教學觀念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師也應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不能再是一味地填鴨式教學,要注重在課堂上以多種形式來組織教學,例如可以選擇翻轉(zhuǎn)課堂、小組合作研究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
四、建立和諧的教學氣氛
我們都知道,師生融洽的關系是學生進步的堅實后盾。如何師生之間關系不好,往往就會造成學生對于這一學科的厭惡和排斥。而為了避免這一點,教師應注重和學生之間的相處。
教師應該建立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注意多與學生進行交流,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情感起伏。當學生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肯定與夸獎,而對于一些運算能力相對比較差的學生,也應該適時地給予鼓勵。
學生總是希望能夠充分的展示自己的能力,那么作為教師不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多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在課堂上多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運算的興趣與能力。
五、加強對于基礎概念、法則的教學
運算能力的基礎還是在于基礎的概念和法則的掌握,只有正確、深入地理解有關課堂教學概念,切實掌握有關的課堂教學公式、法則、定理、性質(zhì),靈活運用算法算理,這樣才能有效、正確地進行課堂教學運算。
對于一些公式和定理,不能單純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應該逐步講解其由來過程。以韋達公式、求根公式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這兩個公式的掌握并不熟練,甚至經(jīng)常會記錯公式。詢問下才得知其初中老師并未詳細推理這兩個公式。這兩個公式的推導過程并不復雜,甚至可以說,有記公式的時間,推導都推導出來了,例如:錯位相減法求和。
就這么幾步過程,推導給學生看,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于公式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這同樣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不要僅僅用講授法教學,要選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逐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快速找到解題途徑。
六、注重錯誤分析和歸納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往往學生接觸一個新的知識時,會對公式和定理掌握不夠透徹,做題過程中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而導致運算失誤。學生也常常會出現(xiàn)之前做過的題目,再做一遍時也會出錯的問題。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在黑板上多板書示范,并且在課堂上將學生在作業(yè)和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迅速進行糾正,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再次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教師在平時訓練時也要注重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分析其錯誤原因,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師應嚴格限制學生運算過程中的計算器的使用,培養(yǎng)學生心算、口算、筆算、估算能力,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章士藻.章士藻數(shù)學教育文集[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2]陳永明名師工作室.數(shù)學習題教學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簡洪權.高中數(shù)學運算能力的組成及培養(yǎng)策略[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