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 曼
在前不久舉行的紅領巾“創(chuàng)未來”夏令營活動中,來自全國各地的輔導員和隊員們帶領大家走進了科技創(chuàng)新的美麗花園。每一個創(chuàng)意作品的背后,都有著獨特的故事……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陳師鎮(zhèn)中心小學隊員李文斌的父母經常會因為使用廁所時掀放馬桶座圈不當的問題發(fā)生爭吵。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他設計出了利用氣壓掀放馬桶座圈的裝置。只要在馬桶旁邊安裝上它,就可以不用彎腰直接掀放座圈,既方便又環(huán)保。他還設計了三種不同類型的裝置,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輔導員劉華夸贊他說:“李文斌從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在學習中找到原理,在探究中找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逼鋵崳斃钗谋筇岢鲞@個創(chuàng)意時,并不知道具體該怎樣實現。劉老師與他一起設計研究方案,鼓勵他查找資料,提出各種設想,再畫出設計草圖。通過不斷地努力,李文斌找到了制作模型用的材料和工具,并聽取了家長和老師的建議。在完成作品的同時,他的多方面能力有了顯著提升。
隊員李文斌和輔導員一起演示作品
利用余弦定理制作出的空間尺度便攜測量器,是江蘇省南京市小西湖小學隊員陸力維的作品。他在父親的幫助下,完成了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
陸力維父子在檢查科技作品
陸力維的父親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的老師,也是小西湖小學的志愿輔導員,經常應邀在學校的“童心童德大課堂”上為隊員們講述航空和機械方面的知識。
在談起孩子這次的作品時,陸力維的父親說:“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一般有兩種解決方法。第一,引導式教學。比如,當孩子問我什么工具有更大的長度測量范圍時,我會說激光測量方法或許更有用,并引導孩子自己去網上查找,了解激光測距傳感器。授之以漁要好過授之以魚,傳授方法比傳授知識對孩子更有幫助。第二,鼓勵式教學。當孩子做出一定成績后,我從不吝嗇鼓勵之詞。孩子需要夸獎,鼓勵可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
在活動現場,陸力維的父親一直鼓勵兒子用實物為嘉賓們展示、講解空間尺度便攜測量器的使用方法。父子倆還自豪地向大家分享了他們一起開發(fā)的APP計算軟件。
如果下雨時沒有關窗戶,家里也沒有人,該怎么辦?相信這是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過的問題。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小學的隊員但汶珈也遇到了這個問題:在一個雨天出去玩時,她忘記了關窗戶?;氐郊液?,看著被雨水淋濕的窗臺,她有了一個想法——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在雨天自動關窗的裝置。
她在科技輔導員的幫助下,立即付諸行動。根據紅外線自動感應門的原理,創(chuàng)作出了智能關窗器。只要有水滴落在窗前的雨水感應器上,窗戶就會自動關閉。
這個設計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特別實用。來參加活動的嘉賓和伙伴們紛紛為但汶珈“點贊”。
隊員們的創(chuàng)意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河南省的隊員制作了能靈活轉動的投擲機器人; 重慶市的隊員制作了以太陽能為能源的智能收折遮陽傘; 上海市的隊員為殘疾人制作了低成本的頭戴式語音控制鼠標……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有著獨特的創(chuàng)意小故事,展現出了“紅領巾小創(chuàng)客”們勇于創(chuàng)造的風采。
紅領巾“創(chuàng)未來”夏令營活動不但使隊員們展現了風采,輔導員們也收獲滿滿。
江蘇省漣水縣陳師鎮(zhèn)中心小學的輔導員劉華表示,科技活動給了他以下啟發(fā)——
1.要謀求“巧”,幫助隊員們明白創(chuàng)新是觸手可及的,不需要追求“高精尖”。
2.要善于發(fā)現隊員們的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點,從他們略顯幼稚的想法中發(fā)現、引導、鼓勵他們開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項目。
3.要引導隊員們學會自己解決制作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比如怎樣選擇材料和工具,怎樣進行加工等。
4.輔導員要把握輔導的“度”,不以成人的思維代替隊員的思維。既要在方向、方法上引導隊員們自主探索,更要充分考慮到隊員們在活動中的各種需求,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適時、適度的輔導。
總之,開展少先隊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造活動,要尊重少先隊員的天性,觸發(fā)他們的靈感,以問題為導向,鼓勵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引導他們開展科學實踐,像工程師那樣解決問題;教給隊員們認識世界的方法,科學、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使每名隊員都能在科技活動中提高創(chuàng)新、合作、交流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