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治強
任弼時被稱為“中國革命青年的導師”。他之所以贏得這個美譽,是因為他和藹可親,視青年為朋友,善于傾聽青年人的意見和建議。
延安時期,一位同志同他談起邊區(qū)機關(guān)和部隊中存在的缺點,任弼時一言不發(fā),耐心地傾聽著。這位同志談完后,任弼時一條一條幫他分析,這才發(fā)現(xiàn)任弼時比他掌握的情況還多。這位同志后來回憶說,他如此傾聽是“為著不愿打斷下面同志提意見的熱忱”,是“希望從一百句話中聽到一兩句有用的話”。
有人說,傾聽著是美麗的。善于并樂于當聽眾,是工作方法,更是領導作風。一個人能夠耐心地聽人把話講完,才能知道自己的工作對象想什么、盼什么,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如果連聽都沒有耐心,怎么可能有解難的決心、對癥的藥方?
一個忠實的聽眾,才能受人尊重與信任,讓人捧出心來,道出實情。一位法官在辦理一起案件時,原告就一個問題反復述說。她自始至終沒有打斷他的陳述,而是神情專注,耐心傾聽。事后,這位當事人說:“你是第一個完完整整聽完我講話的人,你對我的尊重讓我信任你?!弊罱K促成了案件的和解。一位戰(zhàn)士,給帶過他的指導員打電話,興奮地說,他這幾天被感動和幸福包圍著。原因是一位領導到連隊調(diào)研時,在與他近一個小時的交談中,一直聽他把話講完而沒有打斷他,讓他說過了癮!看看,耐心地傾聽,戰(zhàn)士是多么渴求,對做好工作是多么重要。
訴求,是人共有的心理傾向。一個人遇到想不開的事、解不開的結(jié),就想找個人說一說,把“苦水”倒一倒。有時,問題雖然沒有解決,但話說完了,心里會覺得輕松多了。因而可以說,傾訴具有“自愈”功能,可以減輕人的思想負擔,排解心理壓力,緩解緊張情緒。但心里有“苦”的人,有時會“說來話長”,甚至是“沒完沒了”。這就需要傾聽的人,有“從百句中聽一句”的耐心。如果不耐煩、打斷他,就會使訴說的人把話“窩”在心里,從而加重心理負擔。
一位部隊優(yōu)秀指導員介紹他做思想工作的經(jīng)驗:“先聽戰(zhàn)士把話講完,然后再做工作?!庇械娜巳鄙俚模∏∈沁@種簡單而管用的方法。有時人家找上門匯報思想,話還沒說完,就不耐煩了:“別說了,我知道了?!被蛘叻笱芰耸拢骸艾F(xiàn)在我有事,以后再談?!笨梢栽O想一下,當你遇到這種情況時,你心里會怎么想、心理上是什么樣的感受?
傾聽,需要耐心,更需要愛心。在基層工作的同志都有這樣的體會,開始與戰(zhàn)士、同事、群眾談話,往往是客客氣氣,說著說著,真實想法就吐露了,真知灼見就出來了,有時會讓你覺得“很有想法”。這就是“從一百句話中聽到一兩句有用的話”的道理。如果沒有“一百句話”的前提,是連“一兩句有用的話”也聽不到的。
聽有學問,聽有藝術(shù)。做好工作,需要張大嘴巴說,更需要豎起耳朵聽,啟發(fā)大家打開“話匣子”。人有一個嘴巴、兩只耳朵。人說我聽、少說多聽,別人說的我耐心地聽,我說的別人也才能聽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