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學,江蘇 南通 226001)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育理論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所謂的教學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學,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學的是學生。陶行知先生提倡學生知識的形成不是被動的接收,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理解知識。
在物理教學中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模式,其意義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多樣的教學活動中理解物理知識,體驗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有所培養(yǎng),個性特長也因此得以發(fā)展;讓教師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升專業(yè)發(fā)展水平。
圖1
在傳統(tǒng)物理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教師傳授物理知識并概括知識要點,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紤]到物理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礎,雖然教師也采用了演示實驗甚至分組實驗,但受實驗條件限制,如在“光的折射”教學中,老師會演示圖1所示的實驗,該實驗僅僅在平面上讓學生認識了光的折射現(xiàn)象,學生頭腦中沒有一個立體的折射概念。
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做”為核心,充分引用探究法和競賽法,通過探究讓學生清晰、直觀地認識光的折射現(xiàn)象,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歸納總結(jié)出其中的物理規(guī)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好勝心理,在課堂上展開小組、個人競賽,并適當?shù)剡M行個人展示,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光的折射”的教學為例,“教學做合一”的具體實施如下。
(1) 課堂導入新穎,盡顯歷史韻味。本節(jié)課以尋找儲光羲的詩《釣魚灣》中描寫光偏折的詩句“潭清疑水淺”為切入口,以我國古代《淮南萬畢術》的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為事例,引出光折射的概念,同時增進學生的文化自信。
圖2
(2) 重視自制教具的運用,直觀演示物理現(xiàn)象。如圖2所示,利用自制教具,展示折射光路,讓學生從立體的角度認識光的折射現(xiàn)象,增強了學生對折射現(xiàn)象的好奇。
(3) 設計實用、新穎的教學思路,適當變化教材中的教學順序,使知識的講解顯得連貫。例如:在課堂引入時,就演示了水盆加水后感覺變淺的實驗,既輔助說明了“潭清疑水淺”,又為后面分析折射成像變淺埋下了伏筆;如圖3所示,在學生完成光路的練習后,要求學生認識玻璃磚和三棱鏡對光的折射;如圖4所示,通過說明不同顏色光折射程度的不同,從而在理論上說明光的色散現(xiàn)象。
圖3
(1) 讓趣味、懸念充滿課堂,使學生始終帶著神秘感進行學習、探究。本節(jié)課以詩文、古代文獻引入,中間穿插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教學的全過程采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使學生樂于探索。如圖5所示,課堂教學最終在耐人尋味的安全游泳知識的講解中結(jié)束。
圖5
(2)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教師通過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并實施小組、個人競賽,最后進行展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3) 在鞏固練習中關注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學生經(jīng)過近30分鐘的緊張學習之后,注意力已經(jīng)過了最佳時期。為了使學生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設計了典型習題,并將習題穿插于趣味視頻與學生討論之中。討論問題為:如圖6所示,用魚叉去戳魚,怎樣才能戳到?對照如圖7所示的光路,了解視深度變淺的原理,結(jié)合光的可逆性,從而讓學生解決“用一束激光去照水中的魚”這一問題,通過有效的鞏固練習和相互討論,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提升能力。
圖6
圖7
(1) 感知學生心理,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在光的折射的教學中以演示、實驗為主;在引導學生理解折射概念時,以師生、生生交流為主;在形成運用折射知識的技能時,以習題訓練為主。抓住學生愛表現(xiàn)的心理,借助競賽的方式盡量讓學生多發(fā)言、多表現(xiàn)。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配合,使教學效果達到了優(yōu)化。
(2) 巧妙地處理教材,重置知識呈現(xiàn)順序。本節(jié)課在得出光的折射定律后,就對折射成淺像、成高像作了適當?shù)慕忉?,同時擴展折射定義的范圍;通過分析幻日、海市蜃樓等,為講解安全游泳知識埋下伏筆;通過從學生的作圖練習拓展到分析折射成淺像、成高像的真正原因,有效地解決了教材中由折射定律向視深度概念過渡的不自然;在利用電腦動畫來對知識點進行有效復習的同時,也為光路走曲線這一知識點進行了有效的點撥。
(3)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把學生教活。本節(jié)課通過圖2所示的實驗演示,促使學生產(chǎn)生了疑問:折射光線的位置在哪里?折射角是多大?根據(jù)作圖,又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折射光路反過來怎么走?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又增添了新的問題:用魚叉去戳魚,偏低多少才能戳到,用一束激光去照魚,怎樣才能照到?學生會問、愿問,才能帶著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1) 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雙管齊下,教學內(nèi)容充實。本節(jié)課以實驗為抓手,促進了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和探究。在觀察了圖2所示的實驗后,學生們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對折射光的位置作了如圖8所示的猜想,并探究了光的折射的規(guī)律(如圖9);在得出光的折射定律后,教師演示實驗:用平面鏡將折射光路對稱返出(如圖10),學生們再進行小組合作,如圖11所示,在玻璃磚折射光線射出處垂直放置一平面鏡,看到光線原路返回,從而得出折射光路可逆的概念。
圖8
圖9
圖10
圖11
(2) 概念學習和習題練習齊頭并進,課堂訓練扎實。在本節(jié)課中邊講邊練,做到講練結(jié)合。通過作圖,學生不但理解了折射光路,同時認識了折射光路的可逆性,也理解了折射所成虛像偏高的原理;通過討論,學生知道了折射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對“如何戳魚、照魚”等習題的訓練,學生加深了對折射概念的理解。從而真正做到練有目的、有重點、有層次。
(3) 科學知識與生活和諧統(tǒng)一,實際應用落實。本節(jié)課無論是從古詩中折射現(xiàn)象的分析、折射在冰透鏡中應用的引入,還是對折射成高像的原理分析、對日常生活中幻日、海市蜃樓現(xiàn)象的原理介紹,都能讓學生知曉:物理來源于生活實際,服務于現(xiàn)實生活。學生不僅學到了基礎知識,提高了基本技能,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1) 落實課程目標,彰顯本真課堂的全景美。本節(jié)課在教學的導入、教學內(nèi)容的銜接、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等方面都努力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新性。教師力爭通過合作交流、共同研討來促進學生的合作,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情緒。學生不僅理解了光的折射現(xiàn)象,提高了探究能力,更增加了對物理知識聯(lián)系實際的親近感。合理的教學設計顯示出教師新穎的教學個性,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教學藝術的魅力。
(2) 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滲透民主課堂的和諧美。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雙邊活動過程,物理教學呼喚課堂內(nèi)民主、平等的氛圍,呼喚教師轉(zhuǎn)變角色,將主導融于主體之中。因為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才能使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活躍的狀態(tài),才能敢想、敢說,敢于質(zhì)疑。本節(jié)課通過教師走下講臺,主動參與師生交流,拉近了師生距離;通過進行小組討論,激發(fā)了學生的自我意識;通過實驗探究,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探索熱情;通過課堂練習的集體交流,融洽了課堂氣氛;通過學生成果的公開展示,滿足了學生的自我需要。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優(yōu)勢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3)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感受愉悅課堂的成功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利用成功所帶來的積極體驗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并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這是國內(nèi)外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本節(jié)課通過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簡單的實驗步驟、合理的習題設計、恰當?shù)挠懻摻涣?,甚至是最后的游泳安全知識的介紹,都使學生感覺到物理知識通俗易懂,使學生感覺到:我行、我還行、我更行。老師的賞識、同學的稱贊、學生自我的展示使課堂變成了學生自我發(fā)展的舞臺,學生在學習群體中得到了尊重,喚起了心中的自豪感和自尊。
對教學整體而言,實施“教學做合一”,可以改變教師以往對學生的常規(guī)評價方式,融洽師生關系;通過“教學做合一”,可以全面檢驗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為教師進行全方位關注學生的成長打下基礎;通過“教學做合一”,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變“讓我學”為“我要學”;通過“教學做合一”,可以使教師采用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中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