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梅
在小學教學中,《詩經》似乎離我們很遙遠,最多讓高年級孩子背誦幾篇作為文學積累,然而細心的語文老師如果多讀讀《詩經》,深入地了解《詩經》,就不難發(fā)現:《詩經》之所以經典,除了華麗的辭藻外,那高超的寫作技巧對今天的小學生來說依然有很多可以借鑒之處。
一、詩經的寫作手法
詩經名篇《碩鼠》中“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采用“比”的手法 ,“以彼物比此物”,乍看是寫一群老鼠,但是細細品味,發(fā)現其實是用碩鼠來比喻一群不勞而獲的剝削者。
《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薄拜筝巛螺?,白露未晞?!薄拜筝绮刹桑茁段匆??!比鋵η锞胺磸兔枥L,濃重渲染,表現出深秋蒼茫、空寂、悲涼的氛圍,將詩人苦求不得的心境襯托得淋漓盡致。這種環(huán)境的鋪陳對人物心境的表現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語就是起興的寫作方法。
《靜女》中“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鞭D為白話文就是“嫻靜姑娘真可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故意躲藏讓我找,急得抓耳又撓腮。嫻靜姑娘好容顏,送我一枝紅彤管。鮮紅彤管有光彩,愛它顏色真鮮艷?!边@首詩用極其直白的敘述,也就是“賦”的手法,將癡情小伙子對愛人依戀至深、如癡如醉的樣子展露無遺。
二、詩經寫作手法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賦比興”寫作手法的運用在《詩經》中比比皆是,正是這些寫作手法的恰當運用使《詩經》中的經典美文流傳至今。那么,假如能將這些寫作技巧正確地教授給學生,一定會使學生的作文脫離模式化枯燥化,變得鮮活起來。所以在教學時,筆者做了一些嘗試。
“比”是今天常見的“比喻”,在作文教學時,這是最先傳授給學生的常用技巧。在教學寫人敘事寫景的作文前,先進行專項比喻練習,給學生一個人物活動場景、一段事情發(fā)展過程、一個景物片段,練習如何正確使用比喻使事物、場景鮮活起來。如作文《我的自畫像》,讓孩子對著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長相,抓住最有特征的地方,思考如何用比喻的手法把它描述出來。學生展開想象,寫道:“我的眼睫毛特別呵護眼睛,像一層絨絨的長簾子遮著眼睛,眼球躲在里面像個乖娃娃?!睂懗隽俗约貉劢廾L、眼睛亮的特點。“我的鼻子像個裁判站在中間,高挺的樣子可威風了?!北橇焊咄Φ奶攸c躍然紙上。孩子們感受到了 “比”能讓自己的作文趣味陡增,也因此對寫作充滿興趣,處處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文字在比喻中更加鮮活。
在寫作時如果僅僅告訴他們“賦”是鋪陳直敘,那么學生的寫作必定是單調乏味的。教師要告訴孩子“賦”的奧妙還在于鋪陳排比,可以讓文章更生動,表達的情感更強烈。如在《迷人的秋景》一文的教學中,筆者將《君子于役》讀給孩子們聽,讓他們感受排比手法的運用效果,了解排比有加深情感的表達、增加文字的韻律美的作用。之后,學生在寫作時特別留意用“賦”讓自己的文章增色。他們寫道:“秋天美得醉人,高粱羞紅了臉,大豆笑咧了嘴巴,棉花露出了雪白的肚皮……我愛成熟的秋天,你瞧,稻穗樂彎了腰,云兒朵朵悠悠飄,天空藍藍把臉洗,稻穗金黃把腰彎,高粱紅紅臉兒羞。”“賦”的寫作運用使孩子們筆下的秋天充滿童真童趣,作文更富有詩意和美感。
“興”是最委婉也是最復雜的一種寫作技巧,讓小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的,但是“興”也最能賦予文章意蘊,激發(fā)讀者聯想。在《設立一個節(jié)日》作文課的教學中,為了避免平鋪直述,可以這樣寫:“‘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媽媽的‘起床國歌又響了?!ァ叶阍诒桓C里拼命拉扯著眼皮,連打哈欠的力氣都沒有。這時,爸爸又在我耳邊嘮叨:‘快點兒,今天還要考數學呢,趕快起床醒醒神。我絕望地洗漱好,吃了一點早餐,走在路上腦袋里全是試卷和作業(yè)。我邊走邊想:投胎做人有啥意思呢,每天與課堂和作業(yè)相伴,生活還有啥盼頭,一點自由都沒有?!睂懙竭@兒,其實作者的意圖還不是很明朗,然而早晨起床緊張的序曲已經讓讀者對他的生活心生同情。于是,接下來,他筆鋒一轉:“一只小鳥從旁邊的樹梢飛往藍天,飛過時,‘嘰喳嘰喳的叫聲在我耳畔回旋,這不是在說‘自由自由嗎?對了,我就要設立一個‘自由節(jié)?!钡酱?,小作者的意圖終于明朗了,點明了文題,給自己想要設立的節(jié)日作了解釋。
《詩經》雖久遠,但恒久的經典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对娊洝返乃囆g手法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在寫作中學生如果能合理地運用這些手法,一定能提高寫作水平,提升藝術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