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摘要: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學會自主學習,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很重要,合理的方法可以使我們在學習中事半功倍,下面針對高中物理學習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來談談如何學好高中物理,希望能給同學們的物理學習帶來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3-0169-01
1.立意新,吸引學生
眾所周知,在應試的重負之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通常都是從知識的理解記憶、技能的規(guī)范操演和解題的強化訓練來立意的,課堂教學的目的幾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學生傳授應試所。協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因此,“傳道、授業(yè)、解惑”就被片面地當作傳遞知識、教授技能和幫助學生解決在掌握知識與技能中存在的問題。這樣一來,灌輸也就必然成了主要的課堂教學模式。
1.1 對于教學內容的構思,要以課程標準中的相關條目為依據,以所用教材的相關內容為參照。在“知識與技能”維度,不僅要關注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需關注物理學的歷史進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人類社會方面的影響。存“過程與方法”維度,要注意把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義、物理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學發(fā)現并提出問題的獨特角度和物理學思考并解決問題的典型思路等納入教學的內容。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與和諧、展現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艱辛與喜悅、關注身邊的物理現象和與物理學相關的熱點問題、判斷大眾傳媒有關信息是否科學等納人教學內容中。
1.2 對于教學活動的安排,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教師本人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在學校的現實條件為基礎。在“知識與技能”維度,要根據知識的內在邏輯和技能的復雜程度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接受邏輯和心理特點,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學活動。在“過程與方法”維度,要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嘗試運用實驗方法、模型方法和數學工具來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guī)律,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與他人討論、交流、合作;還要讓學生通過物理課程,來學習如何計劃并調控自己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的學習過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2.自主學習策略,提升獨自能力
學生在學習時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策略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學生經過教師有效教學手段的啟發(fā)與引導后,可以針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例如,教師在講授地球與月球的單擺周期的聯系時可以先將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與之串聯起來進行講解以及引導,如在天宮一號中宇航員進行的相關實驗。教師可以根據所選生活內容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參與性,從而使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分析,并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重力差異方面,進而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理論中“重力和引力的對等性”與思考問題進行聯系,得出單擺在不同條件下的擺動周期會存在較大差異,這時教師可以對接下來所要講述的內容進行引導并繼續(xù)向學生提問,使學生可以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靈活的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從而提升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作為高中生,也應積極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在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努力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3.合作學習策略,以降低學習難度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與周圍伙伴合作進行學習來降低學習物理知識的難度,是幫助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教師在課堂上完成基本教學時候可以為學生預留出一段合作學習、討論與研究的時間,使得學生對課程中的具體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例如,在課堂實驗環(huán)節(jié)中(以摩擦力實驗為例),教師可以先行講述物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點,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生活中一些與摩擦力有關的現象并完成一些有關摩擦力的實驗。以小組為單位讓兩個同學進行一組摩擦力及相互作用力的實驗,同時另外選出一名學生對摩擦力及相互作用進行詳細講解,還可以同時開展小組之間的競賽活動,教師可根據小組競賽的最終結果對小組成員進行細致點評。在教師結束課堂教學內容后,班級中的同學應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并積極發(fā)言,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有效解決在物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4.教師講究授課藝術
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已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首先教師的生動風趣,能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其次教師授課時,要有豐富的情感,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情趣。
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老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一個教態(tài)自然的教師,走進課堂應滿臉笑容,每字每句都對學生有一種熱情的期望。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