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師、普通班班主任、重點班班主任、備課組長、年級組長、副主任、副校長、校長、局長……梁剛慧的職業(yè)人生,走得踏實穩(wěn)健。多年教育實踐的歷練,使他對于教育本質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而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也越來越清晰。他認為,教育無非就是三個問題,即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怎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三個問題分別關乎教育的歸屬、內容及方式。通過在實踐中的反思與總結,他愈發(fā)感覺到,教育其實就是要培養(yǎng)“好人、能人、自己人”。
在梁剛慧的教育思想中,教育首先要培養(yǎng)“好人”,這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高度契合的?!昂萌恕钡臉藴?,一言以蔽之,就是身心健康,充滿正能量。具體來說,“好人”必須是一個敢于承擔責任、有擔當精神的人;必須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澳苋恕眲t是有自主發(fā)展的愿望與能力,能為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的人:一是要定位清晰,有明確的目標,即知道“當前自己在哪里”,并且明晰“未來自己要去哪里”,因為“人只有心懷追求和夢想,才能不忘初心,始終向前”;二是能按規(guī)律辦事,這是決定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和關鍵;三是能夠主動成長——主動確定目標,主動尋求策略,主動自我修正。“自己人”,即具有孝心和愛心,能夠孝順父母,愛家、愛黨、愛國的人。這其實就回答了教育“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即為黨、為國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人才,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梁剛慧強調,“三者之間有緊密的聯系,我們要把好人都培養(yǎng)成能人,把能人都培養(yǎng)成好人,把好人和能人都培養(yǎng)成自己人”。以“好人”為基礎,以“能人”為關鍵,以“自己人”為落腳點,一條清晰完整的教育脈絡就這樣得以呈現。
在回答“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問題之前,梁剛慧局長先講了自己做一線教師時的一段經歷。曾經有學生問他:“梁老師,我怎樣才能學好英語呢?”對此,梁剛慧并沒有“好為人師”,急于向學生“傳道解惑”,他只是啟發(fā)學生思考自己過去學英語的方法好不好,有沒有效果。如果效果不好,那就要改進一下。如何改進呢?可以去請教英語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可以去查詢網絡,可以去翻閱相關書籍。在學生進行充分的總結思考之后,他再進行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獲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斑@樣學生的進步表面上看似乎會慢一些,但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從中積累的方法和經驗必將使他受益無窮。”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喚醒與激發(fā),正是梁剛慧所信奉的教育法則。
他說,教育的本質是改變人,使其由不好到好,由無知到博學,由沒有能力到具備一定的能力。改變的方式,當然可以通過外力向其施壓,迫其改變,即“照亮”他人。這一方式的弊端在于一旦沒有了外力的牽引,沒有了外來的“光源”,改變的進程就會緩慢甚至停滯,而且長期處于外力的牽引之下,人會對改變失去興趣,越來越感受不到成長的快樂。因此,最佳的教育方式應該是“點亮”,點亮人性的光輝,點亮人的自信與自強,點亮人積極向上、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主動性,點亮人的閃光點。在教育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應該得到發(fā)展,教育的發(fā)展應該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發(fā)展為皈依?!罢樟痢敝皇且环N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而“點亮”才是一種主動的生命行為。作為學校管理者,如果點亮了教師,那么整個師資隊伍的熱情與干勁都會被調動起來,每一堂課都能有特點,有創(chuàng)意,有情趣,有活力,為學生所向往,學校必將充滿昂揚向上的力量;作為教師,如果點亮了學生,那孩子們就會充分激發(fā)自己的潛能,敢于迎對困難與挑戰(zhàn),勇于承擔責任,就會更加相信自己具備與生俱來的獨一無二的閃光點,并盡可能地去張揚它,發(fā)展它,最終成就最好、最精彩的自己。“這就像一個雞蛋,從外部打破是壓力,是破壞,而從內部打破則是成長,是新生?!蓖ㄟ^一個巧妙的比喻,梁剛慧更加生動地闡釋了自己的“點亮教育”思想。他認為,靠外力驅動的成長終不會長久,教師不要越俎代庖,要學會在學生面前“示弱”,給他們一些自我發(fā)現、自我成長的機會和空間,這樣,“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教育理想的實現也就指日可待了。
2016年,梁剛慧通過競崗,走上了獅山鎮(zhèn)教育局局長的崗位。這于他而言,一方面是機遇——他可以在更大更廣的范圍內去踐行自己的“點亮教育”,造福更多學子,惠澤一方百姓;另一方面,這更是對他的挑戰(zhàn):獅山地處珠三角廣佛經濟圈核心地帶,是佛山高新區(qū)的核心園區(qū),被定位為“產城人融合的廣佛副中心”,經濟實力雄厚,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zhèn)中名列第二,居廣東之首。在這一背景下,區(qū)域教育既要應對經濟快速發(fā)展帶來的學生體量增大的壓力,又要充分發(fā)揮、履行吸引人才、培養(yǎng)人才、留住人才進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使命,可謂任重道遠。
站在新的起點,梁剛慧帶領區(qū)域教育人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培育嶺南教育生態(tài)名鎮(zhèn)”的戰(zhàn)略目標,這是全體獅山教育人的夢想、責任與追求。在這一藍圖下,梁剛慧攜他的“點亮教育”再出發(fā),帶領獅山教育人踏上了新的探索之旅、創(chuàng)新之旅、希望之旅。
“教育是一個生命點亮另一個生命?!币胧菇逃藢崿F“點亮他人,明亮自己;點亮自己,明亮他人”的目標,就必須加強隊伍建設,由此,構建“學習·研究型”組織的區(qū)域行動策略應運而生。獅山一方面加強“外修”,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甚至學習名企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經驗,為己所用;同時加強“內煉”,各個學校都組建了“學習·研究型”組織,老師們在學習交流中不斷實現專業(yè)素質和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習研究,全面搭建師生成長平臺,獅山率先引入了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主持的“新基礎教育”項目,其宗旨是“從生命和基礎教育的整體性出發(fā),喚醒教育活動的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生命真正活起來”?!啊禄A教育’與‘點亮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我們將著力打造新基礎教育研究生態(tài)共生體,逐步形成有廣泛影響力的基礎教育品牌,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闭劶拔磥?,梁剛慧充滿信心。而一年來獅山在中高考、藝術教育、科技教育、體育、社區(qū)教育、幼兒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區(qū)域教育進一步的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也正是對“點亮教育”嶄新實踐成果的最好證明。
熟悉梁剛慧的人都還記得,他在局長競崗演說時,關于自我介紹的內容只講了45秒,其余時間都是在闡述自己對于獅山教育未來發(fā)展的設想與規(guī)劃。正如他所言,“一位教育管理者,不是要向別人炫耀你曾經獲得了多少榮譽,而是重在今后你能為當地教育帶來哪些進步與發(fā)展”。這就是梁剛慧,“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在腳踏實地、返本開新的探索中,點亮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