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可欽
高超的工匠們經(jīng)過千萬次的錘煉和精雕細刻,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精品和藝術(shù)品。我們的老師為了能夠讓教學過程“盡精微”,讓教學研究能夠“落地生根”,讓不同的孩子獲得一次次成長機會的歷練,在付出愛心的同時,還有精益求精的千萬次的“問”,千萬次的反思,千萬次的超越。
就是這千萬次的“問”,讓一個個老師積淀了樸素的教育情懷和信念,并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和行動。
因為我們相信十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獲。所以,腳踏實地、勤奮勤勉,一次次的談心、一次次的家訪、一篇篇作業(yè)的耐心修改、一節(jié)節(jié)教學設計的反復推敲,構(gòu)筑成許多平凡而又深刻的教育故事,成為至今依然有生命力的教育財富。一個個教育神話的背后是付出,是執(zhí)著,是堅守教育的初心。
因為我們相信一百個孩子一百個樣子。教育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以,我們知道什么時候鼓勵比批評更重要,什么時候傾聽比說服更有效;當知道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形成思想的時候,我們會保持冷靜和沉默,想方設法幫助學生自己思考出多種答案。正是這樣千萬次的調(diào)整,千萬次的“問”,讀懂學生成為一份實實在在的行動。老師們言行中散發(fā)著呵護、關(guān)愛、理解、激勵、期待的美好氣息,充滿著對生命的肯定的力量。
因為我們相信傳道授業(yè)解惑是相融在一起的。作為學生成長中的關(guān)鍵人物,要特別富有愛心、耐心,用自己的專業(yè)和學術(shù)上的引領示范,給學生積極的影響。我們欣喜于成就一個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看到希望,最終形成一個個“小宇宙”場,相互釋放能量。生活在這樣的學生群體中,也贏得被學生“迷戀”的師生間的默契和感動。
因為我們相信學習的力量。始終保持學習和進取的姿態(tài),以及富有行動力的教育創(chuàng)新,將我們的教育情懷融入國家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使命感,只為了讓學生將來能夠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于是,千萬次的“問”構(gòu)成了教師的模式語言:我的方法合適嗎?為了學生我還能做哪些事?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堅定、踏實、精益求精、不追求名利,造就了當今教師群體獨特的大師品格和工匠精神,構(gòu)成了新時期優(yōu)秀教師的典型特征。一招一式、一舉一動都是無聲的教科書,我們要用自己一生的行動,寫好這本書,成為一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有扎實學識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