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市吳中區(qū)寶帶實驗小學 劉 淑
三年級是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中轉(zhuǎn)站,它既可以深化低年級的寫話訓練,又可以為高年級的篇章訓練打下基礎。所以,這一階段的作文教學顯得極為重要。不過,大多數(shù)執(zhí)教過三年級語文的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教作文怎一個“累”字了得。其實,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或是孩子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筆,可以描繪出大千世界中的千變?nèi)f化,心靈空間中的奇思妙想呢?誰不希望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樂此不疲,寫出異彩紛呈的作品來呢?
那么,如何能成就這樣一支神奇的筆呢?筆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著名教育家葉瀾曾說過:“生活、社會永遠是有缺憾的,生命進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弊魑慕虒W亦是如此,我們應該明白,即使一篇再差的習作,也會有其思維上的亮點。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下筆,并在完成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
例如,一個學生在上海野生動物園觀賞了大熊貓后這樣描寫到:其中一對熊貓母子吸引了我。熊貓寶寶背對著我們正在對媽媽撒嬌,小屁股一扭一扭的,熊貓媽媽正埋頭吃著食物呢!有個游客喊道:“你們給點面子呀,我們大老遠趕來看你,怎么不給我們看看你們的臉呢?”我在一旁暗暗地笑,真是吃貨上身啊!
這個片段寫出了熊貓母子的特點,我不僅給了優(yōu)秀,還給予了小作者這樣的評價:“你真是火眼金睛,否則不會有這么多發(fā)現(xiàn),祝賀你!‘小屁股一扭一扭的’‘正埋頭吃著食物呢!’‘真是吃貨上身?。∵@幾句話寫出了自己對熊貓的喜愛,語言很幽默!如果你能把兩只熊貓不同的動作、神態(tài)寫得再細致一些,會更加生動形象哦!”這個學生看后,興奮的同時又反復回憶當時的情景,用心地進行了修改,寫出了更好的片段。
除了評語上的激勵,我還加入了評比的機制,如本學期,我精心地制作了“五元”“十元”“十五元”“二十元”的稿費貼紙及“寫作能手”“寫作達人”“寫作魔法師”等進階卡,學生可以通過一定的稿費來換取進階卡,而進階到最高級別的學生將得到物質(zhì)獎勵……這一系列的措施點燃了學生的寫作激情??梢?,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和贊美,他們會擁有更多的自信,會更好地釋放童真,放飛夢想。
在由句向段的過渡階段,如果過多地限制學生的寫作思路,學生會畏首難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我筆寫我心”,讓學生用眼來觀察,用心來感受,將真情實感融入文中。
例如,班里一名男生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寫好每一篇作文,總是煞費苦心地幫他尋找寫作的素材,結(jié)果,完成一篇作文至少要耗費半天的時間。了解到情況后,我專門和他父母進行了溝通,深入淺出地告訴家長:作文,要讓孩子寫自己喜歡的事,感興趣的事。孩子就像風箏,把牽扯的線放得長一些,松一些,他才會更高、更遠。經(jīng)過幾次溝通交流,家長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也嘗試著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觀察、去感受、去寫作。此后的情況大有改觀。
作文是學生對自己周圍生活的個性再現(xiàn),只有觀察細致,才能寫出豐富多彩的事物來。可現(xiàn)實是,學生被周圍多姿多彩的事物所吸引,看似素材很多,卻由于缺乏觀察而寫不出特色。這時,我們可以借助現(xiàn)代媒體,為學生的觀察助一臂之力。在變幻的鏡頭中,學生把握了事物的特點,亂花不再迷人眼。
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文本基礎。對于學生們來說,自己寫,自己演,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考驗。如果在引導學生學會寫法的基礎上,配合喜聞樂見的動畫來編寫,難度就大大降低了。例如,我曾經(jīng)播放了一部動畫片《老狼請客》,雖然只有五分鐘,但故事情節(jié)緊湊,循序漸進。學生在觀看時聚精會神,時而微笑,時而凝神思考……看過后,我鼓勵學生做做編劇,寫寫劇本,寫后同桌互改,然后選出最佳劇本,說說理由,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次播放視頻片段。經(jīng)過反復訓練,學生們學會了關注人物細節(jié),將他們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寫得更加清晰生動了。
作為一位經(jīng)常執(zhí)教中年級的教師,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習作中會忽視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而這部分描寫往往是彰顯人物特點,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在作文中進行心理活動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努力尋找到學生的趣味生發(fā)點,設計了創(chuàng)新性的訓練。
例如,近幾年的春節(jié)晚會上,常有精彩的魔術(shù)表演,這引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我抓住學生們探秘的心理,選擇了一些富有特點的魔術(shù)片段,帶領學生一起觀看。學生有的瞪大眼睛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有的百思不得其解,有的對其中的細節(jié)連連稱奇,還有的對魔術(shù)師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豐富多彩,此時趁熱打鐵,讓學生在寫出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同時,融入豐富的心理變化描寫,自然會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梢?,有效的訓練,會為學生的細節(jié)描寫打開一扇門,讓學生可以由心理描寫生發(fā)出去,將細節(jié)描寫之路走得更寬、更遠。
在作文的描寫中,只有突出了事物的特點,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果讓學生隨意觀察,他們往往會忽視一些有特點的事物,寫出大眾化的內(nèi)容,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教師可以利用媒體來突顯。例如,把美麗的校園一角從不同角度拍攝下來,再借助多媒體再現(xiàn),輔之輕快柔和的音樂,學生在細細欣賞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原本沒有留意的美景,頗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此時,教師放大鏡頭,如池畔假山,讓學生仔細看看,有什么特點。細看之后,學生定能更好地抓住假山的特點,文思如泉涌。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丁有寬老師所說:“讀寫結(jié)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彼?,我們要在閱讀教學中留有寫的空間,讓“落霞與孤鶩齊飛”,才能篇篇佳作筆下來。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在教學“原野熱鬧非凡”一片段時,我先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原野熱鬧非凡”的,當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是抓住 “大豆”“高粱”“榛樹葉子”幾個方面的特點寫出 “熱鬧非凡”時,再帶著學生細細品讀,感悟作者圍繞中心句,抓住重點事物描寫的方法。在寫話環(huán)節(jié)中,我請學生模仿這種總分的構(gòu)段方式,圍繞主題“秋天的果園熱鬧非凡”寫一個片段,由于學生已經(jīng)對課文的語言欣賞之后有了感悟,同時,在課前也進行了觀察,所以,稍作引導,文思便噴涌而出。品讀著豐富多彩的文字,我們不得不佩服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續(xù)寫,一般要從原文出發(fā),遵循原文的思路進行延伸。雖然中年級的課文內(nèi)容豐富多彩,但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進行讀寫續(xù)寫。那么哪些課文可以進行續(xù)寫練筆呢?筆者認為,這類文章大多是意猶未盡,引人遐想的。當然,在寫之前,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以《三袋麥子》為例,它的結(jié)尾是:“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干!’”學生在熟讀課文之后,教師只要稍微點撥一下:“那么小豬和小牛得知小猴收獲了這么多的麥子后,他們會怎樣想,怎樣做呢?”學生腦海中的靈感立刻會迸發(fā)出來,一個個新鮮有趣的想法隨筆流淌。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意十足的思路讓人拍手叫好。
拓寫,是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對文章的一種變式的總結(jié),有時也是作者情感的提升。在三年級的課本中,《做一片美的葉子》就是一篇可供拓寫的好素材。在引導學生感受到葉子的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之后。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這樣一個填空:假如我是一片葉子,________是我的大樹,我會_________,讓這棵大樹更美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紛紛表達了自己想為學校、家庭、班級默默奉獻的決心。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依文練筆的形式,這些都不失為提高寫作的好方式。
作文是什么?在筆者看來,作文是記憶的儲存器,作文是情感的記事本……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成為記憶的締結(jié)師,利用作文教學這片沃土,引導學生鎖住美好的記憶,真實的情感,讓作文之花競相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