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東坎鎮(zhèn)坎北小學 劉春菊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知識推理、情感體驗的過程,沒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不愿思考,也不會學習。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他們參與推理、歸納、反思等活動,提高主動學習的意識。
自主學習要具有主觀能動性,才能勇于面對各種困難與挫折,通過自己的數(shù)學思考,才能從“學會”走向“會學”。自主學習也具有相對獨立性,學生要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要接受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為他們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間,消除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能學會獨立地思考探索。自主學習不是漫無目的地學習,而是制定科學的目標、選擇恰當?shù)膬热荩\用合理的方法,通過自主監(jiān)控完成學習任務。
“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產生探學的愿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解題。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領學生觀察、猜想、實驗、驗證。如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割、補的方式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為三角形的面積,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學生在探究中養(yǎng)成思維的習慣,也激發(fā)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小游戲調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時,讓班級里的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長方形,讓學生算一算什么時候圍成的面積最大。教師要善用評語,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以“為你點贊”“繼續(xù)加油”“再細心就更完美了”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獨特關注,使學習充滿激情。教師要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體驗獲取知識、體驗快樂的過程。教師要以親切的語言打動學生,讓他們樂意與老師交流,能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產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學習目標為學習提供了指向,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目標,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如何學習概念、公式、定理,如何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如何學會科學地解題,如何克服學習數(shù)學的差錯。如在完成鞏固練習時,學生要回顧所學知識,明確練習的知識范圍,在解決問題時要學會審題、找數(shù)量關系、檢查,在出錯時要分析錯因、糾正錯誤、反思方法。教師要讓學于生,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操作,讓他們參與講、說、議、畫、演、比等,掌握自主學習的要領。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讓他們的思維得到碰撞。如在蘇教版三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教者讓學生拿出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通過四人小組的合作,擺出3個不同的長方形,看看擺出長方形的長、寬,再數(shù)一數(shù)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思考:如果給你一個大長方形,你能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它的面積?如何量?學生通過操作、交流、思考提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數(shù)學中,學生會因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不良的情緒,教師要磨練學生的意志,以控制他們的不良情緒。教師要創(chuàng)設難度合適的問題情境,過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削弱學生的意志,而太易又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難度恰當,能讓學生觸手可及,讓學生獲得解題成功后的喜悅。小學生調節(jié)自我行為的能力較差,他們的注意力易分散,教師要逐漸排除外界的不良因素,引導學生自我調控,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有差異,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差異,因生施教,進行有梯度的教學。數(shù)學教學不能僅有少數(shù)優(yōu)秀生的參與,教師還要兼顧后進生的發(fā)展,盡可能地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采用他們能接受的方法,讓他們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進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采用梯度教學,設計難易不同的問題,對學優(yōu)生要加以拓展,對后進生再適當降低難度。教師要分層提問,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設計問題,不能只滿足于調動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要明確哪個問題面向哪個層次。遞進性的問題能促進學生層層深入,既有基礎性問題,也有拓展延伸類問題,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給予相應的幫助指導。教師要注意問題的質量,如果過于簡單的問題沒有討論的價值,過于寬泛的問題學生又難以深入,提問要具有思考性,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的見解。部分教師作業(yè)的設置過于單一,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布置作業(yè)要有梯度、有層次感,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作業(yè),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進行解答,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尋求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有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能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基礎題需人人會做,中等生要確保完成提高題,并向拓展題邁進。
學生通過預習節(jié)省讀題、熟悉知識的時間,能在聽課時有的放矢,緊跟老師的步伐,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快速地面對新的知識。上課前,教師拋出問題,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對完成好的同學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復習鞏固能減少知識的快速遺忘,學生在復習中再現(xiàn)知識,促進新的理解。很多數(shù)學知識是在應用中得到理解的,教師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要學會審題、提問、分析,不至于在遇到問題時束手無策,產生畏難情緒。學生要學會反思,總結適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題思路,及時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立足生本,充分挖掘學力,引領學生參與觀察、實踐、猜測、推理、計算等過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