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曉 (浙江浦江縣浦陽第二小學)
教育制度的改革給學校帶來了很多生機,課改后的課堂比以往更為活躍,學生更樂意積極地發(fā)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但是,有的學生將課堂學習的重心放在表現自己上,忽視了對別人觀點的聆聽;有的學生會在別人發(fā)言還未結束時就大喊著也要發(fā)言;有的學生會在老師提出明確的作業(yè)要求的情況下還是出錯。這些現象都暗示著一個問題:學生在學習不善于傾聽。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千萬不要說聽話、說話從小就會,還學它什么。筆者從“讓學生學會聆聽”這個角度展開探討。
著名的教育家洛克在論述榜樣的重要作用時說過:“務必接受一個毋庸置疑的真理,無論給兒童什么樣的教訓,無論每日給他怎樣的聰明而文雅的訓練,對他們的行為能產生最大影響的依然是他周圍的同伴,是他的看護人的行動?!彼栽谡n堂教學中教師示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專注的傾聽者。
在傾聽學生的觀點時,教師需要注重自己的身體姿態(tài),向學生方向微側就是一種很好的傾聽姿態(tài)。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將目光集中在學生的面部,這是用眼神告訴學生自己正在傾聽。聽完后,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發(fā)言做出回應,他應該積極地肯定學生說得對的地方,對學生說的不對地方做出糾正并給出相關的建議。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會受到潛在的影響,他們就會明白傾聽別人的重要性,就會明白該怎樣傾聽別人。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一切活動都非常希望得到家長、老師的認可和贊許,這些認可和贊許在他以后成長中舉足輕重。所以,哪些孩子聽得認真的,應及時鼓勵做,出正面的評價。
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專心聆聽別人的人做出如下回應:你非常尊重說話的人哦,因為你在認真聽他講話;能聽得清楚整個過程也是一種本領呢,你真棒;你能夠發(fā)現別人說話中的一點點小問題,看來是一個非常善于聆聽的人呢;你通過聆聽找到別人的問題了,這對說話者來說真的很有幫助啊;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你越來越會聆聽別人了,看來你真是個善學的孩子呢……
聆聽并不是一種生來就有的能力,這種能力更多地是來自于后天的學習。后天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聆聽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課堂上師生互評,生生互評是教師非常提倡的理念。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要想對他人的課堂行為進行評價,首先必須非常認真地觀察他的行為、傾聽他的發(fā)言。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有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經常讓學生來參與評價,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有人發(fā)言了就要集中注意力聽,以便能夠對其做相關的評價。除了言語鼓勵外,教師也可以在一定的周期內對學生的聆聽情況做出總結,對善于聆聽別人的人予以一定的表揚,這種表揚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一起入手,這可以起到很好的鼓勵作用。
“接話題”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式。老師講述某個內容的前半段,學生進行該內容后半段的接話。學生起初不是很適應要先思考再接話題的方式,總習慣跟著別人應和。我就采用故意追問的方法,多問他幾個為什么?如果是濫竽充數的話定會露出馬腳。例如,“我不能失信”教學結束后,教師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宋慶齡的形象。有位學生在舉手后結合文中的事情說了自己所認識的宋慶齡。很多學生都贊揚道“很好”。于是教師特意詢問了一位同學,“你為什么認為他說得好???”。但是這位同學并不能說出好的原因。顯然,這位學生并沒有在認真聆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進行了多次相關的提示,這種提示讓學生明白了聆聽的意義。
總而言之,傾聽是一項技能,是一種態(tài)度,更是一種品質,要想讓學生掌握它自非朝夕可至,但只要老師能夠注意到這一點并能付諸具體的行動,學生傾聽能力總會有所提高。
[1]李政濤.傾聽著的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7)
[2]佑藤學.教師花傳書:專家型教師的成長[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