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茂初 (廣東廣州市南沙區(qū)麒麟小學)
“信”是一種很傳統(tǒng)的傳遞信息的方式,同時,它又是一種很時尚的溝通模式。由于小學生帶手機的現(xiàn)象還是比較少,大多數(shù)小學生在不同班級以及學校之間溝通的方式以信件的方式比較多,信件受到大家的普遍歡迎。因此,筆者主要以“信”為媒,來改掉小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有效滲透德育。
在現(xiàn)在的教育中,老師與學生之間似乎總是存在著一種隔閡,學生怕老師,所以即使內(nèi)心有很多的想法要與老師交流,但是由于這種關系的存在,讓老師與學生之間無法做到親密交流,這對班主任來說,是一種損失。班主任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情況,因此就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對學生進行疏導。那么,筆者讓學生給老師寫信,信的內(nèi)容與格式不限,以此來向?qū)W生滲透德育。
例如,筆者在當小學五年級班主任的時候,就鼓勵學生給老師寫信。由于對信件沒有太多的要求,學生都積極參加寫信活動。其中,秦峰同學在自己的信件中寫了自己的宏偉抱負,并且對班級管理提出了自己獨特的建議,有強烈的班集體意識與責任心,可以看出來,他對班集體建設有很大的興趣。因此,筆者在給秦峰同學的回信中肯定了他的抱負,并不斷鼓勵他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給予他很大的支持。在之后的班級選舉中,他成功競選上副班長,為班級建設盡心盡力,并帶領其他學生為班級贏得了很多的榮譽。在其他的信件中,肖甜同學認為現(xiàn)在的班集體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并在信件結尾處為班級建設提出了改進的意見。這些意見都比較有用,實踐起來也很容易。因此,筆者在回信中肯定了這位同學的意見,并將其意見付諸實踐,效果也很好。這樣,學生的責任意識會越來越強烈。
學生在寫完“信”之后,送給老師的方法多種多樣??梢詫⑿偶A在自己的作業(yè)本里面,也可以直接放在班主任的辦公桌上,可以偷偷塞在抽屜里,也可以由其他學生來進行傳達。老師在看到信后,應該認真閱讀,并及時給學生回信。這樣,小學生的建設班級的熱情高漲,可以有效滲透責任意識。
老師與學生不僅是一種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生關系,同時,他們還可以是朋友關系,他們之間可以互相安慰,相互鼓勵。班級上有樂觀積極的學生,同時,也存在著悲觀消極的學生。對于后者,班主任不能讓他們放任自流,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讓他們從負面情緒里面走出來,重拾人生自信。此時,班主任可以給這類小學生寫信,讓他們積極面對生活,滲透友情意識。
例如,筆者在當小學四年級班主任的時候,就給班上一些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寫信,鼓勵他們認真學習。此時,班上的趙凡同學的父親過世了,他陷入悲傷無法自拔,這使本來就很內(nèi)向的趙凡更加不喜歡說話。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這也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從原來的前幾名落為班級倒數(shù)。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筆者決定給趙凡同學寫一封信。于是,筆者利用各種資源來搜集有關自強自立的例子并把它寫在信中,在最后,筆者熱情洋溢地激勵趙凡自立自強,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并且承諾,愿意和趙凡成為好朋友。在寫完信之后,筆者把信偷偷塞在趙凡的桌洞里面。沒想到效果挺好的,趙凡的臉上重新洋溢起了笑容,明顯開朗了許多。同時,趙凡同學在生活中有什么煩心事也積極向我敞開心扉,筆者和其成了好朋友。
班級上有困難的學生很多,班主任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幫助,才能讓這些學生成功逃出困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就會進一步升華,從師生關系進化為朋友關系,這是一種友情,慢慢地,班主任就會對學生滲透一種友情意識。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惹父母生氣。還有的家長平時忙于工作,無心顧及孩子的感受,使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交流。因此,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為家長寫一封信,讓家長明白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讓他們之間的交流不斷增加,加強他們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向?qū)W生滲透感恩意識。
例如,筆者在當小學班主任六年級的時候,面對班級上的一些情況,就讓學生為其父母寫信,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在一次家長會上,筆者先用多媒體播放了一首歌曲《母親》,這首歌是對母親的深情告白,歌詞引起了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想到自己家長的不容易與對自己的愛,很多學生都陷入了深思之中。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筆者對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讓每位學生都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在我的要求之下,每個學生都向自己的父母表達了真情實感,并且說明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在這次班會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班里同學的成績確實提高了不少,看來,給父母寫信的方法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還是很大的。
學生給父母寫信,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感恩父母。相同的,父母也可以給學生寫信,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期望,為自己的孩子加油打氣,讓學生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深切關注。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認真投身于學習。
學生的本職任務是學習,但是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學習,還應該對自己身邊的事情密切關注。所以,班主任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引導他們關心國家大事,讓他們了解到社會上的一些事情,不能做一個“書呆子”,向他們滲透一些公德意識。
例如,筆者在當小學六年級班主任的時候,就讓學生針對社會上的事情來給有關部門寫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在一次班會上,筆者讓學生對于社會上的事情各抒己見,可以是不滿,也可以是贊揚。學生聽到筆者的問題之后,都積極發(fā)言。最后,筆者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其中,李雨同學對市長的一封信引起了我的關注。在信中,他說在大冬天,他在外面吃晚飯,九點之后,還看見有老爺爺老奶奶還在打掃衛(wèi)生。于是,他向一位老奶奶詢問為什么不回家,老奶奶說:“現(xiàn)在查得很嚴,如果打掃不干凈的話,要扣錢。所以,每天都要很晚回家?!彼蚴虚L請求,讓環(huán)衛(wèi)工人提早回家,同時還倡議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不要亂扔垃圾,減少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工作量。從這個信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公共意識還是比較強的。筆者肯定了這位同學的看法,并鼓勵其他學生向這位同學學習。
通過讓學生給社會寫信,學生可以察覺到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在寫信的過程中,會讓他們的公德意識更加強烈。班主任可以用此種方法來向?qū)W生滲透公德意識,進行德育教育,讓每位學生都形成健康的人格。
采用以“信”為媒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需要班主任對小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知道他們的特長與短板,然后對癥下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才能建立一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班集體。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用此方法滲透德育教育的時候,應該多看心理方面的書籍,多與學生溝通,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中的問題,才能構建一個完美的班集體。
[1]田宏.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7).
[2]李俊.中小學德育的不足及對策探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