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建全
一位退休領(lǐng)導(dǎo)干部曾深有感觸地說,為黨工作幾十年,經(jīng)歷過重重誘惑的考驗,也曾在別人眼中的“油水”崗位上待過,之所以能安享晚年,靠的是常跟自己“過過招”——在一次次“左手”與“右手”的掰腕較量、正義與邪念的對峙交鋒中,硬是做到了“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柳青曾說,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能影響一時,也可能影響一生。關(guān)鍵時刻,自己跟自己“過過招”,較量一番,做一個人生路上的“扳道工”。
“過招”雖無皮肉之苦,但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歷練的程度。
明代曹鼐在任泰和典吏時,押解一名絕色女賊,因來不及趕回縣衙,共宿荒山野廟。
夜間,女賊為了逃生,頻頻暗送秋波。曹鼐剛開始心猿意馬,情急之下,在紙上寫下“曹鼐不可”四字貼在墻上,作為對自己的警戒。
一夜之間,寫了撕,撕了再寫,如此反復(fù),直到天亮。
曹鼐在這撕與寫的抗?fàn)幹?,終于抵制住了誘惑,戰(zhàn)勝了自我。在是與非、正與邪的較量中,見證了曹鼐思想斗爭之苦、行為韌性之堅。
一個人自律與否,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也是自己。
細(xì)數(shù)近幾年查處的貪腐官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工作之初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也不乏業(yè)務(wù)能手、改革猛將。由“政壇明星”跌入深淵不能自拔,再淪為階下囚的軌跡,根源就在于迷失了自我。
假若有常跟自己“過過招”的較量,或許他們會有另一番人生景象。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約翰·克利斯朵夫》中這樣說:“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當(dāng)年,面對老鄉(xiāng)送來的“紅包”,楊業(yè)功說:“拿了紅包,我的腰桿就不硬了,你見過哪個貪官能打勝仗?”正是他敢把“攜禮莫入”貼在自家門楣上,把點(diǎn)滴欲望擋在門外,才成為中國軍人中一面不倒的旗幟。
習(xí)近平總書記說:“面對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矛盾,選擇前者還是后者,靠的是覺悟,檢驗的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忠誠之力能撼天動地,對黨愈忠誠,其心力愈大。力勝者方可去私欲、舉大器。
“假如人能夠遏制住自己的種種欲望,過著無求的生活,那么,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yùn)?!庇杏浾咴诓稍L廖俊波時寫道。
曾經(jīng)有一陣子,廖俊波的身子里有兩個聲音在吵架。一個說“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一個說“去給別人干點(diǎn)事吧”。幾番較量,后一個聲音的分貝更大,也更有力。
正是在跟自己“過招”中,聽從了信仰的召喚,廖俊波在人生路上篤定前行。
我們在工作、生活中,倘若感覺精疲力竭時,不妨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行為已經(jīng)觸碰到某些底線,這時,趕緊給自己敲響警鐘,補(bǔ)“鈣”壯骨,跟黑暗中的另一個“自己”較量一番。如此勤習(xí)內(nèi)功,才不至于陷入看似“一念間”的境地,難以自救。
(摘自《中國紀(jì)檢監(jiān)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