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平
(梅州市金茵造林綠化有限公司,廣東 梅州 514000)
樟樹是我國優(yōu)良的樹種,材質質地相對比較高,是我國造船的專用材料,其中樟油也是我國化工與國防中重要的原料,由于該樹種根系比較發(fā)達,是我國森林防護中優(yōu)秀的樹種。此外,我國于1963年開始培育樟樹,并對其進行詳細的研究,成活率達到90%,生長較為健壯的一般情況下在4 m左右,有較好的生長能力,這就需要有正確的栽培技術,才能保證樟樹的健康生長。
樟樹是我國優(yōu)質的樹種,成齡樟樹高達55 m左右,為我國園林綠化最初了積極貢獻。樟樹幼期時樹皮呈綠色,并表面平滑,隨著不斷的生長樹皮呈現(xiàn)黃褐色。此外,樟樹葉薄革質,外形呈橢圓狀卵形,長約5~10 cm,寬約 3.5~5.5 cm,其中頂端部分相對比較尖,基部呈圓形狀,近葉基的前兩對側脈較為突出并且比較長,脈腋有腺點。除此之外,果實呈果球形狀,成熟時呈現(xiàn)紫黑色,一般情況下花期在5月份,結果時間在 10~11 月份[1]。
樟樹生長過程中枝葉相對較為茂盛,冠狀比較大且蔭濃,有雄偉的樹姿,是綠化城市環(huán)境的最佳樹種,在園林中作為林蔭小道行道樹,并且可作為庭蔭樹,同時在森林中是防風護沙效果較好的防護樹種[2]。此外,成齡樟樹可種植在山坡以及池畔等環(huán)境中,能夠大大降低水土流失,并且還能夠作為背景樹來提升園林景觀。除此之外,樟樹的各個部分價值均比較高,其中根部與莖部能夠進行樟腦油的提取,并且樟樹中還含有較為豐富的葉素、芳樟醇等重要成分,是我國醫(yī)療與工業(yè)中非常重要的原材料。
樟樹在大多情況下喜歡向陽的環(huán)境,但幼期適合在庇蔭環(huán)境下生長,且生長適宜溫度一般在16℃以上,最低溫度在-7℃,同時適應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的濕地環(huán)境[3]。此外,樟樹適宜的生長地區(qū)在我國相對比較均勻,其在不同地區(qū)幼苗受凍害程度有一定差異,成齡后有較大強的抗寒性,能夠適應微酸土質,在土層較厚的環(huán)境中能夠良好生存,并且還可在輕沙土壤中良好生長,主要是因樟樹有較為發(fā)達的根系,萌芽期生長能力比較強,并且存活時間較長,對城市中的毒氣與煙塵有較大的耐受能力。
樟樹是一種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樹種,也是亞熱帶中代表樹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臺灣、湖南、廣東以及浙江等地,在長江流域環(huán)境中生長比較適宜,在豫南與魯南地區(qū)也能夠良好的生存。
成熟的樟樹樹干筆直高大,姿態(tài)雄偉,由于樟樹的種類相對比較多,在對園林布置時,可以根據園林中具體環(huán)境選擇合適的樟樹種類,能夠搭配出不同的色彩,是裝飾園林最為優(yōu)良的樹種,在較大程度上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4.1.1 采種。采種樹應選擇生長健康,結果質量較高的母樹,在進行采收過程中需要選擇成熟期且微微開裂,并且內種皮呈紫紅色樹種,并且采收應保證適宜的時間,不能過早,應待其充分成熟,采收時間不能選擇在種子開裂脫落后。此外,采種后,還需要對種子進行有效挑選,使用較為成熟的種子進行播種,把種子在背陽處平攤開來,在此過程中不能將其堆放,會在一定程度上使種子發(fā)芽率降低。100 kg香樟果能夠得到大約40 kg的種子,但種子之間的品種有一定的差異性。
4.1.2 種子處理。在對種子進行處理時,一般情況下使用沙藏層積,將濕沙放置于底層約6 cm處,不同層種子的厚度大約在3.5 cm厚,以此交替堆積45~60 cm,最上一層種子厚度應比其他層厚,大約在10 cm左右[4]。此外,底層種子由于缺乏氧氣,通氣率比較低,需要對各節(jié)使用竹筒進行打通,并實施鉆孔,再將竹筒插入其中以便通氣,若是在露天地堆積沙藏,可以不采用分層方法,可用濕沙堆積在露天或者室內,沙藏用沙應當實施消毒措施,再對其進行濕潤,以此對種子進行優(yōu)質的處理。
4.1.3 播種及幼苗撫育。樟樹的播種一般選擇在秋天或春天,適合播種月份在2~3月中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進行播種時,土壤應選擇沙質土壤,并且應具有一定的排水效果,種子播種間距一般在6~10 cm,每播種50 kg種子,能夠生長幼苗約2萬株,幼苗如圖1。此外,播種前還需要對土壤進行開溝,深度大約在6 cm左右,播種后使用焦泥灰對其進行覆蓋,幼苗時期進行蔭棚的搭建,并且對其進行雜草的清除,一個階段后拆除蔭棚,以提升幼苗抵抗力,使其能夠順利越冬。來年3月上旬對幼苗進行移植,移植過程中樹根需要附帶一定的土壤,避免使根部受到損傷。
圖1 樟樹幼苗
4.2.1 接穗選取。在接穗時,一般使用20年齡樟樹,并且每年產量應當優(yōu)質,在接穗選取時,選取部位一般情況下在樹冠的中上部對其實施接穗。此外,接穗為2年生枝,枝長在15 cm左右時對其實施切剪,切剪后,保留接穗中的葉片有一定的優(yōu)點,其中100枝作為1束,并對其進行包裹,主要采用苔蘚,同時進行掛牌標明,再使用薄膜對其進行包扎,這較大程度上能夠對接穗枝進行大量運輸,但是儲藏時間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情況下最長可保存20 d。
4.2.2 嫁接。樟樹嫁接時間選擇在3月上旬為宜,最為常用的嫁接方法主要采用劈接法,此種方法一般使用2根接穗。此外,樟樹嫁接采用插皮接法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存活率相對較高,在不同砧木分別插4根接穗,如果樟樹在嫁接過程中,想要大量嫁接,就需要采用切接嫁接法,砧木年限一般為3年。由于嫁接部位的樟樹枝抵抗力比較低下,就需要進行蔭棚的搭建,待40 d后將嫁接處包扎物進行解除,新長出的枝芽由于有一定的柔弱性,需要對其進行外力扶持,以免因外部不利因素對其造成影響。
4.3.1 嫩枝扦插。嫩枝扦插方法也是樟樹栽培技術中較為重要的方法,扦插方法一般選擇在6月為宜,選擇30年健壯樹齡的母樹,并選擇當年抽生的充實的嫩梢,長約15~20 cm,剪下做插穗,同時把除去插穗下部的葉片,這在較大程度上有利于下部順利插入,上部插入時可帶葉片,插入土中約3 cm。此外,由于嫩枝不宜在向陽的環(huán)境中生長,需要對其進行蔭棚的搭建,時刻觀察生長狀態(tài),保證有充足的養(yǎng)分。
4.3.2 硬枝扦插。硬枝扦插方法一般選擇在3月下旬,選擇樹中的粗壯枝,一般長約15 cm,其中此扦插方法與嫩枝扦插方法相同,在對其管理過程中不但要保證生長養(yǎng)分,而且還需要有較高的生長環(huán)境,在此情況下成活率能夠達到70%,如果是在溫室中進行插床的設立,其生長環(huán)境與必須的養(yǎng)分能夠通過人工有效控制,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其生長要求,存活率更高。
胚芽插接時間主要是在2月上中旬,砧木的選擇尤為重要,該插接方法主要采用胚芽種子作為砧木,使用竹簽插入胚乳裂縫處,深度大約1 cm,并把裂縫通過一定方法放大成孔,再將竹簽拔出,同時在孔內插入接穗,此步驟完成了嫁接。此外,使用濕布包裹,保證嫁接部位的濕潤,將嫁接苗移植在室內濕沙中40d,將嫁接苗移植到苗床中,進行蔭棚的搭建,并保持周圍環(huán)境的濕潤。待8~9月份會有一批新根生長,采用良好的管理方法能夠大大提升新根的存活率,在室內對新根進行培育,能夠有效避免惡劣天氣的不利影響,可對嫁接時間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延長,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了砧木與接穗的使用數量。
綜上所述,提升樟樹栽培技術,不但能夠有效提高樟樹生長質量,而且在較大程度上可對園林進行完善。此外,由于樟樹材質是我國比較珍貴的材料,是一種較為經濟的樹種,能夠在較大程度上起到保護水土、綠化城市等功能,并且在城市中進行樟樹的栽培,能夠對城市環(huán)境不同程度的美化,并且在此基礎上還能凈化人們的內心。除此之外,樟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火的效果,能夠大大降低對防火投資成本。由此可以看出,全面提升樟樹栽培技術能夠有效發(fā)揮其自身特性,以此提高人們生活環(huán)境。